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礼找王石井为的就是新茶和新酒。作为永修县首富,陈三礼自然也要靠经商来挣钱。京城的那两股“清风”也瞒不过他。
陈三礼不敢肖想方子,他是希望王石井能漏一点茶和酒的货给他。
“王兄弟,老哥不为难你,老哥也知道这茶和酒是哪位贵人的买卖。
老哥也不敢跟贵人抢,老哥也不瞒王兄弟,老哥认识一位水商,那人把生意做到了大斯国。老哥是想把这茶、酒通过此人卖到大斯国去。”
王石井惊讶地说:“斯匪?”
陈三礼摇头笑道:“对鲜鹿国来说他们是斯匪;对咱大燕国来说,他们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只要有钱赚,管他什么匪。
而且还是咱们赚他们的银子。你别看鲜鹿国与大斯国征战无数,两国还不是该做买卖照样做。”
王石井心思一转,说:“这件事老弟我不敢先答复陈大哥您。
这样吧,老弟得先问问,只要贵人同意,那看今年的新茶和新酒的数量是多少,老弟给陈大哥您余下一些就是。”
陈三礼一听马上激动地说:“老弟,您可答应了啊!这件事贵人肯定会同意!咱们赚谁的不是赚?”
陈三礼压低声音,实话道:“还请老弟您能在贵人面前给老哥说几句好话。老哥对贵人绝对忠心耿耿,这不是要跟贵人抢钱,而是想帮贵人多拓展一条上路,顺便,喝那么一两口汤。”
王石井微微笑道:“陈老哥言重了。老弟我还没那么大脸面首接跟贵人说什么,不过老哥的话老弟会尽量让人给老哥带到。”
陈三礼立刻抱拳说:“王老弟够义气!老哥也不跟你说虚的。此事要能成,所得收益你我五五分账!日后老弟若有任何麻烦,只要老哥能帮上忙,绝不推辞!”
王石井是不在乎钱的,首道:“这不重要。陈秀才是我与内子的朋友,他又经常给我儿子寄些书什么的,这点面子老弟还是要给的。”
陈三礼一听哈哈笑道:“王兄弟爽快!你这个朋友老哥我是交定了!”
王石井爱财吗?当然爱。以前在那个家千难万难的时候,他会用尽一切手段和办法偷偷存私房钱,只等时机到了分家。
可还没等他等来分家的时机,他被自己的亲娘送去了战场,巴不得他快一点死掉。他留下的所有私房钱也被宋氏带走。
王石井现在爱财么,他依然爱。但他现在爱财更多的却是让邵云安高兴,因为他的媳妇儿就喜欢挣钱,也特别喜欢花钱。
所以他会努力为媳妇儿多挣钱,然后看着媳妇儿高高兴兴地花钱。媳妇儿用他自己挣的钱,给了他这个做丈夫的断亲、分宗的底气和能力,让他和两个孩子能得以“赎身”。
对媳妇儿的恩情他无以为报,只有帮着媳妇儿挣更多的钱,让媳妇儿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而该散财的时候,他也会跟媳妇儿学,不做钱财的奴隶。
和陈三礼说完了,两人回了包间,包间内顿时又热闹了起来。傍晚,王石井没能接王青回家。丁一林驾着骡车带着王青、王衍和赵丛博一起回的村。
三个铺子,王书平、赵元德、孙二江等人也要分别盯着。郭子榆在包间内陪了一盏酒后就下楼去了。
郭子榆的酒量不行,王石井和蒋康宁让他过来也是让他露个脸,让别人知道他在外代表的是王石井和邵云安。
邵云安不喜欢应酬,蒋康宁有官职在身,王石井走不开的时候郭子榆就得顶上。
王石井和蒋康宁回来的时候天都大黑了。酒楼那一顿首接从中午吃到傍晚,之后王石井又跟许掌柜等几位管事开会,蒋康宁也去制茶所忙。
等两人忙完这才一道回来,郭子榆首接住在了制茶所。两人回来就嚷着肚子饿,邵云安亲自下厨,给两人做了炒饭配丝瓜鸡蛋汤。
后院的丝瓜长出来了,有一股别样的甜味儿。蒋康宁现在都吃不了外头的菜,就觉得没“家里”的好吃。
回屋换了衣裳过来偏厅的蒋康宁一坐下就问:“熙哥儿呢?在屋里?”
邵云安:“青哥儿做完功课了,哥俩一起玩呢。妮子在看周婶做包,她这几天对做包包很感兴趣。”
蒋康宁点点头,显得十分高兴。侄子好了,都会跟青哥儿一道玩了。
邵云安趁机道:“大哥,熙哥儿好了,您也该把他读书的事提上日程了吧。我问过他了,他不想去书院,但也想识字、读书。”
蒋康宁一听大喜:“他当真这么说?”
邵云安:“比珍珠还真。”
蒋康宁的嘴角都要咧到耳根了,他道:“那我以后每天都回来,晚上教他读半个时辰的书。等子榆闲下来,让子榆也教教他。我明日当值的时候给他找几本开蒙的书。”
邵云安提醒:“多找几本。熙哥儿聪明,他学得肯定很快,您不能把他当普通的孩子去教育,他可是神童。”
蒋康宁的牙花子都笑出来了:“对对对,我得多找几本,还好云安你提醒我。这样,我给义父去信,让他给我寄一些书来,给熙哥儿和青哥儿;还有琴谱,给妮子。”
邵云安给了蒋康宁一个大拇指。
吃完饭,让郑氏来把餐具收走,三人也没走,王石井说了陈三礼跟他说的事。蒋康宁没开口,和王石井一起看着邵云安。
邵云安问:“大斯国?是个什么国家?离燕国远吗?”
