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字正是传自嬴政之手。
因为嬴政成为始皇之后,专门让人打造了一个传国玉玺!
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嬴政想要直接继承周天子的法理性。
他的想法完全正确。
但在许尚看来,仍旧缺少了最为重要的一步。
那就是对于嬴氏起源的公证,并未得到实据并昭告天下。
这时。
“老许,田氏代齐中的赏善造势,纯属歪门邪道。”
忘尘子做为黄老学派的坚定拥趸者,他自然会选择秉持已见。
“【道德经】中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世间效法的对象就是道,道又是自然而然运行的,因此黄老提出了援法入道。”
“著名法家变革者慎到曰之: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殹(yì)。”
“我们应当依据大道制定各种法律制度,方可达成自然而然,顺势无为的无上妙法,盛世自临。”
“而齐国之所以变得繁荣强大,慎到变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忘尘子有点被触碰到了自身的信仰领域。
因此。
他实在是没忍住……当场彰显出了自已对于韩非子学说的反对态度。
他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延伸黄老学派,再以慎到的经世变法的实例进行论证。
三管齐下!
要思想有思想!
要理论也有理论。
要实例……慎到变法,青史铭记。
反观韩非子的学说再怎么完备牛逼,也终归只停留在理论的表层。
韩非根本就没有机会实操过。
旁侧。
嬴政紧蹙剑眉。
华阳夫人若有所思。
还别说,这次忘尘子一开口,倒是让华阳夫人对忘尘子有点刮目相看了。
原以为忘尘子就是个沽名钓誉之辈。
却没想到,其腹中多少还是有些墨水的。
最起码从辩论的角度,忘尘子分别搬出了老子的道德经,黄老的援法入道,以及慎到的齐国变法……若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驳斥,显然是很有难度的。
“……”
李斯欲言又止……
许尚见状饶有兴致:“法家小友,你对老山羊的发言有意见?”
李斯立即恭敬的道:“回禀夫子,忘尘子前辈坚持的道法自然,顺势无为很有见解,却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人死法灭,政息,不得延续。”
李斯再次一语中的。
直接切中要害!
李斯完全没有被忘尘子牵着走。
你理论体系很完备,引入的道德经亦是至高无上,无从反驳。
但,纵观春秋战国五百余年!
慎到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等等。
上述所有人都是人死法灭!
唯有商鞅变法,得以延续强国,助秦一统!
而韩非的法治理念,正是站在商君的肩膀之上,而非贴合黄老学派。
“老山羊,法家小友说的对啊!”
许尚咧嘴轻笑:“你动则言及【有为造势】乃是歪门邪道,但慎到变法的结果就摆在那里,人死了,变法成果并没有得到延续。”
“而齐国的繁荣强大都是姜太公定下的尊贤尚功之国策,外加管仲经国之功绩,至于慎到变法……其实并没有对齐国的持续强大,起决定性作用。”
“包括李悝、吴起、申不害,都是同理,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
“事实证明,援法入道、顺势无为或许在小国寡民中有用,可对于动则几百万人口……甚至于当下将近三千万人口的大秦帝国而言,所谓无为,只能是空谈之理想。”
……
许尚直接一锤定音。
把忘尘子秉持的黄老学派,彻底压制,外加定性。
而且更重要的是……
许尚说援法入道、无为而治适合小国寡民,绝非个人之见。
而是道家老子本身就很推崇小国寡民。
老子的许多见解,也都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之上。
奈何。
咱们华夏太大了。
纵然是之前最为弱小的燕国,也有三百万人口,位列战国七雄之一!
同时期放在西方。
燕国绝对可以嘎嘎乱杀。
放在华夏,燕国就是菜鸡。
没办法。
春秋前期齐国猛,后续霸魏崛起,赵国则始终都能把燕国按在地上摩擦……
乱世争雄。
菜是原罪。
“你们……你们两个说我一个,太欺负人了。”
忘尘子无从反驳,只能气鼓鼓的退出了群聊,转而开始认真的钓鱼。
“哈哈哈!”
许尚大笑不止的道:“小赵啊!正好今日趁此机会,老夫也帮你补全一下【外儒内法】的后半段。”
之前许尚只开解了外儒框架。
对于内法的详略,他并没有赘述多言。
这次需要谈及嬴秦之统御法理性,自然需要用内法篇进行铺垫。
循序渐进。
方能让授课变得简单易懂,经世耐用。
许尚可不想单纯的纸上谈兵,空谈论法。
“晚辈定当谨记夫子教诲。”
嬴政开始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许尚在心中组织了一下语言:“所谓内法,便是以商君之法为基础,郡县制为核心,再辅以土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户籍、御盗、度量、赏刑、连坐、说民、驿站、直道、战法等等!”
“诸法凝聚排列组合,便是强国正道!”
“而商君政法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便是因为启用了军功爵位制度,只要打仗获胜,就能不断的产生军武豪门和关中新贵。他们会成为变法的政治根基,不断的巩固秦法体系……”
“直至屠龙者终成恶龙,某天他们自已也会变成霸道军国主义惯性的化身。”
……
君以此兴。
也必以此亡。
但无论如何。
商君的功绩都是无可争议的。
后世有位伟人说得好。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反文王!
“当然,商君还是吸取了吴起变法的教训,魏武卒后续为何战力崩塌,本质原因就是魏国没有土地可封了。”
许尚记得魏武卒最为彪炳的战绩……
便是五万魏武卒,横推五十万秦军。
这什么概念?
你就算在战场上放五十万头猪,魏国也抓不完!
十比一啊!
飞龙骑脸怎么输?
可魏武卒就是打赢了!
奈何。
魏国变法不彻底,可供封赏的土地有限,吴起一死,魏武卒的体系迅速崩溃。
“商鞅很聪明,他在变法中明确设立了降爵继承制。也就是父亲传给儿子的爵位必须得降一级,对应的土地也要收回,这就大大延长了军功爵位制度的运转寿命。”
许尚顿了顿,又道:“而商鞅废掉民间的工商业,为的就是告诉所有民众……想要挣钱嘛?想要养家糊口嘛?想要光耀门楣嘛?想要封妻荫子嘛?那就去沙场上去厮杀,竭尽全力的获取军功吧!秦国只有这一条路!那就是……战!”
“从某种角度来说,商君纯粹至极的法治,也同样造出了一股【势】!”
“东出之势!鲸吞之势!一统之势!”
“这股势蓄积了六世余烈,七世方成,商君若泉下有知,定当含笑之!”
……
许尚这次没有再挑商君的小毛病。
他给予了商君最高认可!
没有商君变法。
就没有现今的一统大业。
更没有传承华夏两千年的秦政法体系。
商君与孝公为华夏开创的功绩。
理当永世传颂。
“由【法】至【势】,当称法家至高。看来晚辈回头要请谏皇帝陛下,为商君平反,立碑了。”
嬴政生出了为商君平反之心。
这等功臣,却被定性成了谋逆车裂至死。
属实有些太不公道了。
许尚摇头:“不不不,小赵!你如果请谏皇帝为商君平反,首先就需要面对关中老氏族和嬴氏宗亲的联合抵制,因为当初就是这两个派系定死了商君,平反就相当于挑明他们错了。”
“老夫觉得你的能量不够,就别引火烧身了。”
“以后等秦二世继位,大赦天下,或可再为商君平反。比如我们假设扶苏是二世皇帝,其业师乃是儒家博士淳于越,扶苏代表的乃是儒家,由他为商君平反便可安法家干才派系之心,进而巩固未来的外儒内法之国策。”
“这,才叫做顺应时势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