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第74章 军神李牧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本章字数:
9650
更新时间:
2024-07-15

就这样。

嬴政和扶苏先行下了黑冰囚车。

立储一事。

仓促之间。

在太原郡肯定是立不了的。

不过嬴政可以对外宣布口谕,外加自已的态度。

首先提升扶苏车驾的规格,直接档次拉满,与始皇平齐,天子驾六!

同时。

令九卿宗正开始制作特赐的黑玄蟒服。

包括扶苏日常膳食方面的规格,也再升一级。

另外。

搁太原郡落脚之时。

扶苏所居的宫殿,就在始皇的边上。

总而言之,衣食住行……

各个方面都直逼皇储的规格,甚至还要更高一层。

这代表着什么?

自然是不言而喻。

很快。

朝野风向就火速发生了倾斜。

太子,未来的皇帝。

三公九卿谁能不表示表示?

武成侯王翦第一个带头……

左相李斯紧随其后!

剩余的右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伦侯蒙武,陇西侯李信,国尉屠雎,楚系昌文君等等,全部都送上了重礼。

同时。

嬴政还让王翦和李斯一同担任了扶苏的老师,一文一武,相当合适。

这下博士仆射淳于越就有点难受了。

原本淳于越对于扶苏的骤然起势,他还是相当惊喜和振奋的。

这好日子不就来了吗?

谁能想到……

扶苏转头又多了两个更加重量级的师傅,尤其李斯还代表着法家……老李同志之前只是教导过胡亥,并不能算作胡亥的师傅。

武成侯王翦那就更不用说了。

哪个公子能够拜王翦为师,就相当于拥有了军武王家的名望和支持,储君之位几乎就等同于板上钉钉。

老王自已肯定也是非常乐意的。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王翦现在最在意的,便是家族的平稳传承。

对于扶苏担当秦二世。

王翦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因为扶苏的仁义就摆在那里。

他们军武王家未来即便说错了什么话,亦或者走了点弯路,扶苏也不会轻易大肆开罪。

可若是换做别的公子。

那就不一定了!

伴君如伴虎。

很可能一朝踏错,便会盛极而衰。

事实也确实如此。

历史上。

李斯的下场就说明了一切。

所谓从龙之功。

一统功臣。

当代法家集大成者。

在胡亥的眼中……尽皆一文不值……

胡亥只在意自已在玩乐的时候,你别跟我说什么朝政啥的,他要耍的开心,嗨到尽兴。

你若扰了他的兴致。

甭管你有再大的功劳都没用!

说杀你。

就杀你!

因此。

在分封制已经完全成为过去式的前提下,扶苏的仁义贤明,必然会受到大部分朝野群臣的拥趸。

即便军武勋贵派系内部有些人会表示迟疑……

没有用!

武成侯王翦都是扶苏的老师了。

几个军武将官的态度,并不重要。

甚至国尉屠雎现在也没法逆大势而行。

因为嬴政专门找了右相王绾、国尉屠雎和御史大夫冯去疾,共同谈了话。

嬴政直接问三人,心中有没有合适的储君人选。

王绾、屠雎和冯去疾能怎么回答?

太子之位!

自当由始皇一言而决。

人臣在公开场合,绝不能表现出自已的倾向。

尤其现在嬴政已经拿出了态度。

谁再跳出来唱反调。

那就是找死!

当然。

嬴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

先秦时期的君臣关系,远没有达到后世满清那般视作家奴的程度。

你献上忠诚。

朕理当给予欣赏、赐封和尊重。

于是。

嬴政把禹陵村的难题摆在了台面上。

并言及当下只有提高扶苏的位份,方能圆满解决此事。

绝非他仓促立储。

实乃为了大一统的国朝政策,后续能够顺利施行等等。

右相王绾:“陛下英明!”

国尉屠雎:“陛下英明!”

御史大夫冯去疾:“陛下英明!”

如此。

嬴政对军武勋贵派系和关中勋贵派系的敲打也就完成了。

三位重臣出了行宫。

右相王绾率先询问道:“长公子原本并不是很让陛下满意,现今却一朝跃过了龙门……屠公,你怎么看?”

国尉屠雎侧目道:“右相明明什么都清楚,没必要多问我一嘴。并且陛下所言确实在理,对于禹陵姒氏,唯有长公子的贤明方能折服之。”

屠雎向来崇尚杀杀杀!

猛猛冲!

猛猛干!

但之前他被夫子教训了一顿以后,也让他对中原百万余贵的态度,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改变。

比如禹陵族人……

大禹后裔!

屠雎就算再怎么极端,他终归不是个莽夫傻缺,也知晓有些人是不能杀的。

不然只会遗祸无穷。

御史大夫冯去疾饶有兴致的道:“现在已经有了以藩为屏,重启分封制已无任何可能,所以我对长公子成为皇储,也没什么意见。”

冯去疾身为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他的性格却并没有太过刚硬。

反而他的眼睛里,偶尔可以揉进去很多沙子。

只要不是触及国本!

