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爱国接到了探矿机械厂厂长的求助电话,满口答应。
探矿机械厂隶属国家部委首接管辖的企业,这个时代企业的地位很高,探矿机械厂厂长和常爱国平级。
常爱国也看了郑建国昨晚在央视上的节目,可在他心里,郑建国、马建军怎么能和探机厂相提并论。
常爱国的电话打到机械厂时,马建军正在忙着安排工人往改成车间的办公楼里搬设备。
“哪位啊?我是马建军。今天我们一定要把设备就位。”
马建军一边接电话一边安排着活。
电话那头的常爱国有些不爽。
“马建军同志,我找郑建国。”
“郑建国在京城。”马建军忙着安排工作根本没听清对面是谁,首接挂了电话。
刚和工人交代了两句工作。
电话再次响起。
“马建军同志,你什么态度?”常爱国在电话那头的语气很不好。
马建军这才听出是常爱国的声音,可是上次改制会上的事情,让马建军也很不爽,想法上有了一些变化。
于是,马建军开始装糊涂。
“你谁呀,不是和你说了郑建国在京城吗?”
“我是常爱国,郑建国那边的电话没人接,我才找到你的,既然他在京城,你马上通知他回来。”
“常市长啊,抱歉,郑建国是振华公司的法人,不是我们机械厂的职工,我也不知道他京城的联系方式。”
电话那头碰了软钉子的常爱国很是生气,可又找不着理由反击。
于是,放下了上位者的姿态,换了口气和颜悦色的说道。
“探矿机械厂那边机床出了问题,想请郑建国同志过去帮忙去看看,等郑建国回来,你第一时间转告下。”
马建军答应后,挂了电话。
常爱国坐在办公室里,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
郑建国第二天到了单位的时候,马建军告诉了他探机厂的事。
“我是设计机床的,又不是修理机床的。”郑建国很不乐意。
“再说了,请人要有个请人的态度吧,找个副市长来,算是什么事。”
“你去看一眼吧,走个过场,给常爱国个面子得了,这不就是人情世故的国情吗?”
马建军也不想让郑建国平白无故的得罪常爱国,劝了一句。
“行吧,你给他回个电话,就说我去了。”
郑建国带着吴增如开车去了探机厂,杨泰虎也能独当一面了。
吴增如也就没那么忙了。
到了探机厂门口,门卫拦住了他们。
“没有预约,不能进厂。”抽着烟的门卫,尽显大厂风范,根本不鸟两人。
“是你们精加工分厂请我们来的,你确定不让我们进?”吴增如没好气的说。
“那就让他们来接你们,或是打电话通知我。”门卫还是那副样子。
“你打个电话给他们确认一下不行吗?”吴增如又问。
“是你们进厂,不是我进厂。”门卫态度更是傲慢了。
“老西,我们走。”郑建国喊了一声就要上车。
“是郑建国同志吗?”精简工分厂的人员来传达室取报纸,看见郑建国,忙着打招呼。
“在电视上看见过你,昨天,我们这还讨论请你过来帮忙看看床子呢。”
“你们这门卫大门看的不错,不让我进,我就不进去了吧。”对方很客气,郑建国也不便发脾气。
“误会,我们人多规矩也多,我们都受不了,我和他说下哈。”
听到了来人的话,郑建国的怨气消失了一点,门卫一脸不情愿的给开了门。
“我叫丁建民,蹭一下你的车,里面还有点距离哈。”丁建民自来熟的上了车。
“都是年轻人,我就叫你了建国了哈,你真牛逼,给咱市里长脸了。”丁建民很是羡慕地说。
“嗨,没什么,运气好,主要是京航大学的功劳,我也是蹭个功劳哈。”对方态度好,郑建国也就随便和对方打着哈哈。
在丁建民的指引下,车子开了5分钟,到了精加工分厂门口。
丁建民带着郑建国和吴增如进了分厂办公室,其实就是车间主任办公室。
“白厂长,郑建国同志到了。”
正在低头写材料的白厂长,忙着站了起来,他没看过电视节目,以为郑建国是个上了年纪的工程师,结果一看进来两个小屁孩。
大失所望的他又坐了下来,低下头继续写材料,嘴里吩咐着。
“小丁,你带着两位小同志去现场转转去,我这里还忙着。”
“这就是你们请人的态度?”郑建国很不客气地质问。
“对不住啊,我这材料要马上交,这样,我带你们去现场。”自知理亏的白厂长赶紧站起身来,拉住郑建国。
是自己亲自找大厂厂长出面,把人请来的,现在自己这态度,多少有点过份了。
谁知道是这么年轻的人啊,都是工人胡扯,自己也是急病乱投医。
白厂长一边解释着,心里在腹诽着,拉着郑建国就是不撒手。
“行了,撒手,我去看看。”郑建国不耐烦的扒拉开对方的手。
他带吴增如来,主要是想让吴增如开开眼,涨长见识,振华以后也要壮大,大家成长都需要时间、经验和见识的。
跟在白厂长的后面,郑建国给吴增如讲解着车间里的布局的规范和要求。
讲着,讲着,郑建国的眉头皱了起来。
在机床跟前,丁建民很热情和详细地给介绍着他们都进行了哪些检修工作。
其他的技术工人也在七嘴八舌的补充着。
“我们润滑油也换了新的,轴承也都清洗过,导轨也测试过没问题,昨天我们甚至把轴承、导轨,丝杠都换了新的,精度就是达不到车床的标准。”
“昨天,晚上,我们还联系了日耳曼厂家客服,我们翻译的水平一般,但人家答复就是未按要求正确使用机床,你说气人不。”
“是啊,这精度时好时坏的,导轨什么的根本不到更换的时候。”
工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有人还指着一旁放着的换下来的导轨说。
郑建国蹲下身,看了一眼,用手摸了下导轨,还在地上摸了一下,就站起了身向外走。
边走边说:
“厂家说的不错,你们没按要求正确使用机床。”
“挺大个厂,就这水平,迟早关门。”
郑建国可不知道,他这随口的一句话,在后世还真应验了,不过是在十年以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