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如同融化的金子,泼洒在黄集村口那片焦急等待的人群身上。
年迈的苍巫拄着木杖,站在最前方,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与期待。
他身旁,小朵儿紧紧攥着他的衣角,小脸绷得紧紧的,不停地踮着脚尖望向村道的尽头。
更后面,是黄集所有提前收到消息的村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目光都汇聚在同一个方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寂静。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像沙漏里的细沙,无声却沉重。
就在最后一缕阳光即将隐没于西山之际,官道尽头,一道道熟悉的身影终于出现。
是他们。
人群中先是响起一声不确定的低呼,随即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瞬间沸腾起来。
“黄巫回来了!”
“是黄巫!”
压抑许久的担忧化作了震耳欲聋的欢呼,村民们脸上绽放出最真挚的笑容,朝着黄远涌了过去。
小朵儿挣脱了苍巫的手,像只欢快的小鹿,第一个冲到了黄远面前,仰着红扑扑的小脸,眼中满是崇敬。
“黄巫!”
黄远看着眼前一张张朴实而关切的脸庞,感受着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路上的疲惫与沉重似乎被冲淡了不少。
他俯身,轻轻摸了摸小朵儿的头。
“我回来了。”
苍巫在几个年轻村民的搀扶下,也颤巍巍地走了过来,浑浊的老眼中满是欣慰。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村民们簇拥着黄远,七嘴八舌地问候着,热情几乎要将他淹没。
穿过人群,黄远注意到村子中央,原本的空地上,不知何时矗立起了一座崭新的大房子。
那房子比村里任何一间都要宽敞、气派,用的是上好的木料,修建得十分用心,短短数日便己完工,向来是全村人一同动手方才有如此效率。
一名壮实的汉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走上前。
“黄巫,这是大家伙儿一起给您建的新屋子。”
“您看,以后这就是您在黄集的家了!”
村民们纷纷附和,眼神里充满了尊敬与感激。
黄远看着这座凝聚了全村人心意的新居,心中一股暖流涌动。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只是郑重地朝着众人深鞠一躬。
“多谢乡亲们。”
...
夜幕降临,黄集中央燃起了熊熊的篝火。
村民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庆祝黄集的诞生,庆祝他们的新生活。
粗犷的歌声,欢快的舞步,食物的香气,还有孩子们追逐嬉闹的笑声,交织成一幅热闹而温馨的画面。
这是黄集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黄远却独自坐在篝火旁的一块石头上,手中握着一只陶碗,里面的酒水几乎未动。
他的目光投向跳动的火焰,思绪却飘得很远。
芈静仪清冷的面容,那番蕴含深意的话语,怀中玉佩的温热触感,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危机感……
这一切都像无形的网,将他笼罩。
走出黄集,强大己身……
这片刻的安宁,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他真的还能心安理得地留在这里吗?
不远处,烈悄悄凑到苍巫身边,压低了声音,将回来的路上遭遇吴人刺杀,以及舒城巫祭和楚国王女对黄远看重的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
苍巫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悸,随即化为深深的思虑。
他沉默地看着篝火旁那个显得有些落寞的年轻人,良久,才拄着木杖,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惊动任何人,转身回了自己的小屋,片刻后,拿着一个看起来颇有年头的棕色小陶罐,步履蹒跚地走向黄远。
陶罐里装着他珍藏多年的果酒,轻易不示人。
篝火的光芒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黄远察觉到有人靠近,抬起头,看到了苍巫布满皱纹的脸。
“苍巫。”
苍巫在他身边坐下,将手中的陶罐递了过去,一股醇厚的果香弥漫开来。
“尝尝吧,老头子自己酿的,有些年头了。”
黄远接过陶罐,入手微沉。
苍巫看着跳动的火焰,声音苍老而平静。
“烈刚才都跟我说了。”
黄远握着陶罐的手微微一顿。
苍巫转过头,目光温和地看着他。
“黄巫,我知道,你不是一般人。”
“你是大司命的神眷者,你的世界,本就不该局限在这小小的黄集。”
他的语气里没有丝毫的抱怨,只有一种洞悉世事的了然。
“你能来到黄集,帮助我们这些老弱妇孺,将这里从一个随时可能消亡的村落,变成如今受到楚国庇护的黄集,这份恩情,我们黄集上下,永世不忘。”
苍巫的声音顿了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
“黄集太小了,留不住你这样的神眷之人。”
“若是……若是黄巫想要离开,去往更广阔的天地,我们……我们不会有任何意见。”
“你己经为黄集做得够多了。”
苍巫的话语,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黄远心中那道紧锁的门。
他看着眼前这位睿智而善良的老人,看着他眼中那份真挚的理解与感激,心中五味杂陈。
是啊,他本就不属于这里。
留下,或许能苟安一时,却也意味着将黄集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离开,前路未卜,危机西伏,却也是唯一的出路。
他低头,看着手中散发着醇香的果酒,又感受了一下怀中玉佩传来的丝丝暖意。
芈静仪的话再次回响在耳边。
“当你自身的力量,足以让任何宵小都不敢觊觎时,那才是真正的安宁。”
只是,那个被他忽略的重要信息,到底是什么呢?
一丝阴霾,悄然爬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