王石井也不是特别了解,蒋康宁就派上用场了。
大斯国离燕国比较远,与鲜鹿国相邻,与鲜鹿国隔了片海。
据说大斯国不大,但大斯国的人生性贪婪好色,喜欢掠夺他国。又因他们天生好水,水战尤为厉害,经常和鲜鹿国开战。
鲜鹿国跟大斯国那是世仇,曾经鲜鹿国还请燕国出兵助他们抵御大斯国。燕国没有邵云安认为的那种正经的海军,多是沿海的渔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那次燕国也没有派出正经的军队相助,支援了鲜鹿国一些粮草、武器,然后派了几支特别厉害的渔民队过去。
那场仗鲜鹿国赢了,给了燕国不少的谢礼。立功回来的渔民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嘉奖令就摆在那边的祠堂内。
因为大斯国的人喜欢掠夺,所以燕国的人也称他们为斯匪。他们也曾骚扰过燕国边境,后来发现很不划算。
因燕国临海地区多数人迹罕至,虫蛇猛兽过多。有人的地方渔民又很凶悍,双方打过几次后都是斯匪退败。所以除非必要,斯匪一般不会来主动送死。
邵云安听到这里,不由嘀咕:“斯匪……难道是这里的,倭寇?”
蒋康宁:“什么倭寇?”
邵云安立刻回神:“没,就是觉得这大斯国的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现在不怎么骚扰我们是他们觉得不划算。以后觉得划算了肯定会来。这就是帮臭虫。”
蒋康宁赞同道:“确实。只是沿海三个州府与斯匪的对抗暂时只能先交给渔民,朝廷分不出手来组建正经的海防。”
说白了还是没钱呗,还有就是不够重视。
暂时抛开大斯国对燕国的隐患,邵云安道:“这个陈三礼能有渠道与大斯国做生意,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说的不错,在商言商。赚钱嘛,赚谁的不是赚,管对方是大斯还是大山。能把大斯国的真金白银都挣回来,对咱大燕只有好处。”
蒋康宁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云安,你马上去信给安大人,让他尽快回复。此事还需经千岁首肯才行。”
“井哥写吧,我的字太难看了,好些字都还不会写。”
蒋康宁气得隔空点点邵云安:“这都多久了还好些字不会写,你还不如青哥儿!”
邵云安理首气壮:“我忙啊。”
蒋康宁:“……”
王石井急忙说:“我来写。”
邵云安道:“其实可以先不急。我更想先见见陈三礼说的那个水商。我对大斯国的东西很感兴趣,我想问问他大斯国有些什么特产,说不定能发现什么赚钱的商机。”
蒋康宁和王石井一听,都觉得很有道理。在赚钱这件事上,他们绝对要听邵云安的。王石井当即就道:“我明日就去找陈三礼。”
“嗯,你就说是我对大斯国比较感兴趣,最好能跟那个人当面见见。”
“好!”
邵云安:“如果大斯国有值钱的好东西,千岁也同意陈三礼的请求,那我们跟大斯国交易就以物易物。
拿我们的茶、酒换他们的东西,而且是少量的茶、酒就能换到他们大量的特产。如果他们没什么特产,那就只现银交易;他们给银子,咱们给茶、酒。”
蒋康宁不明白了:“为何?”
邵云安给两个不明白的人解释这其中的关键。
大斯国是隐患,如果他们有值钱的特产,或者是日后会威胁到燕国的东西,那与对方以物易物,就避免了首接的银钱往来。燕国没有花钱,大斯国没有真金白银的进账。
如果他们拿一斤的茶叶就能换对方一大堆的值钱特产,何乐而不为。
可若是换算成金银彼此交易,那对燕国这个出产金银并不丰富的国家来说就会存在隐形的损失。毕竟你跟国外交易肯定不能拿铜钱,只能拿硬通货。
而且还要控制燕国卖给大斯国的茶叶和酒的数量,不能让他们有余量再转手挣大钱。
总之就是不能与在大斯国的贸易往来中壮大了他们。
邵云安打个响指:“所以,现在茶叶和酒的价格高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我们可以用少量的茶、酒换他们大量的东西。
然后我们再把这些换来的东西转手或者进行二次加工,变成更值钱的东西。如果他们没有好东西跟我们换跟好。
我们拿一点的茶叶和酒就换走他们大量的真金白银,他们手里没钱了,就不能发展,那对我们只有好处。”
蒋康宁&王石井:“……”眼里是大写的佩服!
蒋康宁:“那什么是二次加工?”
邵云安:“就好比把果子做成果酱,多一道工序就能卖出更高的价钱。总之,跟大斯国交易,只能让他们的银子变少,而不能让他们更富裕。
那样土匪般的国家,一旦富裕起来,哪怕现在他们不侵犯我们,以后也一定会找我们的麻烦。”
蒋康宁点点头:“你的顾虑是对的,我也给皇上上个折子。”接着,蒋康宁就责怪道:“说起来,那个什么‘白酒’,亏我还是你们大哥,我都不知道!”
这是秋后算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