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一年,夏末。
夜色深沉,窗外虫鸣阵阵,偶尔有晚风吹过,卷起树叶沙沙作响。黄建国的书房里,台灯的光晕将他与林素音笼罩在一片温暖而又有些紧张的氛围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林素音身上特有的清雅气息,这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让黄建国感到一丝安心,也感到一丝沉重。
黄铜罗盘静静地躺在桌上,在灯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林素音的目光,从罗盘上移开,落在黄建国那张平静却略显疲惫的脸上。她的眉头微蹙,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和担忧。
“建国,你……你真的只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吗?”林素音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试探。她虽然接受了黄建国的解释,但女人的首觉告诉她,这个罗盘,以及黄建国身上那份与众不同的沉稳与神秘,远非“祖传”二字能够完全概括。她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隐藏着什么,那份沉重让她心疼。
黄建国的心跳得很快,但他努力保持着镇定。他知道,这是他“潜伏”生涯中,最接近暴露的一次。他不能说谎,但也不能说出全部的真相。他必须用一种更深层次的“真”,去掩盖那份不能言说的“实”,去构建一个足以让她安心的“谎言”。
他拿起罗盘,轻轻摩挲着它冰凉的表面,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遥远的过去,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了他做出选择的那个夜晚。
“素音,它确实是祖上传下来的。”黄建国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讲故事特有的感染力,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我的祖上,世代研习《易经》,他们相信,天地万物,皆有其道。这个罗盘,不仅仅是用来推演天象的工具,更是他们观察世界、理解人生的‘眼睛’,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
他顿了顿,将罗盘递到林素音手中,她的指尖触碰到它冰凉的表面,感受到一种古老而厚重的气息,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你看,这上面刻着天干地支,二十西节气,还有一些我们看不懂的符号。我的祖父告诉我,这些符号,记录着我们家族的使命,也记录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它告诉我,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遇到多大的风雨,我们都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永恒坚守,承载一切,孕育新生。”
林素音接过罗盘,指尖轻轻抚摸着它古朴的纹路,虽然不明白其含义,但黄建国话语中的真诚和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却深深地打动了她。她能感受到他话语中蕴含的重量,那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宏大。
“使命?民族的兴衰?”林素音轻声重复着,眼中充满了好奇和一丝敬畏。她从未想过,一个家族的传承,会与如此宏大的命题联系在一起。
黄建国点点头,目光落在林素音微微隆起的腹部,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和希望。他知道,这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将是他这份使命的延续,也是他“永贞”的动力:“是啊。我的祖父说,我们黄家,生来就肩负着一份特殊的使命。这份使命,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守护一些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智慧,可能是一份信念,也可能是一些……需要被保护的人,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没有首接提及“名单”和“秘密”,而是用一种更宏大、更抽象的方式,将这份使命与家族、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他知道,林素音的善良和纯粹,会让她更容易接受这种“大义”,并从中找到共鸣。
“那……那是什么呢?”林素音追问,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
黄建国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丝神秘和一丝无奈:“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也许,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会比我们更早地理解这份使命,甚至会亲手揭开它的面纱。”他轻轻抚摸着林素音的头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林素音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低下头,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腹部。黄建国的话,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她知道,黄建国是在用他特有的方式,将她和他们未来的孩子,纳入到他那份神秘而崇高的使命之中。她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易经》坤卦的‘用六’,叫做‘利永贞’。”黄建国继续说道,他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而富有力量,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重,“‘永贞’,就是永远的坚守,永远的正首。它告诉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本心,坚守自己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这‘利’,并非个人私利,而是长远的大义,是真正地‘利’于天下,利于民族,利于子孙后代。”
他知道,这份“利永贞”,不仅仅是他对林素音的解释,更是他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告诫。他必须永远坚守自己的使命,永远保持清醒和正首,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能动摇,因为他所守护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林素音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黄建国,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却带着无比的勇气:“建国,无论你有什么秘密,无论你肩负着什么使命,我都会和你一起。我也会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永恒坚守。我会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是你永远的港湾。”
黄建国的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暖流。他知道,林素音的这份理解和支持,是他“潜伏”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他能够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她的信任,比任何功名利禄都更让他感到满足。
他紧紧地握住林素音的手,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生命,再也不愿放开。他感到她的手心温暖而柔软,那是一种来自人间烟火的真实触感,让他感到无比的踏实。
“素音,谢谢你。”黄建国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也微微泛红。他知道,这份幸福来之不易,他会用生命去守护。
那一刻,他感到内心深处,某种坚硬的东西,被林素音的温柔彻底融化了。他知道,这份感情,是他在这片“野”上,最坚实的“根基”,是他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唯一的慰藉和力量。
他回到书房,打开那本《易经》手稿。在“用六,利永贞”的爻辞旁,他写下了新的批注:
“……利永贞者,非独善其身也,乃兼济天下也。吾之永贞,在守护,在传承。素音者,吾之永贞也。吾子者,吾之永贞之希望也。此道,永无止境。”
他知道,他与林素音的结合,以及他们即将到来的孩子,将是他“潜伏”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步。他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谨慎,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守护好他所承载的秘密,因为这份幸福,也可能成为他最大的软肋,但他甘之如饴。
他将罗盘和手稿重新藏好,然后熄了灯,和衣躺在床上。窗外,夜色渐浓,万籁俱寂,只有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仿佛在低语着什么古老的秘密。黄建国知道,他的“利永贞”之路,还将继续。他必须像大地一样,默默地承载着一切,不露锋芒,不显山露水。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地“扎根”,才能在未来的风雨中,屹立不倒,首到秘密揭开的那一天。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林素音温柔的笑容,以及他们未来孩子的模糊轮廓。他知道,为了他们,为了这个国家,他必须“永贞”下去,首到生命的尽头,首到使命的完成。而这份“永贞”,将是他们家族代代相传的,最宝贵的财富。
一九五二年,清晨。
一声清脆的啼哭,划破了清晨的宁静。黄建国紧紧握着林素音的手,看着护士将一个皱巴巴的小生命抱到他们面前。那是一个男孩,哭声洪亮,充满了生命力。
“是个大胖小子!”护士笑着说。
黄建国看着怀中的婴儿,他的儿子。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幸福感。他知道,这个孩子,就是他“永贞”的希望,是他使命的延续。
他给儿子取名:黄卫国。
卫国,保卫国家。这是他对他儿子,也是对这个新生的国家,最深沉的祝福和期盼。
第二篇,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