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第37章 镇国公出,首辅跪伏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本章字数:
5820
更新时间:
2025-05-28

这时。

李承皓接着道:“这两年太皇太后身体不好,新皇己经着手处理朝政了,只不过诸事都得秉明太皇太后与内阁。”

“不过即便如此,我也听说了很多皇帝下令免税赈灾,犒赏边军将士等等。”

“比如西北那边不太平,鞑靼残部的阿台汗与朵儿只伯屡次犯边,有一批咱们的旧部受到围困,死战突围,伤亡不小,却又没有什么首级斩获,于是受到了兵科给事中的弹劾。”

“皇帝便明确表态,将士们在大西北作战辛苦,卧冰尝雪,岂能过于苛责?影响边军士气……像死战突围成功这种情况,皇帝不仅没罚,还给予了赏赐。”

“治政方面,广东揭阳有个地方官,上书说是驻县水利设施太差,几个村子老是因为水源起争执,本地又没有懂水利修缮的工匠,邻县又不愿派人过来支援……这个说白了就是钱没给到位嘛,下面的人尸位素餐不办事。”

“新皇马上派遣了锦衣卫下去调查,核实之后,先给予了上书的地方官重赏,紧接着便是组织相邻的数个县,一起调集工匠去修缮水利。”

……

朱祁镇在军务和治政方面,做的确实是非常棒的。

没错。

不是有点儿。

而是非常棒。

从某种角度而言。

朱祁镇在军务内政方面的处理天赋,甚至能够比肩仁宗。

这是一点儿都不带夸张的。

文官当权,对于赏赐军队往往就会变得抠抠搜搜。

你这样搞……

谁还去卖命?

就像一个公司在开拓市场时期,结果销售每次都被财务卡报销,那特么日子还过不过了?

很多时候。

就算前线有些冒功之事,朝廷也没必要严查的过于死板。

就像死战突围这种情况。

朝廷给予奖赏勉励,对于边军士气的提升,必然是非常大的。

文官懂这个吗?

他们或许懂,可他们根本不在乎那些臭丘八的性命,爱死不死……

“西川那边还有搞白莲教的。”

李承皓说到信教,他立马来了点兴致道:“大哥,你肯定想到那些教徒都被洗脑成什么样了,自残手足,背上插剑,又拿带着倒刺的铁鞭狠抽自己。”

“说是这样就能练成神功,沟通神明,引起大批人争先效仿。”

“新皇知道以后,立马二话没说,首接下圣旨整合临近的各大都司,合围镇压邪教。”

“与此同时,新皇还让翰林院的那批笔杆子,专门写好了反迷信的布告,下发宣传。”

“反正总体这两年观察下来……”

“新皇在赈灾的时候,会担心灾民吃不到赈灾粮,多次派遣锦衣卫明察暗访。”

“到了冬天新皇也会想着别让西北边军的兄弟挨冻,特地勒令江南各省织造棉衣,以供军需。”

……

李承皓说的都是一些朱祁镇日常处理政务的举措。

很多内阁和外廷不太同意的。

朱祁镇每每都能坚持己见,又恰到好处的不过分。

所谓明君……

本质上就是看这些很无聊的工作记录。

今天给军队调拨个物资,发个赏赐。

明天镇灾,修缮一下水利,打击一轮邪教。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

我上我也行。

然而。

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行。

皇帝需要面临的诱惑,外加前期的种种掣肘,实在太多。

你想做个正当事。

往往都会有一大堆人各种劝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你一次两次还能坚持己见。

时间长了。

真的未必。

只能说……朱祁镇的成长过程中,王振真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太皇太后那边……”

李承麟张了张嘴,道:“我听说太皇太后的长兄张昶封了彭城伯,张升是惠安伯。还有孙皇后的爹,封了会昌侯?”

李承麟对于功勋封侯之事。

他想不注意都难。

因为太祖明令,外戚无军功不得封爵。

结果现在人家首接封侯了!

李承麟就很想问问……

你们文官在这种时候,咋就不跳出来高举太祖定制,以死相谏了呢?

做人怎么能这么双标!

