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见过老师之后,苏涵墨便带着苏顺遂去了讲学的学堂。
今天是农历十三,夫子不上课,而是让学生自由背书为主,因此,张夫子今日也会晚来半个时辰。
张夫子不在的时间段里,学堂的学习氛围就有所松懈了。
苏顺遂刚走进学堂,就听到了嘈杂的声响,他不禁眉头一皱,一想这就是所谓的最高学府。
虽然还没有到上课时间,但这嘈杂的声音己经跟高中课间没什么区别了!
苏涵墨对这种事情己早己习以为常,作为学堂里少有的女学生(别的人家大多都请女夫子去家中上课),她所坐的位置也比较清静,位于倒数第二排的一个角落。
她领着苏顺遂坐到了自己旁边,之后便鬼鬼祟祟的从笈囊中取出了两本小书,还非常仗义的递给了苏顺遂一本,并轻声嘱咐道,“当心,可别被夫子看到了,这书可贵了。”
苏顺遂微微一笑,也便收下了姐姐的这份好意,他微微倾斜了下身子,将书夹在两腿之间,用衣袖一遮,旁边过道的人便难以看到,再从束脩取出课本,翻开后平放在桌上,装作是在看书,实际上确实是在看“书”。
苏涵墨一看弟弟这套操作,立刻心领神会,也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
从旁边人的视角来看,这两人除了坐姿有点奇怪来看,怎么看都像是在认真看书。
这套看书技巧来源于苏顺遂的高中时期,他靠着这一套技巧在使用MP4看小说之时往往都能轻松度过老师的检查,此时正好因地制宜的使用,总的来说就是“换汤不换药”。
没过多长时间,便有打铃的声音出现,国子监己经正式开课。
苏涵墨偷偷收起了小书,并示意苏顺遂也收起来。
而上课铃响后,周围的人也明显安静了不少,但仍有些许嘈杂声。
苏涵墨则是默默的从束脩中取出了课本, 翻到了相应的页数后对苏顺遂指点到,“昨天是背这篇,今天要背这篇,十二和十三号都是要背书的,赶紧背吧,过会夫子会来检查的。”
苏顺遂也翻到了相应的页数,不禁脸上显露出痛苦之色,看着满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只觉脑袋嗡嗡作响。
背书对他来说,简首是世上最痛苦的事!
他偷偷瞥了眼姐姐,只见苏涵墨己经开始小声诵读起来,神情专注。
苏顺遂实在没了背书的心思,轻轻碰了碰姐姐,小声说:“姐姐,我实在背不下去,咱们聊聊天吧。”
苏涵墨犹豫了一下,看弟弟那痛苦的模样,便点了点头。
两人像做贼似的,把脑袋凑到一起,压低声音,仿佛生怕被别人听到似的,兴致勃勃地聊起了家中的趣事。
苏涵墨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小时候他们一起捉弄丫鬟的那些事儿,苏顺遂则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时不时还插上一两句嘴,询问一些细节。
正当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一阵严厉的咳嗽声像平地惊雷一样在他们耳边炸响。
这突如其来的咳嗽声,把苏涵墨和苏顺遂都吓了一大跳,他们像触电一样猛地分开,然后惊慌失措地看向声音的来源。
只见一个身材矮小、面容严肃的老者正站在他们身后,严肃的盯着他们。
这个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老师——张夫子。
张夫子板着脸走到他们面前,沉声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书背得如何了?”
苏顺遂心里一紧,刚要开口,苏涵墨抢先说道:“夫子,弟弟刚才突然想起些书中的疑问,我正给他解惑呢。”
张夫子狐疑地看了他们一眼,说:“且先背书,若等下抽查不过,定不轻饶。”
紧接着张夫子又陆续抓了几个开小差的人,但也没有过多责备,只是嘱咐他们好好背书。
被张夫子教训之后,苏顺遂只能接着看着书上那苦涩难懂的文字,一想着自己这大少爷体验卡还没体验几天呢,就又回到了“高中”上课了,心中不免泛起一阵苦涩。
当人开始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之后,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当苏顺遂一头扎进这背书事业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背书效率竟不是一般的快,只是十几分钟,便将这篇生涩难懂的古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他暗暗惊叹,“我怎么变得这么聪明了?这是过目不忘的本领呀!”
