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沉默良久,那宛如实质的目光锐利地盯着林宇,仿佛一把犀利的手术刀,试图将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剖析得清清楚楚,不放过任何一丝欺瞒或慌乱的痕迹。林宇只感觉那目光如芒在背,但他咬了咬牙,迎着嬴政的目光,毫不退缩,眼神中满是坚定,宛如一座巍峨屹立的山峰,任尔狂风骤雨,我自岿然不动。
终于,嬴政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幽深的历史隧道中传来,带着无尽的威严与凝重:“你所言减轻徭役,虽有道理,但如此一来,诸多工程进度必定延缓,且动摇我大秦律法根基,此事非同小可。” 这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一般,敲在林宇的心上,让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此时,李斯再度出列,他身姿依旧挺拔,脸上带着恭敬而又忧虑的神色,拱手说道:“陛下,林宇所言虽大胆,然当前局势严峻,民怨己起,不得不防。如今大秦内忧外患,若处理不当,恐生大乱。臣以为可试行一二,观其效果。若真能安抚民心,稳定局势,再全面推行也不迟。如此,既能解当下之急,又可保大秦律法根基不受大动,实乃两全之策。” 李斯的声音不高不低,但在这寂静的朝堂上,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嬴政陷入了沉思,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罕见的犹豫。他心中清楚,大秦如今确实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局面。一方面,北方匈奴如同恶狼一般,时刻对大秦的边疆虎视眈眈,长城的修筑关乎国家安全,不容有丝毫懈怠;另一方面,国内百姓因繁重徭役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的起义之势如星星之火,若不及时扑灭,恐成燎原之势,到那时,大秦的江山社稷将岌岌可危。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仿佛有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着众人。大臣们皆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静静地等待着嬴政的决定。此时的朝堂安静得可怕,只能听见众人轻微的呼吸声和偶尔的衣袂飘动声。林宇心中默默祈祷,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印痕。他深知自己提出的建议虽冒险,但却是当前挽救秦朝的关键所在。若嬴政不采纳,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他改变历史的梦想也将彻底破灭。
过了许久,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嬴政终于抬起头,眼中的犹豫己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坚定的目光。他目光坚定地说道:“朕决定,先暂停阿房宫部分工程,减轻徭役,试行一月。若一月之内,局势不见好转,朕拿你是问!” 那声音斩钉截铁,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
林宇心中大喜,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赶忙跪地谢恩,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陛下英明,晚生定不负陛下所托!” 然而,在这喜悦之下,他也清楚,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一个月,将面临重重考验。就如同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前行,稍有不慎,不但自己性命难保,秦朝也将继续滑向灭亡的深渊。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之意,既然己经迈出了这一步,他便决心勇往首前,哪怕前方是万丈深渊,他也要拼尽全力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