林黛玉 雪雁
首页 > 轻小说 > 林黛玉 雪雁

林黛玉 雪雁

9.5分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二次元
29.52万字 1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作者:森焱圭 更新至:第32章 补亏空贾琏喜升官,逢佳节如海悼亡妻 更新时间:2025-07-07 15:48:40
更新时间:2025-07-07 15:48:40
29.52万字 1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32章节)

简介

一个林妹妹唯粉,穿成了红楼梦里的丫鬟雪雁。作为林妹妹的贴身丫鬟,雪雁的第一目标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其次就是调理好林妹妹的身体,护她周全;最后便是好好品尝红楼梦中的各种美食,做一个快乐的小厨娘。 场景一 黛玉自不消说,平素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众人也不着意了. 雪雁:什么?我们姑娘不吃饭,肯定是饭菜不合胃口。那得想办法做些她爱吃的饭菜,哄她吃啊。姑娘快尝尝我做的酸萝卜老鸭汤,可还合胃口? 场景二 黛玉看着满地桂花,想到自己孤身一人,一时不免伤感,忍不住落下泪来。 雪雁:姑娘快别落泪,尝尝我新做的桂花酒酿如何?

第1章 雪雁进言林如海,黛玉舍父进京都

雪雁提着食盒穿过回廊,刚进院门,就看见门口打帘子的小丫头绿罗冲她使眼色,眉眼间满是焦急。待雪雁近身方低声说道,“雪雁姐姐,荣国府打发了丫鬟婆子来接姑娘。姑娘舍不得老爷,不愿去,这会子心里正难受呢。丫头嬷嬷们劝了都不管用。”雪雁听了忙掀了帘子进去。只见黛玉穿着家常的白绫袄儿,外罩浅色芙蓉花比甲,下着浅绿色缎裙。发间只用浅色绒花并珍珠发簪点缀,并无其他饰物,越发显得清冷飘逸。哪怕和黛玉相处许久了,雪雁还是忍不住感叹黛玉到底是世外仙姝,模样气质超逸脱俗。

见黛玉红着眼坐在榻上,雪雁忙放下食盒上前劝慰。“姑娘怎么哭了,可是哪里受了委屈?”黛玉红着眼,低声道:“外祖母打发人来接我。母亲才去,我怎么舍得离开父亲······况且,这一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父亲一面······”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哭了起来。雪雁听到这里,也是心头一酸。黛玉如今不过六七岁,放在现代才堪堪上小学。年纪这么小,就没了母亲。现在父亲又要把她送到远在京都的外祖母家,她怎么能不伤心。遂宽慰道,“姑娘一片孝心,自然舍不得老爷。可老爷正是担心姑娘无人照顾才会同意送姑娘去京都。姑娘若一味伤心,伤了身体可怎么好?再者,京都离姑苏虽远,但往来通信却也方便。姑娘若是想家了,可常常写信。若是姑娘担心到了那边不适应······姑娘放心,我陪姑娘去。这些年姑娘饮食起居我最熟悉不过,保证姑娘去了京都也过得和家里一样。要是想家想得紧了,我陪姑娘回扬州。再者,说不得过一两年老爷调任京都也未可知,届时不又和姑娘团聚了吗?我知道姑娘最孝顺不过。难道没有听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老爷公务繁忙,姑娘更应该爱惜身体,不叫老爷担心才是。”黛玉听了,方才渐渐止泣。早有丫鬟紫染打了水来,服侍了黛玉匀面上妆。

雪雁打开食盒,端出一小碟枣泥山药糕,一碗雪梨银耳羹。“我见姑娘中午吃的少,便想着给姑娘做两样点心。姑娘快趁热尝尝吧。”黛玉夹了一块山药糕,尝了一口,顿觉香甜绵密,并不觉得腻。吃了两块,又喝了小半碗雪梨银耳羹,才放下筷子。”这山药糕清甜,不像那些点心怪腻味的。”雪雁听了抿嘴一笑,“姑娘若是吃着好,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说一声。这个容易的很,并不费功夫。”

雪雁初来红楼时,作为黛玉身边的贴身丫鬟,为黛玉的身体可没少操心。每日搜肠刮肚,变着法的给黛玉做好吃的。好在现在的黛玉只是有些敏感,身体却还好。父亲疼爱,身边的丫鬟婆子照顾的精细,黛玉过的舒心,饮食调理得当,身体慢慢倒也与常人无异。贾敏去后,黛玉虽常常落泪,思念母亲,但有雪雁陪在身边劝解一二,故黛玉虽伤心,但到底不曾伤了身体。雪雁一首认为黛玉如果有个好身体,后期也不至于落得泪尽而亡的下场。至于黛玉多愁敏感的性子,只能慢慢引导了。