亦或者某个臣子贪的实在太过分。

冯去疾一般都是不怎么管的。

这样的处事方式。

也使得冯去疾对于扶苏相对比较看好。

“话说我现在其实更好奇。”

冯去疾看向某个方向,道:“禹陵族人抗旨不尊,原本这个事儿横竖都很难办!结果却依旧有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想出了把长公子给推出去的两难自解之法……真不愧是百家夫子啊!”

冯去疾表示,他回头必须的想个办法,去拜见一下那位传说中的夫子。

现在朝局变化越来越快!

他也得拿出想要进步的姿态才行。

这时。

右相王绾询问道:“屠公,你不是见过那位夫子一面嘛?如何?夫子对你的态度和评价怎样?”

话音未落。

“咳咳!保密,保密!”

国尉屠雎闻言瞬间有些尴尬,他总不能说自已为了给夫子赔礼,旋了一坛又一坛什么的。

而且他也确实不能乱说。

皇帝在这方面可是非常禁忌的。

屠雎很清楚在有关夫子的话题上,他必须得管住自已的嘴。

……

三日后。

东巡队伍过太原,入代郡。

代王李牧大张旗鼓的迎接王驾。

嬴政也是连连慰问,并把扶苏专门介绍给李牧认识。

扶苏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位大秦异姓王。

他对李牧的第一感觉是……

傲!

没错!

李牧已入中年,可其眉宇间却尽显自身之傲骨!

哪怕在初见始皇的时候,李牧也能表现的不卑不亢。

注意!

一般情况下。

任何臣子在刚开始直面嬴政的时候,难免都会露出点谨小慎微的意思。

唯独李牧十分坦然……坦然到有点无礼……

或许也正因此。

李牧才会频频被历任赵王猜忌。

因为李牧并不会像王翦那般主动藏拙自污,他的傲骨,他的声望……

都让历任赵王感觉隐隐的不可控。

但不可控也没办法。

李牧在戍边北境方面,具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

甚至赵边骑只有在李牧的手上,才能发挥最大战力。

没了李牧。

赵国的雁门关立马就得告急。

于是。

历任赵王只能不断给李牧放权……直至出了个擅长捅人腰子的郭开……

不得不说。

郭开真的是太能豁豁了。

如果不是许尚的干涉,李牧必死无疑。

好在……

现今这位当世兵家军神,仍旧能够镇守在雁门关,使得北境匈奴屡屡却步。

次日。

嬴政把禹陵村之事说给了李牧听,并表明了自已的安排。

李牧肯定是完全配合。

万民书并非难事儿。

但……

李牧也顺势提出,希望皇帝能够展现出恩泽,免除代郡今年的徭役。

此时此刻。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

嬴政自然是无法拒绝!

同时!

单单免除徭役怎么行?

索性代郡今年的税赋也都一起免了!

就当这份钱,提前花在了推行茂陵国策上。

而且还能增加皇帝的声望,以及扶苏的贤明。

总归是不亏的。

当然。

右相王绾和国尉屠雎等人,他们对代王李牧的表现,难免有些不满。

王绾:“呵呵!拿着国家的赋税,去招揽自已的人心,代王还真是会办事啊!”

国尉屠雎:“谁说不是呢?”

王绾和屠雎认为,李牧不可能对禹陵村之事,毫不知情。

现在所谓的顺势提出免除代郡的徭役,其实更像是携威犯上。

也就是皇帝你若不施下恩泽。

禹陵村之事,怕是不好办!

这算什么?

轻则说你李牧不懂事。

重则很可能就是以下克上,胁迫始皇……罪不可赦……

于是。

王绾和屠雎纷纷在心中给李牧狠狠的记上了一笔!

现在李牧尚且有用。

若他日局势变了。

王绾和屠雎就会纷纷把李牧的今日之举,旧事重提……

……

时值下午。

李牧奉始皇之令,带着扶苏出去巡视代郡诸地。

诸公子中。

李牧对扶苏的观感最好。

原因很简单。

李牧知晓自已平时不怎么招人待见,所以他非常喜欢简单的人。

也就是相处起来,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

毫无疑问。

扶苏的赤子之心。

会让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此乃扶苏最大的优点。

故。

扶苏一路行来,注定不会缺少贵人相助。

毕竟只要跟扶苏相处过的长者前辈。

都会很愿意帮助扶苏。

或许这也是仁善之人,所受到命运的最大馈赠。

“长公子,您这车驾的规格……着实是尽显皇家之威仪!”

李牧习惯了骑马。

扶苏乘车……

李牧:“看来皇帝陛下的眼光还是可以的……知晓秦二世的人选,非长公子莫属……”

“咳咳!代王还请慎言。”

扶苏赶忙制止李牧的胆大包天。

他很清楚,朝中有多少人把李牧这个异姓王,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扶苏同样也很欣赏李牧。

他并不会觉得李牧偶尔无礼什么的。

恰恰相反。

扶苏只会认为李牧心中敞亮,没有太过城府。

即:扶苏和李牧属于妥妥的双向奔赴,相见恨晚。

“诶!地处乡下,又都是自已人,说说无妨。”

李牧摆摆手道:“如果不是长公子……而是换了旁的什么人,这禹陵村之事,恐怕我还真不想帮什么忙。”

“但长公子你不同,你是帝国的未来,也是我们的未来!”

