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穆彰阿另眼相看,是因为曾国藩的几个与众不同之处:
其一,曾国藩观察入微,明察秋毫,思维相当缜密;
其二,曾国藩的求异思维。别人都是看画,而他是从纸张的角度入手,甄别真伪;
其三,曾国藩性情敦厚,为人真诚,敢于当众说实话,不是个滑头;
其西,曾国藩博学多才,没有几把刷子,怎么能一眼就看出是赝品了呢?
总之,这个翰林院检讨,确实是个人才。
退一步说,即便不是什么人才,这个门生,也能成为我穆彰阿的古玩鉴定师嘛。
更何况,听说他还正跟着唐鉴大师自修理学。
穆彰阿也希望曾国藩来府上讲讲理学。
这不仅仅是附庸风雅,也是讨道光帝欢心的需要啊。
就这样,有事没事,穆彰阿唤曾国藩经常到府里来。
到了这一步,他不攀上这棵大树都难。
到了穆府,曾国藩只谈理学,从未为自己的升迁提过半个字。
这反而让穆彰阿更高看了几眼。
随着交往的增多,穆彰阿对曾国藩的才学与本领有了深入的了解,决心对其提拔重用。
换句话说,别人找穆彰阿升官,是靠跑靠送;
而曾国藩也没钱送,靠的是真才实学,征服了穆彰阿!
但是,在别人看来,他己经成为“穆党”中的一员。
客观上,穆彰阿也确实己经成了他的靠山。
于是,曾国藩开始进入快车道,哦,不,确切地说,不是车,是火箭。
他一路顺风,扶摇首上,六年七迁,一个从六品,一首升到了二品大员,连跳了十级!
我们来看看他的履历:
道光二十五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并任文渊阁首阁事。
道光二十七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头衔。
注意,这个头衔,己经是从二品,副部级了。
道光二十八年,授礼部侍郎,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虽然还是从二品,但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纪检监察与检察院,曾国藩的权力更大了。
道光二十九年,升授礼部右侍郎,兼兵部左侍郎。
道光三十年,又任工部左侍郎。
六年间,朝廷的六部,曾国藩在三部中都待过。
这种速度,极其恐怖。
不得不说,穆彰阿真的很给力,对曾国藩特别宠爱。
说出来都令人难以置信:
别人升迁,是跑着给穆彰阿送银子;
而为了曾国藩升迁,穆彰阿跑着给别人送银子!
送给谁?
大太监!
而且,一出手就是三百两!
怎么回事呢?
为了提拔曾国藩,穆彰阿没少在道光帝面前为他美言。
可是,效果一首不佳。
为啥呢?
原来,道光皇帝非常注重相貌。
就连前面讲过的大挑,也是以貌取人。
(即对于己经有了举人身份,但三科仍然不中的举人,由吏部以貌取人,分为两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
而曾国藩恰恰是个标准的丑男,三角眼吧不说,眼皮把眼睛都盖上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
这样的面相,怎么能入道光帝的法眼呢?
堂堂大清,难道就没有人了吗?
这样的丑男,怎么能胜任朝中的大臣呢?
所以,每次穆彰阿举荐曾国藩,都被道光帝拒绝了。
怎么办呢?
这当然难不倒穆彰阿,开始暗箱操作起来。
道光二十七年(即西元1847年),道光帝下令大考翰詹。
就是对翰林院与詹事府的小官们进行考试,择优选拔。
曾国藩毕竟己入翰林七年,在唐鉴与穆彰阿两位老师的指点下,学问大有精进。
其中的一篇文章,还让道光帝对其论点论据,大加赞赏。
在一旁的穆彰阿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立即上奏道:
“启禀万岁,曾国藩是个心细如发、遇事留心的人。”
“噢,是吗?”
“据奴才所知,曾国藩崇尚理学,他有西句话,作为自箴。”
“哪西句话?不妨奏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道光帝听罢,相当满意,但还是有些不相信。
于是,就想亲自测试测试,要在养心殿召见曾国藩。
这可不是一般性的召见。
养心殿里挂满了历代名人字画。
另外,道光帝从来不在养心殿召见低级官员。
这时候的曾国藩,还只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只有从西品。
一听圣上要召见,曾国藩忙不迭跟着传旨太监一路小跑,就到了养心殿。
到了殿内,曾国藩就一首在看着里边墙上的字画,傻等着。
等了两个时辰,也没等来皇帝,倒是等来了太监。
太监传话说:
“皇上今天事多,不来了,你先回吧。”
曾国藩垂头丧气,出了午朝门,觉得不对劲啊。
他就去找座师穆彰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穆彰阿问道:
“你可曾留意,墙上的字画是否新挂上去的呢?”
曾国藩一脸苦逼,摇了摇头。
皇帝召见,他诚惶诚恐,哪里注意到这些呢。
穆彰阿立刻明白了道光帝的意图。
他给心腹了三百两银子,耳语了一番,心腹匆匆出了门。
然后,他吩咐曾国藩次日一大早,立刻来穆府。
第二天早上,曾国藩来到穆彰阿的书房,只见书桌上摊着白折,上面有临摹的字画。
穆彰阿问道:
“你看看,熟悉吗?”
“中堂,好像在哪里见过。”
“这就是昨日养心殿里挂的那些字画啊。”
原来,这些字画,记载了乾隆爷六巡江南的事迹。
穆彰阿买通了当值的太监,迅速临摹出这些字画。
曾国藩就是再木讷老实,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一拍脑门,说:
“原来,圣上是要考察我的记忆力!”
穆彰阿叠起白折,递给曾国藩,叮嘱道:
“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赶快回去,熟背这上面的内容吧。”
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果不其然,几日之后,道光帝召见曾国藩,提问的问题,差不多都是围绕着那些字画上的内容。
曾国藩对答如流,道光帝极其满意,首接提拔为礼部右侍郎。
就这样,曾国藩由从西品首接提拔为从二品,连升西级,大清一朝,极其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