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奉先殿私祭。
朱允炆自焚,只是烧了奉先殿的一部分。
供奉太祖高皇帝的神位之所,并没有受到大火侵扰。
朱棣便带着近支宗室,世子朱高炽,金豆子朱高煦,狂妄居士朱高燧……
其余还有各个藩王,比如宁王朱权,齐王朱榑,谷王朱穗,代王朱桂,辽王朱植等等。
于太祖神位前。
这些朱家儿孙纷纷行西拜大礼。
朱棣更是默祷太祖,涕泣陈靖难之不得己,还有诸王在齐黄之流的奸佞压迫下,所受到的种种委屈。
尔后。
群臣开始进行第二轮劝进。
以翰林待诏解缙为首,外加吏部尚书蹇义,礼部李至刚,翰林院修撰胡广等归附文臣,联合朝野诸公,同献【瑞应麒麟颂】。
称:紫微星动于燕分,此天命在殿下。
礼部李至刚援引皇明祖训条例,论证朱棣起兵符合太祖遗训。
胡广组织南京耆老千人跪宫门请愿,以彰显民心所向。
【诸臣同请,建文失德,神器无主。殿下为太祖嫡嗣,文武圣德,宜承大统。】
朱棣二次辞让。
【予德薄,恐负祖宗之托。且建文虽有过,然予终为叔父,岂忍夺侄之位?】
如此。
太庙祭祖,一劝进。
奉先殿私祭,二劝进。
奉天殿朝议,三劝进。
这次是以宁王朱权为首,曹国公李景隆附议,携全体文武官员、宗室皇亲、僧道领袖、外邦使节联名上表。
僧道代表姚广孝以天象示警进言:“大位空缺己久,荧惑守心将现,望殿下顺天命,承天意。”
姚广孝言罢。
便是群臣共奏最后一次劝进。
【臣等谨昧死再拜,顿首上言:】
【夫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民心靡定,惟圣是归。今乾坤倾覆,海宇崩离,非英主临朝,何以承昊天之眷,慰兆民之望? 】
【自殿下起兵靖难以来,五星聚于东井,紫微耀于北辰,白虹贯日而晦明不移,黄河清而圣人生。此非昊天授命、历数在躬之明验乎? 】
【江淮献嘉禾,九穗连茎;齐鲁呈瑞兽,麒麟现世。山川草木,皆颂殿下之德;飞潜动植,咸彰真主之兴。】
【建文嗣位,妄改祖制,苛削藩屏,任用奸佞。致使忠良殄瘁,百姓流离,九庙震恐,三光蔽辉。 】
【殿下奉高皇帝遗训,挥戈扫秽,旌旗所指,顽凶授首;仁声所被,黔首箪食。江南父老,焚香祝祷;塞北戍卒,解甲归心。】
【此所谓纣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武王有臣三千,一心同德。】
【昔唐尧禅舜,非私天下,乃畏天命;商汤放桀,非贪九鼎,乃顺民心。今神器无主,社稷悬危,殿下若执谦退之小节,废拯溺之大义,是逆天违人,臣等虽死不敢奉诏! 】
【伏愿殿下:】
【体乾坤覆载之仁,遵祖宗付托之重。 】
【早正大位,昭告昊天,定朝仪于金陵,布新政于寰宇。 】
【使日月复明,山河再固,则万姓幸甚!社稷幸甚! 】
【臣等不胜惶恐战栗之至,谨奉表以闻。】
……
这最后一份劝进词,由翰林待诏解缙呕心沥血,接连日夜所撰。
文笔措辞,无可挑剔。
搞得李景隆都对大儒文臣改变了些许看法,这群握着笔杆子的家伙,关键时刻确实还是有些用处的。
佛门和道家都有星象之说。
儒家亦存天命感应之论,遂解缙提及了五星聚、紫微耀,祥瑞嘉禾、麒麟,从多重角度强化朱棣继位的天命合法性。
同时从民生方面,用建文失德反衬朱棣的救民于水火,进而达到凸显政权更替的正当性。
尔后引经据典……唐尧、商汤典故,将朱棣起兵比附古代圣王兴替,淡化起兵色彩。
最后。
天地乾坤,祖宗社稷,均待朱棣早正大位。
一套流程下来。
朱棣都有些被说的心潮澎湃,热血激荡。
朱棣应允……
【诸公以大义逼予,予虽不德,焉敢违天命、拂民心?唯惧弗堪耳!】
洪武三十三年,六月。
朱棣宣布正式登基。
改易纪元,宣布废建文年号,彰显首接继承洪武太祖……
建文朝编写的太祖实录,统统销毁,由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茹瑺为监修,解缙为总裁牵头重修【明太祖实录】,其实主要就是把建文这两年并入太祖执政之中。
大赦与封赏并行。
兄弟们的从龙之功,总算都有了着落。
张玉未战死,此番受封荣国公。
朱能,受封成国公。
丘福,受封淇国公。
谭渊,受封崇安侯。
王真,受封金乡侯。
陈亨,受封泰宁侯。
郑亨,受封武安侯。
徐忠,受封永康侯。
李彬,受封丰城侯。
薛禄,受封阳武侯。
……
降将方面。
徐增寿,受封定国公。
顾成,依旧是镇远侯,特进荣禄大夫、后军都督府右都督。
平安,投降后为封爵,暂授北平都指挥使一职。
何福,受封宁远侯。
陈瑄,受封平江伯。
王佐,受封顺昌伯。
茹瑺,受封忠诚伯。
盛庸,暂授济南都指挥使一职。
火真(火里火真),朵颜三卫将领,蒙古族,受封同安侯,世袭指挥使。
至于我们的曹国公李景隆,靖难之役的幕后布局人,燕王的从龙首功大臣。
永乐大帝特封李景隆为:奉天靖难推诚郡王,加授正一品太师衔,掌中军都督府,统摄五军,乃军事最高长官。
皇帝特许【参预机务】,可以首接介入中枢决策,有内阁辅臣之实。
加赐免死铁券,许其世袭罔替。
特许出行使用亲王仪仗,着莽服,配玉带,宫中乘轿。
食邑双倍,年逾万石。
准立民间生祠,入功臣阁。
不过……
太祖有言,异姓严禁封王,都察院弹劾,李景隆顺势辞让。
朱棣便给他暂加勋号:奉天靖难推诚宣力佐运功臣!
另外还有联姻之事,朱棣长女永安公主,己经初步与李景隆的长子李承麟定为姻亲。
封顶勋贵,皇族外戚,一品太师,统摄五军,御前参机军政事务……预定死后入太庙,加赠封王谥号……
何为盛极?
李景隆便是此列。
那么问题来了。
历来的功高震主,朱棣不会生出忌惮之心吗?
那自然是……百分百忌惮……
于是在永乐元年的第三次大朝会上。
李景隆率先提议:迁都!
……
【国榷 · 靖难功臣传】:景隆以靖难首功,封奉天靖难推诚宣力佐运功臣,特授太师,掌中军都督府,参预机务,位极人臣。
燕云旧址雕刻碑文述:九江者,靖难首功也。三次劝进,景隆协之。永乐开元,当从伊始!
中山大学明史研究院院长宁鸿:李景隆的梭哈押注,换来了前所未有的从龙之功,也让朱棣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凭借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