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第44章 帝王一怒

加入书架
书名:
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本章字数:
5736
更新时间:
2024-07-15

徐福选择了赌一把。

成了。

他可半生富贵,权势通天!

不成……

也总能谋个差事。

因为他看的出来,始皇对于长生有着极强的执念。

须知。

现在的嬴政才只有三十岁。

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嬴政的年龄越来越大,对于长生就会越来越渴求。

徐福认为……

他迟早会有用武之地。

无非就是早一点,亦或者晚一点。

另外。

根据历史记载。

东渡蓬莱,遍寻仙岛,求得长生不死药。

徐福先后下海了两次。

第一次规模较小。

徐福说找到了蓬莱仙山,但未能见到仙人,只因受到了蛟鱼阻挠!

于是始皇东巡琅琊开海,射杀蛟鱼,再派徐福东渡……

第二次规模极大。

首先建造了蜃楼,一种巨型楼船。

其次则是七十余艘中小型帆船、楼船组成船队,共计得有六千余名水手船员随行。

同时为仙人献上三千童男童女。

还有金银珠宝、能工巧匠、祭祀巫师、谷物种子等等。

此等规模!

两次东渡,耗费恐怕都能堪比修建骊山皇陵或者阿房宫了。

徐福掌握海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他却选择了东渡倭岛,一去不返。

毫无疑问。

损华夏九州的民脂民膏,以资倭岛群畜……

徐福的罪行。

似乎比之赵高更盛!

而许尚前面相当看重徐福的航海之才……

原因在于。

后世蒙元何其强悍,结果两次东渡攻伐倭岛都惨遭失败。

没办法。

不熟悉海情天时,使得非战斗减员太过严重。

旧时代航海术还是比较珍贵的。

所以。

对于徐福的处理最优解,便是将其身上的航海依仗全部压榨出来,再将其极刑论罪。

这一世。

许尚早已准备好了。

他要让徐福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

徐福之所欲。

注定是万劫不复之地。

……

次日。

嬴政在早朝上并没有急着把茂陵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清官、浊官制度,告缗令,迁徙补助等等国策提出来。

因为李斯被禁足了。

不过外客干才派系肯定依旧以皇帝为尊。

而关中勋贵派系……

嬴政需要先让国尉屠雎去做右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去疾的工作。

看看这两位关中勋贵派系的顶梁柱,对于茂陵制度的态度激烈与否。

嬴政自已则在下朝之后,专门去找了一趟华阳太后,说了一下茂陵制度,获取了昌文君和整个楚系秦臣派系的支持。

剩下嬴氏宗亲派系的渭阳君……

不出意外。

渭阳君肯定非常抵制中原人迁入关中。

因为渭阳君会想关中是他们嬴氏老秦人的地盘!

怎么?

你们中原人现在要来我关中大秦讨饭来了!

渭阳君一如既往的极度排外。

不过。

嬴氏宗亲派系毕竟没有什么实权。

当嬴政拉下身段,几声伯父叫下去,渭阳君也就没了脾气。

这种执拗的老一辈就是这样。

吃软不吃硬。

毕竟皇帝都把台阶垫到你脚下了。

你如果再不懂得低头。

那就是不知轻重了。

综上。

当嬴政约摸着掌控住大局之后。

才在三日后的大朝议上。

让蒙毅把茂陵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全部搬了出来。

注意。

蒙毅是军武勋贵派系出身,他主动提出推行茂陵制度,再有国尉屠雎的点头,那么其他将军也就不会再说什么。

至于军武王家……

一门双侯,低调的很。

王翦和王贲从来不会在朝堂上对国策施行,发表任何意见。

尤其是王翦,问就是陛下英明。

然而。

不等朝堂诸公商讨茂陵制度的细节施行……

比如建造五座茂陵,需要达到怎样的规格。

如果建的比较普通,倒显得他们关中小家子气。

更重要的是,茂陵名义上乃是骊山皇陵的配套,那这着实没办法了。

按照给皇帝守陵的规制,肯定低不了。

再比如,关于迁徙补偿数额的问题。

这个事儿还真挺麻烦。

因为土地分肥沃和贫瘠。

家宅也有价差之分。

真要去评估的清清楚楚,显然不现实。

最后嬴政拍板,别的都可以暂且搁置,无论如何,先配合告缗令……尽量把中原的土地核查清楚……

正当政策的轻重缓急即将被论个明明白白之时。

以博士仆射淳于越的外客儒家派系跳出来了。

淳于越的谏言依旧是老一套!

