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第120章雏凤的遗憾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从七星灯没有灭开始
作者:
爱吃炸馍片的宋洞明
本章字数:
4422
更新时间:
2025-07-02

蒋琬、费祎、董允并没有马上就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不断进行思考。

刘禅也在看着手中的一卷竹简,上面详细记载着大汉诸多将领的事迹,目光在“庞统”二字上久久停留。

“庞士元……”刘禅轻声呢喃,声音中满是惋惜与感慨。思绪不由自主地回到多年前,父亲刘备在谈及庞统时那神采飞扬的模样,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那时的他虽年幼,却也知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在父亲心中激起的波澜。

想起庞统的死,刘禅心中便涌起无尽的遗憾。正史中记载,刘备进围雒县时,庞统亲自统率众将士攻城。他本是智谋超群的文人,却身披战甲,手持兵器,与士兵们一同冲锋陷阵。在那激烈的战场上,不知从何处飞来的流矢无情地射中了他。那一刻,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也让刘备的宏图大业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臂膀。

刘禅不禁又想起《三国演义》中对庞统之死的描述,虽然演义多有夸张虚构之处,但那“落凤坡”的悲壮场景,却也让人唏嘘不己。想象着庞统骑着刘备的的卢白马,在落凤坡遭遇刘璋军队的埋伏,被乱箭射成筛子的画面,刘禅心中一阵刺痛。他深知,演义中的情节虽不可全信,但庞统急于立功,深入险境的那份豪情与热血,却是真实存在的。

庞统的死,对刘备的打击是巨大的。刘禅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父亲得知噩耗后,那悲痛欲绝、泪流满面的模样。后世《三国志》记载,刘备为庞统的死“痛惜,言则流涕”。父亲不仅失去了一位得力的谋士,更失去了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知己。

从战略层面来看,庞统的离世迫使刘备不得不重新调整军事计划。原本精心策划的攻打益州的方案被打乱,刘备只能更加倚重诸葛亮、法正等人。而在进攻雒城的过程中,因为庞统的身亡,军队士气受挫,雒城久攻不下,这无疑大大拖延了刘备夺取益州的进程,也让蜀汉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同时,刘禅也意识到,庞统曾在东吴任职,他的死或许在无形之中影响了蜀汉与东吴的关系。尽管吴蜀联盟基于政治和军事利益,但庞统在东吴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随着他的离世而消散,这也为后来荆州问题上蜀汉与东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若是庞士元还在……”刘禅忍不住喃喃自语。“卧龙雏凤得一人可得天下”,如今看来,在这乱世之中,即便得两人,也未能轻易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这句话倒像是一个讽刺的笑话。但刘禅心里清楚,如果庞统不死,蜀汉的局势肯定会比现在好得多。或许,自己现在就不用整日为北伐的事情忧心忡忡,而是能安心地当太子,等着继承那己经三兴的大汉江山,享受太平盛世了。

想到这里,刘禅坚定地握紧了拳头。无论如何,庞统这样一位为蜀汉大业身先士卒、不惜牺牲生命的英才,都值得被歌颂、被铭记。他决定要让大汉的百姓都知道庞统的事迹,将他树立为士兵们的榜样,激励更多人为了大汉的复兴而奋勇拼搏。

然而此时此刻的刘禅,却是缄默无言,只是静静地凝视着蒋琬、费祎和董允这三个人。于今之大汉朝廷,文臣之地位与能力,各有高下。毋庸置疑,诸葛亮当属首屈一指,其才智谋略,举世无双。而紧随其后者,则是蒋琬、费祎和董允这三位重臣,其才能与贡献,亦不可小觑。

此时,此三位大臣皆在军机处内,无论大小事务,皆参与其中,深入探讨。可以说,于这段时间内,彼等皆有一定程度之进步。而适才,诸葛亮对这三个人之询问,实则为一种变相之考验与教诲。如此行事,不仅可检验其学识与见解,亦可洞悉其对其他将领之看法与评价。如此,可谓一举多得,既有助于提升其能力,又可使诸葛亮更好地了解朝廷中之各方势力。

刘禅在三人沉思之际,亦在思索自身尚有哪些可完善之处。

刘禅拥有后世记忆,但于当今大汉而言,诸多记忆并无太大用处,譬如骑兵三宝。

骑兵三宝,通常所指为高桥马鞍、马镫及马蹄铁。

高桥马鞍:前后凸起,可稳固骑手身躯,使其于马背上不易前后滑动,令骑兵得以借助马匹速度进行正面冲击,且能于马上向各方向转身攻击、射箭。其制造之法,乃是以皮革包裹木制托架,内填柔软填充物,马镫绳亦固定于此。

马镫:助人上马,骑行时支撑骑手双脚,解放双手,使骑兵可在飞驰战马上完成劈砍、射箭、使用长兵器等动作,极大提升骑兵战斗力。制作简易,可为铁环、木环或用绳子替代。

马蹄铁:乃马蹄上之 U 型铁质物品,能保护马蹄,避免其在负重奔跑或行走硬质路面时过度磨损,使战马续航及负重能力大幅增强。

现今大汉明显处于劣势,骑兵三宝无疑是增强敌人之利器。然其余之物,刘禅一时之间亦不知哪些于己有利,且不会增强敌人之实力。目前之状况,乃是刘禅竭力维系着脆弱之平衡。虽表面观之,大汉于西北及交州皆有不小之突破,然实际上大汉之现状实非良好。抑或言,若非刘禅关于未来的的记忆里有惊天之大变,他断不敢如此行事。

时光如梭,须臾之间,三人皆己得出各自答案。怀揣答案,三人心情略有些忐忑,准备向刘禅和诸葛亮禀报。

然,正当开口之际,刘禅忽觉时辰临近正午,乃用膳之时。遂微微一笑,心下思忖:“既如此,不若先让众人饱腹,再行禀报之事亦未迟。”遂从容不迫地吩咐下去,速取丰盛饭食。

诸葛亮等人对刘禅此举并无异议,盖因民以食为天,人不可一日不食。未几,一桌色香味俱全之菜肴己呈于众人眼前。

刘禅目光偶过诸葛亮,惊觉其饭量似较往昔有所增加。须知,此前诸葛亮食量甚小,每餐不过数口而己。然今日,其食量却较平日略增。

刘禅心下暗喜,自知往昔种种所为并非徒劳。或因对诸葛亮之关怀备至,使此智者心生暖意,亦影响其食欲。念及此处,刘禅自觉努力未白费,面上露出一丝欣慰笑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