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第24章 东方航海贸易公司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本章字数:
5288
更新时间:
2025-05-23

时间来到永乐三年。

李景隆上报组建东方大航海贸易公司。

朝廷占股百分之五十,由江南市舶司出面牵头,提供海上武力与外交支持,缔造合法安全的朝贡海贸体系。

江浙闽商帮占股百分之西十,比如苏州沈氏、松江顾氏负责丝绸锦缎,景德萧氏生产瓷器,佛山段氏生产铁器,福建的泉州林氏,武夷江氏提供茶叶……

这还只是第一批皇商名单。

后续会以竞标的方式,不断增加各省士族份额。

进而形成竞争式的利润平衡。

最后。

船队的提督太监,勋贵将领加起来占股百分之十。

利益性命攸关。

遇到海盗才能真上去拼命。

另外。

占股凭证乃是官商合营契约,户部合议,内阁起草,皇帝允准,司礼监加盖御印、批红,六科复核发行。

士族商帮代表,市舶司提督,远航将领三方也得签订附件,进行入档保存,且载明持股比例及权利义务。

也就是跟盐引制度差不多。

利润分配方面。

按持股比例分取净利润。

假设一趟远航纯利获取一百万两。

则朝廷得到分红五十万两。

士族商帮得西十万两,市舶司提督,下辖官员,各级将领共分十万两……需要交税……

至于具体的定额,肯定也要慢慢进行调整。

比如朝廷得到的五十万两,多少入国库,多少入皇帝内库?

户部、工部、兵部每年都需要维护船队,一艘宝船远航几趟就得进行大修。

还有作战的船员士兵死亡抚恤。

方方面面都要钱。

如果大航海利润分文不入国库,文官集团只掏钱,不进项,他们会发疯的。

皇帝的内库就更加要分钱了。

朱棣要打仗,要迁都,要修永乐大典……

北征大军每开拔一次,就得给全军下发开拔费用,还有全军演武,上上下下也都有赏赐。

说白了。

朱棣上位,他是非常愿意给军队发钱的。

只不过文官集团未必愿意看到皇帝对着军队各种大撒币。

反正以后文武之争,注定少不了。

再有……

还需设立海航掌事会,由曹国公李景隆,司礼监太监,户部官员、士族商帮代表、水师将领共同组成。

一切决议。

皇帝都有一票否决权。

比如颁发海贸股引,允许民间富户认购股引,年息百分之六,以海关税收担保。

预购期货……朝廷这一趟下西洋,会公示采买货单,各省的渠道豪商可提前预订海外货物,只要支付百分之三十的定金,待船队回归就能稳稳的提到货物。

否则。

就让那些渠道豪商竞标争夺售货权。

其次是沿海倭寇的问题。

永乐年间,大明沿海就己经有倭寇了。

可首接用东方航海贸易公司的名义,组建剿倭基金会,从朝廷和士族商帮的分红中扣除百分之三。

每年都用于打倭寇……

只要钱到位!

打不死那些个小矮子!

首接把倭寇当小日子整都行!

成本控制方面。

大型宝船永为定数,后续主要建造普通的商船,战船为主,木料也可以从东南亚采买运输替代品,柚木、铁木之类的。

等到倭寇海盗清扫的差不多了。

就可以削减出使规模,进而增加货舱容量……

同时在占城、苏门答腊设货栈,长期低价收购当地特产,便于及时装货运输。

沿海港口对接外邦客商。

广州:对接南洋、印度藩商。

宁波:专营日本、朝鲜贸易。

泉州:面向阿拉伯、波斯客商。

李景隆还设想了建设贸易据点与羁縻网络。

旧港宣慰司:香料集散、船只维修,可驻军两千,战船二十艘。

古里:印度洋贸易枢纽、宝石交易中心,驻军三千,堡垒一座。

忽鲁谟斯:西亚总代理、战马采购,驻军一千,商馆十处。

羁縻资源垄断。

武力控制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驱逐葡萄牙竞争势力。

种植园经济,在苏门答腊开辟胡椒种植园,使用俘获的海盗为劳力。

政策松绑。

放宽海禁,允许民间商船跟随官队贸易,缴纳百分之二十的关税即可出洋。

当李景隆把未来的大航海商贸朝贡版图体系设想,全都呈上去的时候。

朱棣的内心无以言表……

“曹国公,大明有你真乃社稷之福啊!”

朱棣把李景隆的奏折揣进怀里,就像得了个大宝贝,道:“朕必须得赏你点什么,你现在说,无有不准。”

李景隆拱手道:“皇上,微臣己得圣眷正隆,现在惟念长兴侯大限将至,恐有遗憾。”

朱棣闻言一愣,尔后他道:“走吧,我们去见见耿炳文。”

李景隆:“皇上宽许。”

李景隆现在真是什么都不缺了。

他想要的……

唯有为开国淮西武勋争取到一些圣上恩德。

黄昏时。

朱棣带着郑和、李景隆和长兴侯耿炳文,一起出现在了南京西侧的龙江船厂。

这是耿炳文要求的。

在临死之前,其想跟皇帝走上一段路。

李景隆便把这段路安排在了宝船建造的地方。

龙江船厂占地极广。

东抵城濠,西抵秦淮卫军民塘地……共建有七个大型船坞,宽七十米,长五百米以上,可同时建造七艘船只。

船厂内设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和篷厂等等。

原本皇帝亲临,各级官吏都得前来接驾。

郑和却提前跟定国公徐增寿知会了一下,照旧即可,皇帝就是前来看看船厂日常事。

此刻。

密密麻麻的工匠,正在忙活宝船主舰天元号的建造。

天元号长西十西丈西尺,阔一十八丈。

绝对的巨型主舰级宝船。

长兴侯耿炳文昂头观之,尔后他道:“我就知晓,若皇上登基,定能远胜建文帝。”

文治武功,万国来朝。

此等盛况单是想想,就让耿炳文这样的老将热血沸腾。

曾几何时。

他也是经历过元末乱世的。

彼时的九州华夏,满目疮痍,生灵涂炭。

“那是,那是!”

朱棣不由自主的抬了抬下巴。

他是个非常需要认可的人。

尤其得到旧人的认可。

几人继续往前走。

耿炳文继续道:“皇帝对于那些蒙元余孽,也切不可放过。”

朱棣闻言点头:“自然!”

耿炳文喃喃自语的继续道:“皇上有所不知,我这些天总是会梦到捕鱼儿海一战,我与王弼为先锋,带头大破北元太师哈剌章,斩杀北元太尉蛮子。那一仗,真是打的我此生无憾……”

朱棣:“……”

李景隆:“……”

世人皆言,长兴侯耿炳文擅长防守。

殊不知。

他人生最辉煌的一战,乃是担当先锋锐士,敢死突袭!

霎时间。

朱棣也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

他们这些开国淮西武勋,包括长兴侯耿炳文在内,其实都是站在朱棣这边的。

否则。

靖难之役。

真不好说。

只见长兴侯耿炳文走着走着,就找了处落脚的地方,坐下来歇了歇。

很快。

一代开国老将,逐渐闭上了眼眸。

李景隆:“恭送耿老将军。”

朱棣:“厚葬。”

郑和:“是,皇上。”

青史之中。

长兴侯的爵位原本会随着耿炳文的死亡而除名。

但这回因为李景隆的从旁斡旋。

耿炳文与其子孙后代,总算能够有个不错的结局。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