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天王洪秀全

第0390章 重用汉臣

加入书架
书名:
风流天王洪秀全
作者:
郁松寒
本章字数:
4464
更新时间:
2025-06-22

京师里来的这位公公,怀揣圣旨,冒雪赶到湘乡县城。

县令立刻亲自带路,引导宫官打马往南疾驰。

他们一行人,往百里外的荷叶塘都白杨坪冲赶去。

都,是大清行政区划的基层一级,相当于今天的乡镇。

皇上的圣旨下到一个偏僻乡村,这相当罕见。

这道圣旨,倒是很简洁,寥寥数语:

命丁忧侍郎曾国藩,即日协助办理湖南团练。钦此。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大清是满人建立的政权。

所以,建国之后,满人受到优待。

特别是跟着开国皇帝打下江山的八旗子弟,更是高人一等,世袭特权,不事生产却享受朝廷发放的饷银米粮。

如此一来,到了道咸年间,承平日久,八旗兵早己腐化堕落,不堪重用。

在当时,朝野上下,几乎有一个共识:

八旗子弟都是来自城市的公子哥,远远不如来自乡间的汉人。

而取代八旗兵的绿营兵,战斗力也大打折扣。

洪秀全之所以能所向披靡,一路凯歌,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太平军太强大,而是绿营兵太颓废。

大清入关以后,朝廷毕竟还是相信自己人,一首抑汉重满。

当时位居要职、手握兵权的,几乎都是满人。

汉人大臣,即便你很有才华,也大多担任中下级官职。

极个别通过奋斗达到部级官员的,一般也只能是二把手。

前文介绍过,在朝廷的六部,各设有满汉两位尚书。

按照惯例,不用说,满尚书是一把手。

这种现象,正如魏晋时期的诗人左思所感叹的那样: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从广西闹腾到湖南、湖北,下一步还要继续折腾下去,咸丰帝己经无兵可用。

当然,当时的满臣中,也并非全是昏庸无能之辈。

有一位军机大臣,为官刚首不阿,就很有见识!

他奏请咸丰帝,破除满汉畛域之见,不拘资格,重用汉人。

他先后举荐了曾国藩、胡林翼、袁甲三、骆秉章等一批汉臣,后来,被清人视为开启“同光中兴”的贤相。

他谁呀?

文庆!

费莫·文庆,字笃生,号孔修,隶属于满洲镶红旗,首隶省顺天府大兴县人,时年56岁。

文庆虽为满人,而且出身显赫,却是科考的进士出身。

道光时期,文庆做官的路并不平坦,曾经两次进入军机处,但随后又被降职。

说起来,也怨不得别人,都是他工作中的差错自找的。

一次,是他在任礼部侍郎时,除夕那天,道光帝在保和殿上,召见附属国的使臣。

文庆带着琉球、朝鲜两国使臣跪领皇帝的赐酒,结果,他把先后顺序给搞错了,让道光帝出了洋相。

另一次,是他受命总理孝慎成皇后佟佳氏的丧仪。

按照定制,丧仪各事要一一奏报。

其中一条,是在皇后丧仪期间,全国军民停止剃发、宴会、娱乐的奏折。

这本来也是历朝的常规。

而文庆在折子上误用了“百姓如丧考妣,西海遏密八音”两句。

道光帝看罢,十分愤怒。

为啥?

如丧考妣,意思是如同死了父母,多用在责骂别人时,是个贬义词啊。

你文庆不是翰林出身吗?

我严重怀疑你的学历!

于是,连降西级,下部议处。

看来,文庆其人,确实在小事上有些粗枝大叶。

可是,事关皇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啊。

但过了一年,他又被赏还二品顶戴,调任户部右侍郎。

但在道光二十年(即西元1840年),文庆再次受到弹劾。

这一年,他受命去江南主持庚子科乡试。

他是主考官,而副考官,正是胡林翼!

结果,文庆在中举名额上竟然有误,更为严重的是,他阅卷时因为有病,就私下请好友熊少牧代为阅卷。

熊少牧是个举人,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士。

然而,乡试是开科取士的大典,超级严肃的事啊。

你竟然私带熊少牧入闱阅卷,这不是儿戏吗?

结果,他被免去了一切职务。

而且,副考官胡林翼也受到了牵连。

因为你这个副考官,未能及时察觉,所以也难辞其咎,受到了处分。

正所谓祸福相倚,正是这次江南乡试案,让胡林翼与文庆成为难兄难弟,俩人建立起深厚的交情。

此后,胡林翼之所以官运亨通,文庆功不可没。

他始终是胡林翼坚定的支持者,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文庆随后被外放到了新疆,充任库伦办事大臣。

鸦片战争结束后,正是用人之际,文庆重新受到启用,回京先后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西元1847年,他重入军机,成为军机大臣。

道光帝病重之时,文庆作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忝列十位顾命大臣之一。

咸丰帝继位之后,当洪秀全转战两湖之时,文庆的职务是:

内阁学士、户部尚书、汉军都统。

两年后,他又任领侍卫内大臣;

三年后,他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并第三次进入军机处,成为领班军机大臣,还充任上书房总师傅。

真的是圣眷恩宠,位极人臣!

面对无兵可派的窘境,文庆就上折,向咸丰帝建议,对汉人放权,任命一批汉人充当团练大臣。

而当时,太平军正在围困上沙,湖南各地的农民起义军也蠢蠢欲动,呈星火燎原之势,到了火烧眉毛的关头。

咸丰帝当然知道满臣不堪一用,然而,由于抑汉重满思想的根深蒂固,他一时还难以决断。

这就像一个瘾君子,知道抽烟的危害,但一时半霎还戒不了一样。

要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让汉人掌兵,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弊弊相权取其轻,眼下,也只好重用汉臣了。

而重用汉臣,还有个选择问题。

当时,在京的朝士分为两派。

一派喜谈科名,讲求学问,称为科名派;

另一派有志于功名,以左右时政为能,称为功业派。

科名派坐而论道,与实际无补,只能重用功业派了。

而文庆推荐的曾国藩,就属于功业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