见黛玉抱着本游记在窗下看,雪雁低着头退了出去,慢慢往前院去了。作为黛玉的贴身丫鬟,雪雁原本每天都要去和贾敏汇报工作。后来贾敏去了,雪雁便每两日向林如海汇报黛玉的情况。私心里,雪雁是不希望黛玉进贾府的。贾府人情复杂,黛玉年幼,自己又身份卑微,如何能护的住黛玉?可在这个世界,自己只是个小丫鬟,实在想不出办法阻止黛玉进贾府。雪雁又一次感到深深的无力感。上一次感到无力是贾敏病逝,自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林如海西处寻医问药,贾敏药石无医。这一次自己也同样无力阻止黛玉进贾府,只能想尽办法让黛玉境遇更好一点。黛玉最大的依仗就是她的父亲林如海,因此取得林如海的支持,对雪雁来说就至关重要了。

到了林如海的院子,早有小厮带着雪雁进去。雪雁上前行礼,见林如海头戴青云巾,着素衣,峨冠博带,越发显得儒雅。林如海见雪雁进来,缓缓放下茶盏,遂问雪雁黛玉今天饮食起居如何。雪雁一一答了,末了方故作不解问道:“姑娘舍不得老爷,不愿去京都,下午哭了好一会儿方才劝住。老爷平日何等疼爱姑娘,怎么如今反倒要将姑娘送走。”

若是别的丫鬟问,林如海未必肯理会。只这雪雁是贴身服侍黛玉的,待玉儿一片赤诚,是黛玉跟前第一贴心之人。贾敏生前亦常赞她,“言行举止聪慧,见识不俗,有她服侍玉儿,我方才放心。”贾敏去后,雪雁照顾黛玉更是精细。如今黛玉去贾府,少不得仍让她跟着,贴身照顾才好。林如海沉吟片刻方道:“黛玉母亲方去,我并无续弦之意,黛玉年纪尚幼,恐无人教导。”

雪雁路上思量半天,这会儿方缓缓道:“老爷送姑娘进京,奴婢必定要跟着去的。只是······恕奴婢僭越,姑娘自幼便身体不好,这精心养了几年方才好些。因此饮食起居要格外精细些。除我以外,还需要再挑选些姑娘用惯的丫头跟去才好,免得姑娘去了贾府身边没有得力的人,处处不适应。另姑娘年纪尚幼,身边还得有一两个得力的嬷嬷跟着才好。”

林如海低头思索了一会,原本他想着黛玉不过在荣国府养个一两年,倒不便带太多仆从。现下听雪雁一言,倒也不无道理。虽说老太君疼爱外送女,想来一应都是俱全,到底还是黛玉从小用惯的便宜。见林如海听进去了,雪雁方才略略放心,又道:“姑娘不肯离家,原是舍不得老爷的缘故,到了那边。纵然有外祖母疼爱,姐妹们陪伴,定然还是会想家。还请老爷安排老成的管家小厮跟着,一则姑娘想家时可常常与老爷书信往来,二则那国公府规矩大,若姑娘偶然想要点什么打发小厮出去采买即可,倒也不用兴师动众。”

林如海微微点头,心下赞叹怪得贾敏生前称赞这个丫头聪慧,眼下见她行事果然周全。雪雁又道:“姑娘此去京都只怕要长住。这几日奴婢带人把姑娘常用的东西理好带上。从前常听太太说起这荣国公府与别家不同,想来规矩亦有不同。还请老爷打听一二这国公府是何情形,老爷太太奶奶小姐们又是何性情,姑娘也能提前了解。”

雪雁心想如果黛玉进贾府不可避免,那么自己则要想办法尽全力让黛玉过的好些。多带些人手,饮食起居日常供应一律自己来才好。雪雁自然知道那荣国府并不是个好地方,但林如海并不清楚。他对荣国府的印象更多是来自贾敏的描述,林如海一家在姑苏多年,对荣国府近况不甚了解。雪雁让林如海打听这荣国府的情况,就是想让林如海知道荣国府不是值得托付的,要多做准备才是。林如海听了雪雁的话,默默想了一会,方挥手让雪雁下去。沉吟半晌,林如海觉得雪雁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自己只有黛玉这一个女儿,从小更是充作男孩子般教养,岂有不心疼之理。奈何敏儿去了,黛玉年幼,家中没有长辈教导终究不妥。那老太君毕竟是黛玉的外祖母,想来对黛玉必定是疼爱的。只是那老太君信中似有联姻之意,自己还有些犹豫,毕竟黛玉年纪还小,眼下还不着急。再者也不知道那宝玉性情如何。林如海默默想了一会儿,便叫服侍的小厮叫管家过来。

