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领命后,深知时间紧迫,如同肩负千钧重担,丝毫不敢懈怠。他即刻与李斯一同紧锣密鼓地筹备减轻徭役的相关事宜。二人日夜商讨,在堆满竹简的书房中,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激烈争论。他们仔细权衡着每一个细节,力求制定出最为周全的政令。
经过数日的殚精竭虑,详细的政令终于出炉。政令明确了暂停阿房宫哪些部分的工程,那些对大秦当下安危和发展并非至关重要的建筑项目,被列入了暂停名单。同时,对于劳动力的重新分配,也有着清晰的规划,旨在确保民生不受太大影响,既能让百姓从沉重的徭役中解脱出来,又能保证其他必要的生产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政令颁布后,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大秦各地激起层层涟漪。各地开始逐步落实新政,林宇更是马不停蹄,亲自奔赴各个工地,如同一位尽职的监工,密切监督新政的推行情况。
在一处原本热火朝天的阿房宫建设工地,当工人们得知徭役减轻,可分批回家与亲人团聚时,那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上,纷纷露出惊喜与感激之色。他们眼中噙着泪花,相互拥抱,仿佛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有个年轻的工人,激动得声音颤抖:“终于能回家看看爹娘了,这段日子可把他们担心坏了。”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就像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暗礁。
一些长期依靠徭役获取利益的地方官员和贵族,对新政心怀不满。他们习惯了从徭役中捞取好处,新政的实施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蛋糕。于是,他们阳奉阴违,表面上听从政令,背地里却继续以各种借口强征徭役。
林宇察觉到这些问题后,意识到若不及时解决,新政必将流于形式,之前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他果断与李斯商议,决定采取强硬措施,杀鸡儆猴。经过一番细密的调查,他们揪出了一位公然违抗政令、继续强征徭役的地方县令。
在当地,一场公开审判拉开帷幕。百姓们听闻后,纷纷从西面八方赶来,将审判现场围得水泄不通。林宇站在高台上,神色严肃,声音洪亮地宣布着县令的种种罪行。台下的百姓们义愤填膺,纷纷指责县令的恶行。最终,县令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此举动摇了那些心存侥幸之人的心思,如同给他们敲响了一记警钟,使得新政得以在更大范围内顺利推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的成效逐渐显现。田间劳作的人多了起来,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农民们在田间辛勤耕耘,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市场也开始恢复些许生机,街道上的摊位逐渐增多,买卖声此起彼伏。然而,林宇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深知这只是初步成效,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到,如同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要彻底改变局势,还需解决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如何重建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毕竟多年的沉重徭役己让百姓对朝廷心生怨愤;以及怎样在减轻徭役的同时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大秦的国防建设、水利工程等都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正不断向他袭来,那些利益受损的贵族和官员,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一场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酝酿,随时可能将他和新政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