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丽最后还是给他爹买了药。
不买也没办法 ,她大老远的把人叫来看病。
结果病看了,药开了,结果你嫌药贵不买。
这拿到哪里说都说不过去。
她要是那么做的话,兄弟姐妹的口水就能把她喷死。
而她因为男人有出息,在娘家从来自认为高人一等。
哪能因为这事儿就落了面子。
不过她可是长了教训,这一个月的药吃完,她可不敢再找褚可心去看了。
不光不看了,她买了一个月的药,直接就让她爹拿着药回家了。
褚可心不知道她已经把她爹打发回家了。
就算知道了也不关心,毕竟两人的关系也不亲近。回不回家的跟她也没关系。
现在褚可心关注的是另一件事儿。
现在回家过年的军嫂们陆续的都回来了。
大院里重新又热闹起来。
丁香他们也在昨天回到了大院。
不过她们不是自已回来的,她婆婆和小姑子也跟着来了。
昨天回来的,今天就坐到了刘麦香家里诉苦。
"嗐,快别说了,早知道我就不回去了。
你们是不知道,我婆家那一大家子都是什么人?
看到我们回去了,寒暄了两句就开始哭穷。
从我婆婆到我妯娌,一个个的跟老张哭诉家里的日子有多苦。
老张也是个心软的,当时就答应以后每个月再多给老家寄十块钱。
就这我婆婆还不满意,还想让老张把一半的工资都交给她。
我当然不同意,当时就跟他们吵起来了。
好在,老张没完全听她妈的,关键时候老张还是向着我们这个小家的。"
丁香坐下就把老家发生的事儿都说了出来。
"我听说你婆婆跟小姑子这次也跟着来了?"刘麦香问道。
"嗯的,我小姑子在家里相了几个对象都不满意。导致她的名声有些不好。
家里就想让老张在部队给她介绍一个。
我婆婆不放心她一个人,也跟着一起来了。"丁香解释说。
"那你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要我说啊,你还是快点儿把她们娘俩打发回去吧。"刘麦香对此很有经验的说。
"我知道,可是我小姑子是来找对象的。
对象不找到恐怕她们不会走的。"丁香也发愁。
"那就让你们家老张赶紧给介绍一个,介绍成了不就回去了吗?
不对,介绍成了就更的留在部队了。
丁香你以后清净不了了。"刘麦香说道。
丁香原来还没想到,现在经刘麦香一提醒。
好家伙,相亲成了肯定就会结婚了。
结婚以后随军可不就更不能回去了吗?
想到小姑子那个难缠劲儿,丁香觉得自已未来的日子一片黑暗。
"那我可怎么办啊?我一点儿都不想小姑子嫁到家属院。"丁香愁眉苦脸的说。
这个事儿不管是刘麦香还是褚可心,都帮不了她。
几个人说了半天话,也就散了。
接下来的日子 ,不时的就会得到丁香家里吵闹的消息。
不是她婆婆嫌丁香不会过日子,就是她小姑子相亲又没有成功。
反正丁香的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
"麦香,你们一定要给我想想办法,再这么下去,我真的受不了了。"丁香在又一次跟婆婆吵完架后,来找刘麦香诉苦的时候说道。
"要不你让老张跟他妈说,让她回去。她儿子的话她总该听吧?"刘麦香说道。
"嗐,老张在他们家是最不得宠的。在他娘心里只有他大哥跟三弟。
要不然也不会整天跟老张要钱贴补其他儿子了。"丁香想到自家在老张家的地位,苦笑着摇头。
"那就没办法了,主要是老张的娘是老人。
老人要来出息的儿子家里住着享福,谁都不能说不让。
养儿防老,这句话在这个年代尤其被看重。
没道理,辛辛苦苦的养大了儿子,也有出息了。
结果爹娘想跟着一起住养老,儿子却不管。
那样的话,人品就会被人质疑了。
严重的话,都会影响到老张以后的前程。
所以丁香才投鼠忌器,不敢直接把婆婆撵回去。
"可心,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丁香觉得褚可心有文化,又从来没听她说过婆家人不好。
而且当初她生孩子的时候,她爷爷奶奶都过来照顾她,她跟婆家人的关系想来很好。
丁香从自已的立场出发,觉得作为儿媳妇哪里真能跟婆家人一点儿矛盾没有。
而褚可心能让老爷子老太太对她那么好,肯定是有什么诀窍的。
"这我还真没有办法,你也知道,我结婚就跟着过来随军了,根本就没有跟婆家人相处几天。"褚可心说道。
开玩笑,褚可心又不是傻了,给她出这种主意。
这明显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褚可心才不会管呢。
"我看你生孩子的时候,阚团长的爷爷奶奶对你多好?我还以为你有什么窍门呢?"丁香觉得褚可心不实在 没有说实话。
"这哪有什么窍门?只不过是我爷爷奶奶人好罢了。
硬要说有的话,就是我娘家爷爷跟婆家爷爷是老战友。
我和阚旭尧能成,就是因为我们是娃娃亲。"褚可心解释说道。
"你和阚团长是娃娃亲?真的假的?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刘麦香惊呼一声。
"当然是真的,我还能说谎咋的?"褚可心说道。
"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丁香也来了兴趣。
"这有啥好说的,我总不能看到人就和人说我们是娃娃亲吧?"褚可心说道。
"也是哈,这事儿是不能拿出来说。
你们既然是娃娃亲,那么婆家人对你好也就说的通了。"
毕竟能定娃娃亲,说明两家长辈都是认识的并且关系好。
那么褚可心在婆家不受刁难也就说的通了。
褚可心笑了笑,没说话。
她不习惯把自已家里的事儿随便往外说。
至于段秀荣不喜欢的她的事儿,就更没必要说了。
而且自从这次带着孩子们回去以后,她明显感觉到婆婆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怎么说呢?原来几年也不跟他们联系。
就算是年节寄东西也大多就是礼节性的一样。根本就不走心的那种。
可是自从这次带着孩子们回了一趟家以后,段秀荣就三不五时的打电话,寄东西。
他们才回来半年,段秀荣就已经寄了五回东西了。
基本上一个月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