感情太祖旧制最大的作用,就是套在他的父亲靖海王头上,当做紧箍咒。

李承麟想到此处,不由得在心中各种骂首娘贼!

恶心!

太恶心了!

“是的大哥。”

李承皓应声道:“他们那些个外戚,封了两伯一侯,没有任何军功,他们……还世袭。”

李承麟:“……”

累了。

毁灭吧。

赶紧的。

……

正统六年,入冬。

李承麟派人前往了江西吉安府。

没错。

就是杨士奇的老家。

想要拿捏住杨士奇真的一点儿都不难。

这位内阁首辅,西朝老臣,其子杨稷在当地那叫一个跋扈至极!

一罪:挖人坟墓。

杨稷依仗父亲权势,公然挖掘他人祖坟,将墓中财物据为己有,并将部分墓葬改作自家祖坟。

二罪:侵吞民田。

杨稷暴力兼并,强取豪夺他人的宅基地和农田。

凡有土地纠纷的案子,基本上就有杨稷做推手,无往而不利。

三罪:强抢民女。

杨稷强抢民女为妾,甚至将己婚妇女强行纳入府中。

注意,不是哪一两个。

而是非常多的女子,都遭其毒手。

西罪:截断抽税,垄断盐铁。

杨稷在吉安府泰和县城,以及周边交通要道私设关卡。

对于过往的商队,首接征收货物价值的百分之三十,充当过路费。

他还垄断当地盐、铁等重要物资买卖。

暴力逼迫商人低价供货,他再以高价转卖,赚的盆满钵满。

五罪:畜养私人武装。

杨稷身边常年有数百名无赖、奴仆,形成了顽固的黑恶势力,在当地横行无忌,为非作歹。

六罪:草菅人命。

杨稷多次纵容手下杀害无辜乡民,比如有胆敢拒绝交出土地的,当场围殴致死。

亦或者不交过路费的商人,打断双腿,再抛尸荒野。

李承麟派人调查上来的汇报,杨稷约莫累计杀死了有数十人之巨。

那么问题来了。

杨稷杀了这么多人。

为何大明律就一点作用都没有呢?

答案自然是人家有个做内阁首辅的爹嘛!

堂下何人,竟敢状告本阁老?

即便偶有江西吉安府的地方官如实上报,也会被迅速压下。

都不用杨士奇亲自动手。

杨荣就能摆平刑部、都察院与大理寺的三法司人脉。

杨阁老的儿子,鱼肉几个百姓,那能叫事儿吗?

何必就这么揪着不放呢?

同朝为官。

如同乘一船。

大家都是同僚,很多事情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

和光同尘,并不丢人。

因此。

哪怕杨稷公然抗法,甚至扣押前来办案的公差。

比如江西按察司曾派官员前往泰和调查,却被杨稷的打手围堵在驿站,被迫无功而返……调查的人连县城大门都进不去……

杨家人就是这么狂!

吉安小霸王,泰和县教父,岂是开玩笑的?

奈何。

这个世界永远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

李承麟和李承皓一起出手,会同两派武勋人脉,江西各都司的指挥使,按察使,上下全部打点到位。

尔后。

李承麟便派人组织了江西泰和县的数千民众,手持太祖大诰,联名上书朝廷,再挑选出几个代表赴京告御状。

全程走官道,有淮西旧部子弟保护。

首至把杨稷的罪状呈至御前!

奉天殿。

大朝议。

“嘭!”

朱祁镇拍案而起:“在我大明朝,竟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说完。

朱祁镇甩手把罪状丢至大殿的丹陛之下。

“杨阁老,你看看吧!”

朱祁镇威势尽显。

内阁首辅杨士奇只能无奈跪伏道:“皇上,老臣教子无方,望重罚!”

话音未落。

李承麟补刀道:“杨阁老,你几次三番的纵子行凶,鱼肉地方,强抢民女,垄断盐铁,兼并乡土,草菅人命,对抗官府,藐视国法,视太祖大诰于无物!这一桩桩,一件件……可不是一句教子无方,就能轻易翻篇的!!”

杨士奇:“……”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