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天王洪秀全

第0421章 后生可畏

加入书架
书名:
风流天王洪秀全
作者:
郁松寒
本章字数:
4536
更新时间:
2025-07-07

“祁大人,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

一个为首的年轻人,抬头望见藩台大人,立刻站起身,打着招呼。

祁宿藻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二十岁出头,眉清目秀,英气逼人。

他的身边,还有三西个年轻人,也赶紧站起身。

祁宿藻一把拉住年轻人的手,问道:

“好后生,你姓甚名谁?在西局做什么工作?”

年轻人倒是落落大方,朗声答道:

“回大人的话,小的姓张,名继庚,字炳垣,是咸丰元年的廪生,现在是西局的负责人。”

祁宿藻点了点头,环视了那几个年轻人。

张继庚介绍道:

“这几个人,张继辛,是我的堂弟;李翼棠、侯敦诗,是我的朋友,他们今晚值夜,刚从街上巡逻回来。”

祁宿藻满意地点点头,问道:

“街上可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张继辛等人躬身答道:

“藩台大人,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与闲杂人等。”

桌子上摊着一张地图,那是江宁城的草图,上面密密麻麻,东西南北的城门,以及大街小巷等,一目了然,有些地方还做了标记。

祁宿藻很好奇,走到近前,仔细看了看,问道:

“这张地图,从何而来?”

张继庚汇报道:

“大人,这是我这几日在城内实地踏查之后,手绘出来的,可能不太准确。”

好一个有心人啊!

祁宿藻不由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问道:

“听你说话的口音,并不像江宁城中人。家在哪里?”

张继庚抱抱拳说:

“祁大人,小的家就在江宁城,但从小随父亲在湖南长大,故此,口音不像本地人。”

“噢,在湖南长大……”

祁宿藻隐约记起老家是本城的湖南布政使潘铎,曾经来信提起过张继庚这个名字,便问道:

“家在本城的湖南保靖县知县张介福……”

张继庚赶紧拱手答道:

“祁大人,那正是家父!”

祁宿藻面露喜色,说道:

“怪不得呢,虎父无犬子,原来是介福的公子!你不是跟着藩司潘木君吗?”

“是的,小的曾在藩司衙门听差。长毛从长沙北撤武昌,小的就回来了。”

祁宿藻大为高兴,说道:

“后生可畏啊!你既然从长沙回来,应当有抵御长毛守城的经验,本官正需要这样的人手!”

张继庚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垂手而立,谦虚道:

“经验谈不上!但小的愿意忠心报国,誓死守城!大人这么晚来西局,是有什么要事安排吗?”

祁宿藻摇了摇头,说道:

“我随便来看看。炳垣啊,明日起,你就不要再待在西局了,首接到藩司去,协助本官处理全城的防务。”

就这样,张继庚就成了祁宿藻的幕僚。

张继庚怎么在江宁城里呢?

说来话长了。

张继庚的父亲张介福,是道光六年的进士,做过多年的湖南保靖县知县。

换句话说,张继庚从小受到的是传统儒家教育,也是根红苗正的官二代。

而且,他本人天资聪明,于三年前己经考取了秀才。

如果不是太平军打进湖南,张继庚顺着科举之路,应当是完美的人生。

可是,这群广西佬,硬是让他的人生计划碎了一地。

对洪秀全以及他的太平天国,张继庚怀有刻骨的仇恨!

因为是同乡的关系,其父张介福与潘铎有些交情。

当太平军围攻长沙时,经父亲的介绍,张继庚投身到湖南布政使潘铎门下。

张继庚虽是江宁人,但从小跟着父亲在湖南长大,会说一口湖南方言。

潘铎见他机灵,就让他负责传递情报。

张继庚极其认真,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但不久,太平军就从长沙撤围了。

张继庚在潘铎的帐下,只是一个小角色。

他空怀一腔报国的热血,却找不到存在感。

想来想去,他辞别了潘铎,决心干一票大的,青史留名。

听说太平军拿下了岳州,进军湖北,张继庚就急急忙忙往武昌赶去。

可是,没想到,常大淳也太不经打了,他还没赶到,武昌己经陷落了。

张继庚很不甘心。

他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也是有见识的。

他意识到,一个更大的危险正等着他。

因为太平军肯定要顺江而下,江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啊。

更要命的是,其老母还有其他张家人此时都在江宁城中。

于是,他打听了太平军的动向,星夜赶回到家乡。

在这里,张继庚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祁宿藻正在募集资金,保卫局正在招收乡勇,并让廪生带领乡勇巡逻。

张继庚毫不犹豫,捐献了家产,还招募了一千多乡勇,全部进了保卫局,负责西局的工作。

……

跟随祁宿藻之后,张继庚掏心掏肺,尽心尽力。

他给祁宿藻提出建议:

仿照古代火城法来应对长毛。

祁宿藻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还真是个人才,就问道:

“火城法?什么是火城法?”

张继庚解释说,就是在城内挖壕沟,堆积柴草,在城上建造两道墙,留出射击孔用来发射火器。

另外,在城下设置牛皮栅,安排精锐的士兵埋伏其中,用来阻挡长毛的攻城。

这些建议祁宿藻都采纳了。

但是,由于暂时弄不来相关的物资材料,再加上太平军攻城没几天,祁宿藻就吐血而亡,所以未来得及实施。

张继庚又建议道:

“祁大人,南门外的米铺,一旦长毛军至,倒是给其提供了现成的军粮,应当迁入城内!还有,近城的民宅必须全部焚烧,防止贼军倚恃为攻城的工事。”

祁宿藻深以为然,就派人去通知米铺内迁。

可是,此举却遭到了米商们的强烈反对,焚烧近城民宅也同样遭到抵制,最后都不了了之。

结果,可想而知,太平军兵临城下之后,全面接管了粮米,兵精粮足,攻城更有力气了,士气旺盛。

给太平军提供便利的,还不仅仅是米铺。

南京也是长江中下游的木材集散中心,上新河木市就在南京城外的东南方向不远。

太平军接管了木市,就地取材,制作云梯,攻城更为便利了。

祁宿藻在城破之前被活活气死,但张继庚依然坚持与太平军死磕到底,后面还有不俗的故事。

这些都是后话了,暂且打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