“更是……他们所有人的未来!”

……

李牧抬手指向在田间耕作的农夫村民。

代郡被治理的很好。

李牧不仅擅长武事,文事治理方面他也是略通此道。

比如以前在镇守北境之时,他就经常与士卒一起屯田,积蓄实力,最终方才能够大破匈奴,横扫王庭!

回到眼下。

扶苏被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代王,你谬赞了。”

“哈哈哈!我说的可都是实话,绝无半句虚言。”

李牧咧嘴笑道:“包括代郡的大几十万民众,他们也都非常认可长公子的贤明。”

李牧说的确实是实话。

嬴政固然按照夫子的安排,高举仁义大旗去主中原,也废除了斩首记功制度。

然而。

中原民众对于嬴政的印象,却仍旧逃脱不了暴君二字的范畴!

没办法!

秦法事无巨细!

秦吏苛责颇多!

徭役依旧繁重!

还有六国余孽的各种煽风点火……

乃至于文字、货币、车辙、度量衡在统一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些许波折,这些叠加所产生的民怨,都必须得嬴政背锅。

你是始皇!

千古一帝!

横压三皇五帝的功绩,注定嬴政需要承受对等的争议与压力。

相比之下。

扶苏只需保持好自已的贤明即可。

因为这样就能让中原万民看到希望……

未来扶苏承继的大秦,必定会让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再不济也能比现在强。

有了希望。

自然就什么都好说了。

“长公子,您亲自宣布吧。”

李牧抬手做出了请的手势。

扶苏点了点头,尔后他望着田间劳作的民众黔首,高声道:“我名扶苏,乃帝国长公子,现得代王随同,前来颁布皇帝之恩德。”

“陛下有命,特赐免除代郡今年的徭役、税赋。”

“唯愿代郡之民,人人吃饱穿暖,年年五谷丰登!”

……

随着扶苏的宣示完毕。

田间地头早已跪伏一片。

平民黔首搞不清楚旁的什么复杂政策,但他们知晓免除徭役赋税,绝对是实打实的恩惠!

霎时间。

所有民众黔首尽皆高呼长公子和代王之名。

最后。

在扶苏的提醒下。

他们也没忘了感激皇恩浩荡。

其实……

天子恩泽这个东西,对于底层黔首平民而言,真的太陌生了。

就跟鬼一样,谁都听过,却谁都没见过。

所以。

他们只会发自内心的感激,站在他们面前宣布免除徭役赋税的长公子……以及代王!

这就是中原民众最为朴素的情感。

后续的事情也就简单了。

万民书轻轻松松的搞定。

十日后。

扶苏与李牧一同来到了禹陵村。

禹陵长者不认九卿奉常和通武侯王贲……对李牧他肯定是要认的……

禹陵长者:“见过代王,这位是……”

李牧手持万民书,介绍道:“帝国长公子,皇帝陛下预备钦选的太子储君,万民请愿,贤明四方,今日特来公祭先祖大禹!”

话音未落。

扶苏率先向禹陵长者拱手施出大礼。

禹陵长者望着李牧手中的万民书,还有扶苏浑身上下都散发的儒雅贤明之风……他后知后觉的也赶忙回礼……

禹陵长者很惊讶。

传说中的暴君始皇,居然挑了一个这般贤明的接班人?

这何止是让人想不到!

简直就是奇迹再现于人间啊!

随即。

禹陵长者请扶苏入村。

不一会儿。

祭祀开始,乐舞【大夏】起。

顺带还有秦国的角抵优俳、剑舞,楚国的巫舞、巫乐等等。

扶苏对于大禹的祭拜,也是按照儒家的礼法。

半晌后。

扶苏正式施礼要拜禹陵长者为师。

经过短暂的相处。

禹陵长者对于扶苏已经相当的亲近,甚至认可。

赤子之心的人就是这样。

扶苏的诚恳,以及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儒雅气场,就连夫子都会很容易对其表示青睐。

禹陵长者自然也不例外。

最终。

事情得以圆满成功。

禹陵长者接受了扶苏代表大秦赐予的一切封赏,其也愿意成为扶苏的师傅,甚至最后还专门派了两个族中宿老,随行辅佐在扶苏的左右。

这可了不得。

现今扶苏在赵地的名望,恐怕就连嬴政都是比不了的!

李牧倚重之。

禹陵姒氏相佐之。

现在哪怕嬴政想要在立储一事反悔,也已经有些迟了。

我们的帝国长公子殿下羽翼已成,只待直上九霄,一飞冲天!

至此。

禹陵村事件告一段落。

始皇的下一个东巡目标:【东郡之地】。

天命将现!

阴谋已起!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