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9.5分 其它作品>
连载中 签约作品 历史
71.3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主角: 刘禅
作者:爱吃炸馍片的宋洞明 更新至:第149章战后总结 更新时间:2025-07-10 01:07:22
更新时间:2025-07-10 01:07:22
71.3万字 0次阅读 0累计人气值
  • 作品介绍
  • 作品目录 (153章节)

简介

五丈原,魏延没有进入大帐! 丞相借得了十二年寿命,随着十二年寿命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现代的灵魂。 这个附在刘禅身上的灵魂又会给大汉带来什么变化呢?

第1章五丈原的七星灯

五丈原·蜀军大帐

建兴十二年秋八月·第七夜

帐外,渭水的风裹挟着寒意掠过营寨,旌旗在暮色中猎猎作响。中军大帐内,七盏青铜灯按北斗之形排列,幽蓝的火苗己颤颤巍巍燃了六日。今夜是最后一夜,主灯的火光却比昨日更弱了,灯芯蜷缩在浅浅的灯油里,像一段将烬的枯藤。

诸葛亮搁下笔,案头竹简堆叠如山,汉中粮秣的调度、陇西斥候的密报、成都幼主刘禅的奏表……他揉了揉眉心,袖口沾着的墨迹早己干涸。帐内静得能听见灯花爆裂的细响,可他的耳畔却仿佛有千军万马在嘶鸣。

“丞相,该服药了。”亲兵捧着漆碗轻声道。碗中汤药黑沉,映出他消瘦的面容,鬓角霜白如雪,眼下一片青灰。他接过碗一饮而尽,苦味从喉头漫到心底。

——还有三个时辰。

诸葛亮忽然起身走向帐门,掀帘的刹那,秋风扑面而来。远处魏军营垒的火把连成星河,与天上真正的银河遥相呼应。“司马懿……”他低喃着这个名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羽扇的竹骨。这秋风多像当年赤壁的东南风,可如今他借不来东风,只能向天借命。

帐内火盆噼啪作响,映得魏延那张刚毅的脸忽明忽暗。他来回踱步,铁甲随着步伐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掌心渗出细密的汗珠。 丞相的身体,到底怎么样了?

这几日,大营里的风声越来越紧。起初只是几个小校低声议论,说丞相的病情加重,连药都喝不下了。后来,连他的亲兵都在帐外窃窃私语,说七星灯己经点了六日,若今夜不灭,或可续命;若灭……

魏延猛地攥紧拳头,骨节发白。

“荒谬!”他低吼一声,却又立刻噤声,生怕被帐外的人听见。他是蜀汉前军大将,丞相最倚重的猛将之一,若连他都乱了,军心岂不溃散?

可……若丞相真的撑不住了,季汉该怎么办?姜维虽有才,终究资历尚浅;杨仪?哼,那厮只会耍弄笔杆子,如何扛得起北伐大业?至于刘禅……魏延的眉头皱得更紧。

“不行!” 魏延霍然起身,甲胄铿然作响。昨夜他就想去中军大帐问个明白,可又怕打扰丞相施法,更怕!更怕亲眼见到那个他最不愿接受的结局。

但今日,流言己经压不住了。若再不弄清真相,军心必乱!

魏延一把抓起头盔戴上,大步走向帐门,却在掀帘的刹那顿住。夜风扑面,远处中军大帐的轮廓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孤寂,而那帐中……正燃着七星续命之灯。

魏延深吸一口气,终于下定决心。

魏延张口欲喊——“来人!备马!我要去见丞相!”,可话到嘴边,喉咙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竟发不出半点声音。

不对!

一股寒意从脊背窜上后颈,魏延猛地回头。

帐内火盆依旧燃烧,光影摇曳间,竟有一人端坐在他的将案之后。魏延瞪大眼睛,看着案几后那个熟悉的身影渐渐凝实。刘备头戴素色纶巾,身披旧日那件半新不旧的锦袍,腰间玉带却不见踪影。他的面容比生前更加消瘦,两颊凹陷,眼窝处蒙着一层淡淡的青灰,唯有那双眼睛依然温润有神,只是瞳孔深处似有萤火般的幽光闪烁。

最诡异的是,他的衣袍下摆竟在无风自动,像浸在水中一般缓缓飘荡。案上的竹简、令箭都纹丝不动,唯独他的身影仿佛存在于另一个世界。

魏延瞳孔骤缩,浑身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他征战半生,尸山血海里闯过,从不信鬼神之说。可此刻,先帝竟活生生地出现在他面前!

“文长,见到我怎么这般模样?”刘备的声音熟悉而平和,却让魏延如遭雷击。

魏延双膝一软,几乎本能地跪倒在地,抱拳颤声道:“魏延……见过主公!”

帐内静得可怕,连火盆的噼啪声都消失了。刘备缓缓起身,衣袍无风自动,身影在火光映照下竟显得有些虚幻。

“文长,某此来是为了救大汉一救,也是救你和孔明。”

话音未落,刘备的身影己如烟云般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魏延僵在原地,额上冷汗涔涔。他猛地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不是梦!

先帝显灵,究竟是何预兆?!

魏延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方才那股莫名的寒意竟如潮水般退去。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掌心温热,再无先前的冷汗。

“奇怪!”

魏延摇了摇头,却不再深究。冥冥之中,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与丞相大帐隔开。心底有个声音在告诉他:今夜,不可去。

案头的油灯噼啪作响,映得帐内一片暖黄。魏延的目光落在桌角那本《春秋》上,书简己有些陈旧,边角处磨得发亮,那是当年关羽亲手赠予他的。

“云长兄...”

魏延的指尖轻轻抚过竹简,眼前仿佛又见那个红脸长髯的伟岸身影。当年在长沙城下,关羽温酒相迎,将这部《春秋》赠予他时曾说:“文长当以此书明志。”

他忽然笑了。多少年了?自先帝驾崩,丞相北伐,他己许久未曾静心读书。今夜,倒是天意。

哗啦——

竹简展开的声响在寂静的帐内格外清脆。魏延正襟危坐,就着灯光细细品读。说来也怪,往日读来晦涩的经文,今夜竟格外通透。字里行间,他仿佛看到了齐桓公九合诸侯的雄姿,看到了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智慧...

帐外,秋风呜咽。

帐内,茶香袅袅。

魏延读得入神,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当他读到"郑伯克段于鄢"时,忽然心头一震——

“原来如此!”

他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烁。竹简上的字句仿佛活了过来,在他脑海中交织成一片明悟。这一刻,他忽然明白了先帝显灵的深意,明白了自己未来的道路...

次日清晨,魏延精神抖擞地升帐点兵,对昨夜之事只字不提,却暗中调整了布防。

然而此时的成都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