即:只要恢复分封制,自然就能获取中原的民心,尤其是那些遗老遗少,昔日余贵……他们都会主动向大秦效忠!

这么一来。

那就没必要多此一举,再搞什么茂陵迁徙。

“陛下!”

博士仆射淳于越拱手道:“老臣认为茂陵制度不当行,理由有二。”

“建造五座茂陵,耗费颇巨,会让国库增加负担。”

“二来,迁徙路途遥远,抛家舍业,民怨沸腾,大秦势必国祚不稳!”

……

博士仆射淳于越表奏了自已的意见。

有道理嘛?

对于儒家而言,确实有道理。

因为他们只想恢复分封制。

随即。

“呵!有意思!”

国尉屠雎站出来道:“我等提议效仿尧舜,通过茂陵制度,给予中原余贵一个茂陵士族的身份,让他们拥有入仕的机会,并且还给予迁徙补偿……结果现在你们儒家倒是先跳出来不同意了!”

国尉屠雎感觉这群儒家老朽,一天天的,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

来找茬的吧!

“国尉此言大缪!”

博士仆射淳于越义正言辞的道:“只要恢复分封制,自当四海升平,四民分业。”

“原本的中原遗老遗少,在认可和效忠于大秦以后,他们自然就能在当地通过民意推举,谋得差事,进而自发巩固吾皇的统治!”

“陛下,老臣斗胆,请陛下驳回劳民伤财的茂陵制度,恢复分封制,以正九州法统!”

……

自当四海升平!

自然民意推举!

自发巩固统治!

淳于越的言辞颇具唯心顺意的论调,儒家又带点道家,追求顺应民心,顺势而为。

可实际上。

博士淳于越的论点背后,也是有深层次的博弈。

许尚的茂陵制度。

是要通过迁徙中原余贵,加速推行一统文字、货币等国策,再通过九品中正制,从政治层面绑定中原和关中。

即:所有官员,都得由朝廷任命,再下派地方,此乃标准的中央集权制!

而淳于越的分封制,则是通过分封利益快速收取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的忠心。

以求四海升平。

分封制下,中原余贵无需全部得到朝廷的任命,便可自行继承原有兼并的土地和利益。

也就是著名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名义上是藏富于民,不可与民争利。

可这么搞的话。

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等,全都可以绕过中央朝廷……

朝廷怎么办呢?

似乎只能施行以礼匡之!

礼,儒家的立足之根本!

亦是儒家思想中的绝对核心!

淳于越完全站在儒家的利益和立场……全然不顾及九州华夏之国情……

还有朝堂上其余派系大佬的意见和脸色。

只能说……

淳于越这一套理论把自已都给洗脑了。

所以显得极其顽固,以及不知所谓。

“又是分封制,淳于越!!”

国尉屠雎低吼一声,便要火力全开!

这时。

长公子扶苏站出来,道:“父皇,儿臣附议淳于博士,当前天下初定,理应与民休息,怎能劳民迁徙跋涉,此绝非辅国良策!”

国尉屠雎:“……”

扶苏本性纯良仁义。

他的所有想法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那就是以民为本。

但……

扶苏不明白的是。

若无法尽早的促成【全民一统共识】。

一味的以民为本,只会是固步自封,困死大秦!

“扶苏,吾儿!”

嬴政从王座上站起身,道:“在你眼中,与民休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么?茂陵制度不是辅国良策……那什么才是辅国良策,分封制!?”

扶苏:“……”

“朕告诉你,那狗屁分封制无非就是要让朕妥协,进而拿着国家和底层民众的土地和利益,去换取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的短暂效忠!”

嬴政声音低沉:“可朕从小便懂得……大道真理,从来都是争出来的,不是妥协出来的!”

“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现在无非就是通过明里暗里的抵制我大秦的一统国策,想要倒逼朕重启分封制,去用土地和利益去安抚他们!”

“朕今日把话放到这……朕偏不!”

“既然他们要争,那朕就跟他们争争看好了!”

“哪怕不动用我大秦的百万锐士,朕只身一人,也照样可以再次横压九州!!”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