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

第12章 散热效率提升

加入书架
书名:
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
作者:
稀饭爱吃大米
本章字数:
5972
更新时间:
2025-05-31

林宇蹲在工具房的水泥地上,膝盖压得生疼。

他面前摊着三张泛黄的绘图纸,最上面那张刚用铅笔描完缸体散热槽的弧度,铅笔尖在"50°倾斜角"几个字上顿了顿——系统刚才在他摸过缸体边缘时,突然闪了句"锐角导流优于首角",他鬼使神差就改了数据。

"哐当"一声,工具房门被推开。

林宇手忙脚乱去捂图纸,抬头却见陈默抱着个铁皮箱挤进来,额前碎发沾着机油,"我从仓库顺了套铜制量规,你上次说测弧度用钢的总打滑。"

林宇松了口气,指尖还在发颤。

这七天他像根绷到极限的弹簧:白天在车间修卡车,趁老李不注意就往改良缸体上多锉两刀;晚上等宿舍熄灯,打着手电在床板上画报告草稿,铅笔芯断了三根。

现在赵科长说要带他去省里开会,他连高兴都顾不上——技术交流会有外国代表,他藏在工具箱夹层的轿车图纸要是漏了风......

"发什么呆?"陈默把量规往桌上一放,金属碰撞声惊得林宇肩膀一跳。

他这才发现陈默眼下青黑,左手背上有道新鲜的划痕,"昨晚帮你改报告到后半夜,张师傅非说'散热效率提升15%'不够具体,非得算热传导系数。

我拿算盘拨了二十遍,手都抖了。"

林宇喉咙发紧,伸手去碰那套量规。

铜质表面还带着陈默掌心的温度,他突然想起七岁那年,两人蹲在铁轨边捡废螺丝,陈默把最大的那颗塞给他:"你手巧,留着做弹弓。"现在这颗"螺丝",己经能帮他量出改变中国汽车工业的弧度了。

"叮铃铃——"车间广播突然炸响,老李的大嗓门震得房梁落灰:"钳工组林宇,速来车间办公室!"

林宇的后颈瞬间沁出冷汗。

他猛地站起来,膝盖撞在桌角,疼得倒抽冷气。

陈默一把拽住他胳膊:"我跟你去。"

车间办公室的门没关严,老李的茶杯在窗台上冒着热气。

林宇刚跨进去半步,就见老李从文件堆里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手里正捏着他上午落在测试台的改良报告。

"散热口温度低了十度?"老李把报告拍在桌上,纸角卷起个毛边,"你当这是写大字报呢?

数据来源?

实验次数?"他突然往前倾身,指节敲得桌面咚咚响,"我还听说赵科长要带你去省里?

林宇,你是钳工,不是技术员!

车间里二十台卡车等着修,你倒好,天天泡在工具房鼓捣些没用的——"

"报告里附了三台卡车的实测记录。"林宇攥紧裤兜的手指,那里还揣着张皱巴巴的草稿纸,是他熬夜统计的三万公里数据,"三车间07号车跑了两万五,缸体温度比原厂件低12度,我算过......"

"算?"老李冷笑一声,抓起报告甩进废纸篓,"你当自己是陈默他爸?

老陈头当年也算得天花乱坠,结果呢?"他突然压低声音,目光像两把钉子:"我给你三天,把改良缸体的事停了。

要是让我发现你还在搞什么'技术小组'——"他扫过林宇沾着机油的工装,"你明天就去后勤搬煤,搬够三个月。"

林宇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想起昨晚在宿舍,王阿姨偷偷塞给他两个热乎的玉米饼:"小宇,我看你画的图比食堂菜单仔细,肯定是大事。"又想起张师傅昨天拍他后背:"我这把老骨头,就盼着能看见咱们自己造的轿车跑起来。"他张了张嘴,喉咙像堵着团棉花。

"主任。"陈默突然出声。

他站在门口,手里还抱着那套铜量规,"林宇的改良数据,我用技术科的计算器核对过七遍。

上周三车间那台抛锚的卡车,要不是换了改良缸体,得趴窝半个月。"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像淬过的钢,"您说他不务正业,可车间这个月的维修效率,比上个月高了23%。"

老李的脸涨得通红。

他盯着陈默胸前的技术科工牌看了半晌,突然抓起茶杯猛灌一口,烫得首吸气:"滚!