但他自己也不知该如何解释这份出奇的变化?只能将原因归结于那场事故。
一个时辰,背书的时间到了,张夫子开始抽查,他随意的点了几个人让他们背书,其中就包括苏顺遂和苏涵墨以及那几个开小差的人。
张夫子算是一个比较仁慈的人,也没有过多为难他们,一般只要把前三段背出来了就算过关。
很快他们便陆陆续续的背完,接下来就轮到了苏顺遂和苏涵墨。
也许是照顾苏顺遂第一天来的缘故,张夫子让两人一同背书,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尤其是对苏涵墨来说。
苏顺遂带着苏涵墨流流利利地将整篇文章都背完,顿时引起了整个班的关注。
“坐下,背的不错。”张夫子面露赞扬之色,向苏顺遂点了点头。
看着全班的人都看着自己和弟弟,苏涵梦的脸颊一红,赶紧坐下,捂住了自己那熟透的雪白。
苏顺遂微微看向她,不巧的是,发现了她青色外衣内包裹的早上那件淡粉色的罗裙,外衣显然是出门前裹在身上。他不禁笑了笑,心想这姐姐可真是可爱,国子监是不允许穿艳丽的衣服,可这姐姐却是坚决抗争,这有些小叛逆了!
在背完书之后,张夫子便开始讲课,说是讲课,倒不如说是讲故事,听的全班人都全神贯注,讲到关键时刻之时还有人拍手叫好,好不热闹。
苏顺隧到并不是很在意,毕竟现代社会网文众多,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什么样的故事他没听过?
然而,他对此并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反而兴致勃勃地倾听起来。
经过一番仔细品味之后,他惊讶地发现,张夫子所讲述的内容的确非常精彩。
尤其是在那些关键情节处,张夫子总能巧妙地提前铺垫、营造氛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而一旁的苏涵墨却听得十分入迷, 那双眼睛闪闪发光,闪烁着对故事的渴望,倒像是一只可爱的小白猫在盯着小鱼干一般。
课程很快便结束,接下来便到了午饭时间,学生们一同走向馔堂(食堂)用餐。
师生是共同用餐的,其中是的祭酒(校长)面南而坐,司业(副校长)面北,其他学官东西向坐,学生则分东西两班就座?。
男女生则是分开了,苏顺遂混进了男生的队列中,他看着周围清一色的青色校服,他不禁感受到一股压抑之色。
随着队伍入座之后,膳夫便开始分发食物,午餐的食材很简单,米饭是煮的,而副菜则有青菜,腌菜,豆腐之类的,肉类只有三天提供一次。
这和苏顺遂的早餐比起来,差的不只是一星半点。
但这些饭菜对于贫苦人家来说,己经算是难得的佳肴。
苏顺遂只能艰难的吃着,吃惯了细糠的他,现在再吃粗粮之时,更是觉得苦涩难嚼,难以下咽。
但没办法,从家里带饭或回家吃饭的行为是严禁!
国子监有国子监的规矩,他只不只是为权贵而服务,更多的是要照顾来自各地的贫寒学子以及落魄寒门。
但这饭菜实在是难吃,甚至连油水都不足,盐放的更是少的可怜,苏顺遂没吃下多少,便准备全部倒了。
这时,一旁有人叫住他,“你怎可这般浪费粮食。”
“我吃不下了,实在没办法。”苏顺遂也不太想理这管闲事之人,虽然确实不应该浪费粮食,但这饭实在太难吃了,确实是强人所难,况且周围也有不少权贵子弟选择了倒掉,只是有多有少罢。
“圣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阁下这般浪费还不知廉耻,实在是无耻至极。”那人不依不饶,继续刁难苏顺遂。
周围的贫寒学子见有人浪费粮食,纷纷站起身来将苏顺遂围了起来,时不时来了几句指责之语。
苏涵墨见弟弟被欺负,立刻跑了护住他,你们这是做甚:“几个人一同欺负一个12岁的小孩,还要不要脸?”
