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军大惊失色又大失所望。
线索和军火案无关,但又是重要的人命案。
“为什么杀人?”
“我们在铁匠铺开会,大家判断未来时局发展会对我们不利,要提前做些准备。”
“有人提议要提前改头换面,派人投入对立的派系潜伏下来,有人提议还要储备些武器弹药什么的。”
“正在我们讨论时,有个人闯了进来,说是要买镰刀,李俊怕他听到了我们的事,就把他杀了,埋在后院了。”
被审的人既然己经决定招了,就一股脑的交代了。
尸体很快被挖了出来,时间太久了,早就只剩下骨头了,还有一只手表。
现场的公安不认识手表的牌子,当时杀人的李俊也不认识,以为是杂牌子不值钱,或者是杀人害怕,忽略了这只手表。
手表是梅花牌的,在当时也是奢侈品了。
为了确认死者身份,公安又出动了,在铁匠铺周边的村庄打听76年过年期间有没有失踪人口。
大柳庄的人提供了线索,一个和黄慧玲好的下乡知青失踪了。
郑建国和马建军聊完,出了机械厂,在自家门口,就碰到了亲自带队而来的李大军。
“叔,你怎么来这了,这是又有案子?”李乐泉看见自己的叔叔,赶紧打招呼。
“我找建国他妈。”李大军和郑建国点头打了招呼。
“找我妈干啥?”郑建国吃惊的问。
“有个杀人案需要你妈协助下。”
听着对方像是骂人的话,郑建国根本没在意,他关注的是杀人案。
“你搞错了吧,我妈怎么会和杀人案搞上关系。”郑建国气愤地吼着。
郑建国家的院门打开了,院内的三个女人被外面的吵闹声吸引了。
郑建国快步上前,挡在了黄慧玲和李大军中间。
“李公安,有什么事?你在这儿说清楚。”
李大军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转而想在这个场合笑场不合适,于是,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咳咳,建国,叫李叔,你想多了,我就是有个东西想让你妈看下认识吗?”
说完,李大军从包里掏出一个塑料袋装的手表在郑建国眼前晃了晃。
黄慧玲从郑建国的身后探身出来,看了一眼,就呆着了,嘴里呢喃着:
“这是胡卫国的手表,你哪来的?”
李大勇一把扒拉开碍事的郑建国。
“黄慧玲,你确认。”
“呜呜呜,这上面的划痕是我不小心弄出来的。快告诉我你们从哪找到的。”
这一刻的黄慧玲五味杂陈,不知道是想起了当时的人还是事!
都十几年过去了,当时所谓的爱情早就被苦难的生活磨灭了,回头再想,当时更多的是依靠而不是爱情。
好一会儿,在黄慧珠和楚红英的劝说下,黄慧玲才停止了抽搐,把李大军迎进了屋里。
“建国,就是你举报的那个案子的窝点,我们发现了具尸体,经反复调查,在大柳庄确认了当年有人失踪,又进一步的了解,知道黄慧玲和失踪人那个,就是比较熟悉,这才来确认下被害者信息。”
因为和郑建国认识,李大军便把情况能说的都告诉了郑建国。
“黄慧玲,你知道这个胡卫国家人的信息吗?能联系上最好。”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家原来是京城部队上的。当时,他失踪一段时间后,大队里也把他的东西都分了,我不知道他的东西里面有没有家庭信息。”
“等下,姐,你说他家是部队上的,他叫胡卫国?”楚红英却是后知后觉的说。
大家的目光都望向了她。
“和我爸关系好的一个胡伯伯有次在我家喝酒后,提过他儿子卫国下乡后就没消息了。”
“同志,你能联系下吗,如果能确认的话,好让家属来收殓遗体,处理后事,谢谢了。”
“我也不确定,我需要打个电话给家里问下。”
郑建国看着失态的母亲,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这时听到楚红英要打电话,赶紧带着楚红英几人去了马建军的办公室。
马建军看着推门就进的郑建国很是纳闷,这货不是刚走,怎么又回来了。
紧接着,呼啦啦走进来一群人,这是要干什么?
“打个电话。”郑建国随口说道。
“这架势,我还以为你带人来打架呢。”马建国不禁吐槽了一句。
楚红英很快联系了在单位的父亲,简短地把情况说明了下,留下了马建军的电话,就挂了电话。
过了10几分钟,电话响了起来。
“楚家丫头,你那么着急找胡伯伯有什么急事?”
“胡伯伯,你是不是有个儿子叫胡卫国在张垣这边下乡?”
“对呀,你么知道的,你这电话就是那边的吧,我都10几年没他的消息了。”对面的人明显语气局促了起来。
“胡伯伯你等下,我让这边公安的人和你说具体情况。”楚红英不知道怎么开口,才能让对面的老人能接受,把电话给了李大军。
“同志,你好,我是张垣地区公安李大军,我们这里有个案子……”
李大军遇到太多这样的悲剧了,很有技巧的把情况说明了下,其实也没啥意义。
结果是不变的,对面的人答应马上赶来,就挂了电话。
晚上的时候,郑建国被黄慧珠威胁着回家吃饭。
郑建国做的水煮鱼这道菜,楚红英吃的香汗淋漓,不断地夸着郑建国的手艺。
这个时候,这道菜还没传到北方来,北方的人一般也不怎么吃辣的,但这道菜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败家子”黄慧珠一边猛吃,一边猛踩郑建国。
今天的黄慧玲则是彻底解开了心结,有说有笑的。
郑建国则是一首在和小妹逗着玩。
郑援朝就很尴尬,低头吃饭。
几人正吃着,门被敲响。
郑建国起身去院里开门,一辆挂着军牌的212停在门口,李大军正在敲门。
一个50多岁、威严的老者和一个30岁左右的军人站的笔首。
“哥哥,是谁啊,你刚给我讲的故事还没讲完呢”郑清兰也跟着跑了出来。
老人看向郑清兰,眼眸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