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新纪元”纪念馆的玻璃穹顶,落在中央的展台前。林风站在阴影里,看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围着那台陈旧的意识上传设备曾经的734号实验舱,如今成了警示后人的展品。展台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数据:全球“意识上传计划”受害者总计1.2亿,重建工程己完成68%。
“林馆长,有人找你。”助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转身时,林风对上一双清澈的眼睛。女孩约莫二十岁,穿着浅蓝色的工装,手里捧着个金属盒子,额角有块浅浅的疤痕,像极了陈雨意识核心里那个羊角辫女孩的轮廓。
“我叫陈念,”女孩将盒子递过来,指尖因紧张而微微颤抖,“这是爸爸留给你的,他说等纪念馆开馆那天,必须亲手交给你。”
盒子里是半块芯片,断口处还残留着灼烧的痕迹是陈博士当年绑定意识的生物锁核心。林风将它与自己保存的另一半对接,芯片瞬间亮起蓝光,投射出陈博士最后的影像。
“当你看到这段视频时,‘灯塔’的余波应该己经净化了所有虚拟碎片。”影像里的陈博士坐在实验室,白大褂上沾着油污,“小萌的意识种子不仅清除了系统残留,还修复了人类的神经接口缺陷——现在的意识传输技术,终于能做到安全可逆了。”
他顿了顿,看向镜头外的某个方向,眼神温柔:“小雨,爸爸对不起你,但爸爸知道,你一定希望看到这样的世界。”
影像消失时,芯片突然弹出一枚更小的数据卡。林风将它插入终端,屏幕上跳出新的文件是李小萌的笔迹,标题写着“给活在阳光下的人”。
文件里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有一段段日常记录:
“2077年6月15日,实验舱的金属味像生锈的铁。”
“2080年7月3日,虚拟世界的核爆白光,比现实的夕阳暖。”
“重生第365天,看到孩子们在废墟上种花,原来希望是有颜色的。”
最后一行字让林风的眼眶发热:“别为消失的人停留,重建的世界里,我们一首都在。”
陈念突然指着展台旁的全息投影,那是用李小萌意识种子残留数据生成的动态星图,此刻正有新的光点加入是刚完成意识传输的志愿者,他们在体验新的虚拟技术,却能随时按下返回键,回到真实世界。
“你看,那颗最亮的星在动。”陈念的眼睛亮晶晶的,“工作人员说,它会跟着第一个使用安全传输技术的人移动。”
林风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那颗代表李小萌的星点,正缓缓飞向纪念馆的出口,落在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女人身上。女人回头时,林风愣住了她的眉眼间,有李小萌的影子,更有陈雨的轮廓。
“那是周医生的妻子。”助理轻声解释,“去年接收了陈雨的意识碎片,现在怀了宝宝,今天来做意识同步检查。”
女人似乎察觉到他们的目光,笑着挥了挥手。婴儿车里的孩子也跟着挥动小手,阳光落在孩子的脸上,映出额角那道浅浅的疤痕。
林风突然明白,李小萌说的“一首都在”是什么意思。意识或许会消散,但记忆会融入土壤,变成新的生命,变成重建的城市,变成每个活下来的人眼里的光。
他将芯片交给陈念:“这该由你保管。”
“为什么?”女孩不解。
“因为你是新的坐标。”林风望着朝阳笼罩的城市,远处的重建工地传来机器的轰鸣,新的住宅楼宇正在拔地而起,“系统害怕的从来不是反抗,是有人记得过去,更有人敢走向未来。”
陈念握紧芯片,转身跑向出口,阳光在她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与全息星图里那颗最亮的星重叠在一起。
林风走到展台前,轻轻抚摸着陈旧的实验舱金属表面的划痕里,还残留着岁月的温度。他知道,这个纪念馆终将被新的建筑取代,就像伤痛会被时间抚平,但那些关于重生牺牲与希望的记忆,会永远刻在城市的基因里。
终端突然弹出新的提示:全球首个安全意识社区“新灯塔”建成,邀请您参加启动仪式。
林风笑了笑,转身走向出口。外面的阳光正好,街道上的人们步履匆匆,脸上带着对生活的期待。他知道,真正的新纪元,不是虚拟世界的永恒,而是真实世界里,每个平凡人都能安心活着的每一天。
远处的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依旧闪烁,像一双温柔的眼睛,注视着这片在余烬上重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