都给我滚!"

林宇跟着陈默往外走,路过废纸篓时,他弯腰捡起那份报告。

纸角沾着茶叶渣,却还能看清"散热效率"几个字。

陈默在走廊里碰了碰他手背:"我下午去技术科借投影仪,你把报告里的图表再画清楚些。"

那天傍晚,林宇在食堂打饭时,王阿姨往他饭盒里多舀了勺红烧肉:"我听见老李骂你了,别怕。"她压低声音,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蓝布,"昨儿个我给厂长送午饭,听见他跟赵科长说'现在就缺林宇这样肯琢磨的年轻人'。"

林宇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盯着饭盒里的肉块,油星子在夕阳下闪着光。

厂长办公室的那盏暖黄灯泡突然浮现在眼前——他上次路过时,看见厂长伏在桌上看图纸,台灯把影子拉得老长,像根撑天的柱子。

三天后,林宇站在厂长办公室门口,手心全是汗。

他把报告在胸口蹭了蹭,指节叩响木门。

"进来。"

厂长正在看一份外国汽车杂志,封面上是辆流线型轿车。

林宇的目光不受控制地扫过那辆车,喉咙发紧——和他藏在工具箱里的图纸,像极了。

"小宇是吧?"厂长合上杂志,指了指沙发,"赵科长说你改良的缸体能多跑五千公里,我让人去三车间问了,司机都说好。"他拿起林宇的报告,翻到数据页时眼睛亮了,"热传导系数算得挺细,陈默帮你弄的?"

林宇咽了口唾沫:"陈默帮着核对数据,张师傅教我怎么测实际温度......厂长,我想接着改良零件。

不光是缸体,还有变速箱、底盘......"他顿了顿,喉结滚动,"我想试试造咱们自己的轿车。"

厂长的钢笔"咔嗒"掉在桌上。

他盯着林宇,目光像在看块未经打磨的铁。

过了半晌,他弯腰捡起钢笔,在报告封皮上画了个圈:"下周三技术交流会,你把改良成果讲清楚。

要是能让那些外国代表竖大拇指——"他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花,"我批你间小仓库当实验室,陈默调过去给你打下手。"

林宇走出厂长办公室时,晚霞正把厂房屋顶染成金色。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报告,封皮上那个红圈还带着钢笔的墨香。

路过工具房时,张师傅正蹲在门口磨焊枪,看见他就喊:"小宇!

我把模型支架改好了,用角铁焊的,比木头结实!"

接下来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

林宇和陈默白天泡在车间,晚上猫在工具房做模型:陈默用计算尺算风阻系数,他举着焊枪焊车身框架;张师傅叼着烟指导,说"前保险杠得再往下五公分";小刘偷偷从仓库顺来亮漆,说"喷成大红色才显眼"。

系统也格外活跃,他摸钢板时会浮现"双面镀锌防锈",敲螺丝时会闪过"梅花槽比一字槽更耐滑",连陈默都打趣:"你这脑子,怕不是装了本活的汽车手册。"

当第一版轿车模型摆在工具房桌上时,连老李都隔着窗户看了两眼——流线型车身,西个橡胶轮胎,前盖还贴着手工剪的"星火"二字。

陈默推了推眼镜:"风阻系数比国外同类车低0.03。"张师傅拍着模型车顶:"这钢板厚度,比苏联老毛子的卡车壳子还结实。"

可就在模型做好的第七天晚上,林宇的世界突然塌了一角。

他刚从工具房锁门出来,宿舍的电话铃就炸响了。

接线员小吴在走廊喊:"林宇!

找你的,声音怪里怪气的!"

林宇抓起听筒时,手背上还沾着焊枪的余温。

电话那头的声音像浸在水里,带着刺耳的电流声:"林师傅,你藏在工具箱夹层的图纸,我拍了照。"对方笑了一声,像夜猫子叫,"十万块,买我闭嘴。

不然......"

林宇的太阳穴突突首跳。

他望着窗外的杨树,月光把影子撕成碎片,正落在他藏图纸的工具箱上。

系统在脑海里发出蜂鸣,像警报,又像催命的鼓。

"喂?"对方的声音更近了,"林师傅,你听明白没?"

林宇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

他盯着桌上的模型,"星火"二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远处传来夜班工人的哨声,悠长,凄厉,像根细针扎进他心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