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后背上背着鱼丸,怀里抱着两个小陶瓮,里头分别装了酱汁和鱼皮。
心情比上一次去镇上还迫切,也就没有心思去欣赏路上的景色。
路上也有同村民去镇上的,陈大丫她娘许氏和几个大婶坐在牛车上。
许氏让赶车的陈伯停下牛车,对着她喊道:“苏家丫头,快上来。”
从柳叶村坐牛车到镇上一个铜钱,村民大多也愿意坐。
苏清荷对着许氏笑着回应:“许婶子,我不坐,走路挺好的。”
许氏以为她不舍得花钱:“快上来吧,走路多累啊,婶子给你出钱,快上来。”
苏清荷忙不迭摆手:“婶子,真不用!我正减肥呢,走路挺好,您快忙您的去!”语气里满是感动。
许氏闻言打量她,见苏清荷确实瘦了一些,笑着应下:“好嘞,有空到婶子家找大丫玩。”说完就让陈伯接着赶车。
这次脚程快,在路上也没耽误时间。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镇门口。
苏清荷在镇门口时不知该往哪边走,就和边上卖杂货铺的伙计打听:“您好,请问哪里的酒楼吃食好吃”
伙计见她身着一身粗布棉衣,认为她出不起银钱,就推荐城南街那边的普通小食肆。
苏清荷走到城南街,一看这里的街道乱糟糟的,路上是有不少食肆,可店面又小又挤。
“这种店子,不用进去都知道,店家不会花钱买什么菜谱的。”苏清荷目光西下打量。
走了那么长时间,也并未觉得乏累。苏清荷心里纳闷极了,这具身体体质那么好吗?
她把两个陶瓮放到左手臂腕里,右手从腰间拿出水囊喝了一大口水,忍不住嘀咕:“城南这些小食肆,看着就不可能会买菜谱。现下还早,干脆去城北转转。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地方。”
把水囊放回腰间,一手抱着一个陶瓮。苏清荷往城北街走去,在路上找了几家铺子打听哪里的酒楼生意好,吃食好。
都说吉祥酒楼的生意好,饭菜不错,就是吃食有点贵。
她心想:“这不就是会花钱买菜谱的酒楼嘛!”
虽说大酒楼里的厨子,大多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可要是遇到了特别出彩的菜色,掌柜的或东家照样会买菜谱,买回去改良成自家的招牌菜。
她顺着路人的指引走了不到半刻钟,便瞧见吉祥酒楼了。
三层高的木质建筑,招牌硕大醒目,单是往门口一站,便能觉出这派头比南街那些小食肆阔气得多。
门前两侧马车停靠,堂内人影攒动,看着生意不错。
苏清荷刚跨过门槛,一个十五六岁的伙计立刻笑脸迎上来,弓着腰问道:“这位姑娘,您有预定吗?没有的话,请随小的往一楼大堂走。”
吉祥酒楼一楼招待平民百姓,二楼和三楼都是招待非富即贵的人。
伙计见她衣着普通,应当不是富裕的人家,就引着她往大堂东角一处空桌走去。
苏清荷见伙计并未对她露出半分轻慢之色,依旧笑脸相迎,对这家店的印象更好了。
她跟着伙计缓步走,目光西下打量:大堂摆了二十张八仙桌,食客不少,热闹却不喧哗;抬眼望楼上,二楼三楼有走廊,楼上的人能清楚看到楼下的动静。
她把怀里的两个陶瓮放在八仙桌上,随后把后背的竹篓取下,放在陶瓮旁边。
落座后对着还站在旁边的伙计说道:“小哥,你们这儿有鱼丸和凉拌鱼皮吗?”
伙计一脸疑惑地摇头问道:“姑娘,那是什么?”
苏清荷暗忖有戏,站起来笑着摸出提前准备好的五文钱塞给伙计:“小哥拿去喝茶,我能见见你们掌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