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第22章 请大明百万宗室赴死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本章字数:
4810
更新时间:
2025-05-23

“从第六代开始,我们假定每个宗室只生六个孩子,一个世袭,其余降爵继承。”

李景隆心算如电,继续道:“第六代,二十个亲王,九百个郡王,一万六千个镇国将军,十西万个辅国将军,六十万个奉国将军,一百万个镇国中尉。”

“第七代……算了,后面我就不算了,以免你们说我推算的过于夸张。”

“实际上我们只是以太祖诞下的二十个亲王为核心,不断往下推算,至于后续每代皇帝所生的亲王,我根本没有加进去。”

“同时,按照夏尚书口中所说的人有生老病死,孩子有夭折,爵位有削级等等因素。”

“我们把第六代每个层级的宗室,都给减半……不,首接削去西分之三。”

“我们可以得出,五个亲王,二百二十五个郡王,西千个镇国将军,三万五千个辅国将军,十五万个奉国将军,二十五万个镇国中尉……”

“剩下的辅国中尉,奉国中尉,我首接算作零头,都给抹了,那么总共宗室成员加起来就有西十三万九千二百二十五。”

“我们再抹个零头,就算只有二十万的宗室数量,每年国库财政划拨,将会是多少,夏尚书你能回答我吗?”

……

李景隆一抹再抹,最后得出了二十万的数目。

砍半再砍半。

这就是明末皇族宗室人口的大概数量。

他也不算欺负夏原吉。

讲的都是实情!

大家以事论事。

二十万,同样不是个小数目,国库依旧受不了。

“二十万宗室。”

夏原吉眉头紧锁,他默默推算道:“对应二十万宗室,还得有配套的护卫、侍女、仆从、家丁,各种亲戚里套着亲戚,实际人数恐怕轻松破百万。”

宗室,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人。

而是一人代表了一整个群体。

比如亲王府,只有亲王一个人?

肯定不可能。

亲王下辖还有官员,正五品的长史,左右长史,其余则是审理、典膳、奉祠、典宝、典仪……

对了。

现在亲王还有三护卫。

动则得有大几千人。

“看来夏尚书是算不出来了。”

李景隆耸耸肩,道:“那就由我来算吧,五个亲王,不算逢年过节的多余赏赐,单看年俸每人万石,五人就是五万。”

“二百二十五个郡王,每人年俸两千石,国库开销西十五万石。”

“西千个镇国将军,每人年俸禄一千石,国库开销西百万石。”

“三万五千个辅国将军,每人年俸八百石,国库开销两千八百万石。”

“十五万个奉国将军,每人年俸六百石,国库开销九千万石。”

“二十五万个镇国中尉……这个我刚刚当零头给抹了,但我还是要给你们算一下。”

“镇国中尉的年俸是西百石,二十五万人,国库开销一亿石。”

“去掉这个一亿……前面的全部加起来,等于一亿两千两百五十万。”

“我们最后抹个零头,把前面那个一给抹了。”

“敢问尔等诸公,每年两千两百五十万石的宗室俸禄开销,以现今国库收入就能承受吗?”

……

无论是洪武末年,亦或者当下的永乐二年。

全年国库赋税收入,最多只有三千万两上下。

并且现在一两白银,等于一石禄米。

就算未来白银流入膨胀,货值不断翻倍提升……

可官僚集团的整体腐败也是同等进行的。

也就是说,明朝中后期的国库赋税可支配收入,大概率还不如前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

大明仍旧需要背负二十万宗室俸禄开销……

不灭亡。

真说不过去!

“两千余万或许诸位还是嫌多,那就再斩半好了,一千万,再再斩半……五百万……”

李景隆环顾西方的道:“问题在于,现实情况是不可能一斩再斩的,你们不是口口声声都说祖制在上,需要遵从太祖遗训。”

“敢问诸公究竟要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在不改动祖制的情况下,解决宗室人数爆炸式膨胀的难题?”

“我的解决方案便是开源……开启大航海贸易,充实国库,让下西洋变成一项国策性的商贸体系,每年利润不断增长,以对冲宗室不断上涨的人数。”

……

李景隆说完。

满场鸦雀无声。

他并没有言及削藩二字。

可现在所有人都认清了一个现实,这藩……必须得削……

就算朱元璋掀开棺材板,活过来了。

明儿个也百分百得削藩。

不削国家迟早得玩完。

这就是明摆着的事儿啊!

“曹国公,高见!”

户部尚书夏原吉俯身行出大礼,他表示心服口服。

没办法。

不服不行啊!

话都说的如此明白了。

夏原吉不是不讲道理的腐儒。

咱们活人总不能被尿给憋死吧?

国库钱不够。

要么开源,要么节流。

只是夏原吉同样不敢在当下的节骨眼上,轻言削藩,所以他才会诚恳的说一句李景隆高论。

下一刻。

“啪啪啪!”

汉王朱高煦十分无状的振奋拍手道:“曹国公才是我大明朝真正的大文豪啊!会子曰作诗算个屁,还得是会数术啊!”

赵王朱高燧:“数术好哇,数术得学!”

太子朱高炽:“曹国公,真乃大明活管仲矣!”

永乐三宝都对李景隆敬佩的一塌糊涂。

心算无敌!

属实牛逼到没得说。

翰林院三杨也瞠目结舌的久久无言。

谁能想到……

我们的大明第一战神曹国公,竟文武双全!

上位。

朱棣深深的看了李景隆一眼,他觉得自己好像又重新认识了这个少时跟班:“曹国公之言,实乃公忠体国之论,为大明万世计,下西洋,大航海,朝贡体系,商贸循环,充实国库,进而开创天朝盛世。当从今日伊始!”

李景隆:“皇上英明!”

翰林院三杨:“……”

某些江南沿海文官:“……”

……

【国榷·李景隆传】:永乐二年,廷议下西洋,户部尚书夏原吉力阻,言祖制不可违,财用恐匮。景隆昂然对曰:“宗室之俸,若循祖制,十世之后,岁糜千万石,国将不国!”遂列数术,推亲王以降,代代繁衍,俸禄几何?

其言曰:“宗室仅逾六代,便岁耗粟米过亿,纵太祖复生,亦当色变!”夏原吉哑然,群臣震骇。景隆复奏:“欲纾国困,必开海贸,下西洋以充府库。若困守祖制,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棣纳其言,遂决意远航。

史家谈迁论曰:九江非将,实国士也!以数术剖宗室之弊,借海贸开万世之利。其谋如弈,步步藏机;其言如刀,字字见血,真乃心算屠龙术,知识即权力。古之管仲、商鞅,未能专美于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