“我们没有欺负他,只是觉得他不应该浪费粮食。”
“怎么浪费了,我弟弟己经吃不下了,那还要硬撑吗。”
“那也不能浪费粮食!”周围人厉声指责道,甚至还有人嘴里说出几声污秽之语,类似于指责苏涵墨作为女流之辈败坏风俗一类的。
苏顺遂本来也不太在意这事,但是这几人不依不饶,甚至还有人还对姐姐说出这般污秽之语,实在有些过分了。
很明显,在苏顺遂坐下来之前,他们就己经开始关注苏顺遂,正因为苏顺遂今日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让这些寒门学子心生了打压之心。
他们本就和权贵有矛盾,对于苏顺遂这种新人,由于根基不稳,即使弄出事了也没人帮他。
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他们可以尽情的发挥,即使夫子来了,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前世的经验告诉苏顺遂,当事实对他不利之时,他就得想办法把事情搅混,他轻声一叹!
下定了决心之后,便抓着一个人的衣领,对着他就是一拳,这一拳势大力沉,刚猛有力,将那人打的倒飞出去,嘴角鲜血流出,吐出了两颗被打掉的牙齿。
周围之人都被这暴起打人的行为吓坏了,整个膳厅的氛围,立刻吵闹起来,声音引来了还留在这里的夫子。
同时,被打之人明显不服气的站了起来,想要立刻还手,但很快便被其他人抱住了。
而这时的苏顺遂由于年岁较小,身高不算出奇,似乎就被其他人忘记了,苏顺遂看准机会朝着那人的小鸟就是一脚?
那人立即惨叫一声面露痛苦之色,双脚瘫软在地!
而苏涵墨则是被弟弟的暴起打人吓了一跳,她立刻反应了过来,趁着现在比较乱,便拉着弟弟的手便往外跑去。
出了门,到了一个安静之地,苏涵墨才开始教训起弟弟来:“你下手太重了!你看你打的,那人都……”
“姐,我听到那人侮辱你,便没忍住……”
听到弟弟是为了自己才动的手,苏涵墨的脸上面露感动之色,嘴上的语气也温和了许多:“下次不允许了,过伙在夫子面前好好认错,看在父亲的面子他也不会过多责罚你,最多就是抄抄书。”
苏顺遂就得听着姐姐的安慰之语,心中不禁一暖,想起刚刚自己被欺负之时,姐姐立刻跑过来保护自己,他的心中便满是感动。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动手的原因之一——显然那个辱骂姐姐的人,对姐姐多多少少有些意见。
如果今天不动手,那以后也是躲不过的,倒不如痛痛快快,把他打服了!
一顿不够就再来一顿!
在这些事情发生期间,苏涵墨也没有闲着,立刻带了弟弟去了张夫子的办公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的跟张夫子说说了一遍。
张夫子一听完这件事情,脸色不禁沉了下来,严肃的教训道,“顺遂,你未免也太冲动了些,君子动口不动手啊。”
“夫子,我知错了。”苏顺遂立马认错。
张夫子见苏顺遂认错态度良好,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哎!这事也不能完全怪你,权贵与庶民在学院中的矛盾我也略知一二,这一次,你也许是着了他们的道了。”
苏顺遂点了点头,认可了张夫子的说法。
张夫子见此,接着往下说道:“早上你书背的不错,自然会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见你是新人,毫无根基,自然不会放过打压你的机会。”
苏顺遂接着点头,逐渐佩服起张夫子这有理有据的分析了。
张夫子见苏顺遂听下去了,又接着告诫道:“既然有了这次经验,下次切不可这般冲动了。”
“弟子明白。”苏轼遂回答的十分简洁但态度却很诚恳。
张夫子很满意的看着这个弟子,今生来爱才之心。
“走吧,把事情先解决了。”说罢,张夫子便领着苏顺遂去解决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