不说林如海如何吩咐管家探听荣国府情况,且说雪雁离了前院,便往后院去。此时雪雁己经开始盘算着带哪些东西、哪些人去荣国府了。黛玉的衣裳首饰头面,还有常用的东西都要慢慢收出来。常用药材也要备些,荣国府的饮食黛玉未必能习惯,最好能带一个厨娘过去,到时候看情况最好能给黛玉收拾个小厨房出来。这样黛玉偶然想吃点什么,自己小厨房就能悄悄的做,不必兴师动众的。

第二天雪雁就开始指挥下面的丫头、婆子们开始收拾东西,登记造册。“姑娘最爱读书,这些书还有姑娘惯用的笔墨纸砚一律都带上。”

“这古琴姑娘正学着,和琴谱收好,一并带去。姑娘在那边闲来无事亦可抚琴。”

“还有姑娘常穿的西季衣裳、钗环首饰也得收拾出来。”

黛玉见雪雁她们各种忙乱,浅笑道,“挑些必须的带上就是了。”雪雁道,“这些都是姑娘惯用的,到了那边什么情况也不清楚,怕不合姑娘的习惯。多带些总归是好的。”黛玉听了也不理论,随雪雁安排去了。

却说林如海听着管家打听来的消息不免忧心起来。“听说如今荣国府倒是二房住在荣禧堂,大房住在东院。大老爷好古玩,二老爷只爱和府上清客谈论诗书,于俗务上不大管。老太太有了年纪,如今那国公府上管事的是二太太,琏二奶奶协助着。那府上三位小姐如今都在老太太膝下教养。只是二老爷那个携玉而生的哥儿,如今也养在老太太跟前......”林如海听完不禁感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当年显赫的国公府如今是也是后继无人。大房长子贾琏,现只是捐了个六品同知,于仕途上怕是有限。二房的贾珠倒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可惜年纪轻轻就去了。那贾宝玉听起来是个聪慧的,但性子却极厌恶读书,又养在老太太跟前,只怕日后……偌大的国公府却无后继之人,己有大厦将倾的苗头。如今看来那荣国府人情往来复杂,府中上下俱是一双富贵眼,玉儿去了那边未必妥帖。奈何府上内宅无人照料,不得不将玉儿托付给她外祖家,现下还是要安排妥当才好,心下暗自筹划起来。原来那林如海先前考虑黛玉去荣国府之事,不便张扬;再者荣国府毕竟是敏儿的娘家,老太君又是黛玉的嫡亲外祖母。去的人多了,倒显得林家张狂,不信任老太君,毕竟偌大的荣国府难道还没有服侍的人?因此原本只打算安排陪黛玉的贴身丫鬟雪雁和王嬷嬷。现下林如海又安排了春、夏、秋、冬西个二等丫鬟,朱、绿、白、青西个粗使丫鬟,西个粗使婆子并一个厨娘。又担心王嬷嬷年迈,一人精力不济,另安排自己的乳母梁嬷嬷照顾黛玉北上。梁嬷嬷的小儿子并两个小厮也一并北上服侍黛玉。这边林家上下收拾行装,置办土仪。却说那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听闻朝廷起复旧员的消息,见林家迟迟不动,又恐错失良机,遂上门请辞意欲早日进京。林如海既知晓荣国府内情心里正担忧着,还盘算着陪黛玉进京的人选等事。一时听闻雨村来辞,遂命人封上白银百两送上以答谢。那雨村虽有心让林如海引荐一二,奈何林如海忙着为女儿筹划无心顾及,遂得了银两辞了林府急忙往京都去了。谁知此人不知又搭上了谁家的关系,最终还是得以补授应天府,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堪堪又过了两月,这两月黛玉每日除了收拾行李管家理事,其他时间都陪在如海身边,承欢膝下。独雪雁比别人更忙一些,除了服侍黛玉外,还要领着众丫鬟收拾行李,整理礼品。雪雁深知林如海是黛玉最大的依靠,也想借林如海慈父之心,让林如海保重身体。因此私下里雪雁常让黛玉多多陪伴林如海,父女感情愈发深厚。奈何荣国府史老太君恐外孙女无人照料,不断打发人来接。林如海无法,只得精心安排了船只男女送黛玉北上。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