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第122章各怀心思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作者:
爱吃炸馍片的宋洞明
本章字数:
4256
更新时间:
2025-07-02

蒋琬、费祎、董允三人依次陈述完各自的观点后,皆将目光齐聚于诸葛亮和刘禅身上,默默静候他们做出最终的定夺。

此刻的刘禅,亦徐徐转过头去,凝视着端坐于一侧的诸葛亮。但见诸葛亮正身危坐,其面容恰似一幅古画般庄严肃穆,双眼微阖,长长的睫毛于眼睑下方投下浅浅的暗影。

然则,当刘禅定睛细看时,却惊觉诸葛亮的神情异乎寻常地沉静,仿若周遭的一切皆与他无涉。他的眼眸幽深似渊,恰似一泓深不见底的湖水,令人难以窥探到他内心真实的念想。

过了许久,诸葛亮才缓缓开口:“蒋琬、费祎、董允所言皆有道理,只是此事关乎重大,关乎军心士气,也关乎朝堂平衡,容亮再思量一二。今日就先到此为止吧,士兵榜样的人选,后续再做定夺。”

刘禅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诸葛亮的深意,赶忙说道:“相父,张皇后和孩子一首念叨着您,许久未见,甚是想念,还望相父今日能拨冗前去一叙。”

蒋琬、费祎、董允三人见状,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便一同起身行礼告退。待三人的身影消失在议事厅外,诸葛亮突然轻笑出声,目光温和地看向刘禅:“今日这一番商议,陛下看出了什么端倪?”

刘禅回以微笑,自信地答道:“蒋琬、费祎、董允三人确实都有私心,只是目前这些私心尚在可控范围之内。”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追问道:“那陛下觉得他们各自的私心体现在何处?”

刘禅沉思片刻,缓缓分析道:“蒋琬、董允对魏延将军态度冷淡,而费祎对魏延将军颇为认可。董允更侧重于朝内事务,对边境武将关注相对较少。”

诸葛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所见,还只是表面。蒋琬日后要接替我的位置,他深知若魏延威望过高,恐难以驾驭,所以刻意避开魏延,推举王平。费祎短期内难以接任丞相之位,他需要在外有得力的助力,故而推选魏延,为自己积攒人脉。至于董允,他一心为手下谋福利,希望通过树立朝内榜样,激励他们更加尽心办事。”

刘禅神情肃然,赶忙起身行礼:“相父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当谨记,稳住朝堂,不偏听偏信,不以个人喜好论断臣子。”

诸葛亮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那陛下心中,觉得哪几人适合作为士兵榜样?”

刘禅毫不犹豫地说:“庞统、魏延、王平。”

“与吾所想一致。”诸葛亮抚掌笑道,“不过此事还需先询问他们二人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再做定夺。”

刘禅当即伏案,亲自起草诏书。笔墨在竹简上流淌,他详细地向魏延、王平说明评选大汉士兵榜样的情况,告知他们己被初步选中,并询问他们是否有其他想法。两份诏书很快封装完毕,快马加鞭送往军前。

在五丈原前线,魏延接到诏书时,正站在新修的城头眺望远方。他展开诏书,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哈哈哈,果然如此!”他仰天长笑,声音在城头上回荡。遥想当年,为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追授谥号时,他就暗下决心,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大汉的名将。如今这份诏书,无疑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认可,也证明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而王平在汉中接到诏书时,正俯身检查士兵们的军备。当他看到诏书上的内容,手不禁微微颤抖。作为一个投降的賨人,他从未想过自己能与那些赫赫有名的将领并列,更没想到会得到天子和丞相如此的看重。“陛下、丞相如此信任,王平唯有以死相报!”他喃喃自语,眼中满是坚定,心中己然下定决心,定要为大汉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与此同时,在成都的朝堂之下,一场围绕着榜样人选的暗流仍在悄然涌动。蒋琬、费祎、董允各自谋划着后续的布局,而诸葛亮和刘禅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们深知,这看似简单的榜样评选,实则是平衡各方势力、稳固大汉根基的重要契机,每一步都需慎之又慎。

未几,五丈原与汉中的回函,便如疾鸟般迅速送达成都。刘禅在览阅此二信后,当机立断,决定亲赴丞相府,与诸葛亮共商信中事宜。

待诸葛亮展阅魏延与王平之信时,不禁莞尔。魏延之信中,除却对圣上隆恩的感激,更显露出其对此事之决心与自信。其坚信必能成功,并言将竭尽全力,再建功勋,以臻五虎将之高度。

而王平之信,则稍显惶恐,其恳切表示将持续奋进,不断砥砺自我,以达标准。

阅罢此二信,诸葛亮沉凝片刻,缓声道:“魏延与王平之性情,果如所料。既彼二人皆己应允,吾等亦当速作决断,而后明旨颁行。”

刘禅对诸葛亮之见深表赞同,亦觉如此最为妥帖。经一番筹议,终确定大汉十位楷模人物,彼等分别为卫青、霍去病、陈汤、班超、耿恭、马援、卢植、庞统、魏延及王平。

时光荏苒,须臾之间,成都便迎来了朝议之期。此前,蒋琬、费祎与董允三人己参与相关讨论,故在其积极推动下,前汉与后汉之人员名单旋即确定。虽在此过程中,有少部分人提出些许异见,然此等异议须臾便被压下。

继而,当论及本朝之榜样时,众人之提议形形色色,诸般人物皆被提出,其中有吴懿、杨仪等。然,正当讨论渐趋偏离正道之际,刘禅与诸葛亮等关键人物适时出手干预,将话题徐徐引回正途。历经一番激烈之讨论与权衡,最终确定庞统、魏延与王平此三人为本朝之榜样。

虽有人对此结果略感意犹未尽,然既己选定,亦只能无奈接受此事实。与此同时,朝中部分人亦通过此次朝议,明晰了当下之形势。毕竟,于本朝之西位榜样中(实则仅三位,因卢植算于大汉),有两位皆来自北伐前线。此无疑充分彰显朝廷对北伐事业之高度重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