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煜帝国的扩张速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逐渐放缓,为了维持帝国内部的稳定,也为了解决帝国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与人口安置难题,6000年前,在天煜帝国大帝陈煜的指示与号召下,帝国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持续数千年的“星火复兴计划” ,也称“天煜大开发”。
虽然这场全国范围内的“荒芜星系”开发运动漫长而艰辛,但成绩也是喜人的。
帝国官方开发的37.5万“荒芜恒星系”,有36.3万个开发成功,建立起矿产开采基地或能源枢纽站,并且达到了收支平衡甚至是盈利,为帝国的工业生产与能源供应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这35.3万被开发成功的恒星系之中,又有9.7万个恒星系成功建立起生态宜居带,发展成为帝国的生命聚集星系。
不过95.6万个民间资本申请开发的“荒芜恒星系”的情况就要差得多了,虽然建立起矿产开采基地或能源枢纽站的恒星系足足有37万个,但这些恒星系中,建立起生态宜居带的不过区区1.7万个而己。
这些被官方刷下来的“荒芜恒星系”本身就不太具备开发价值,单纯靠矿产或者是其他资源想要达到收支平衡都难,更不用说每年还要给帝国缴税了。
因此,这些民间资本开发的恒星系,即便是成功建立起矿产开采基地,若是没有建立起生态宜居带的恒星系,最后他们也不得不放弃。
这些民间资本开发过的星系在他们放弃之后,帝国国土资源部会对其进行详尽的评估,决定是由官方继续接手开发还是继续找民间资本接手,或者是将其封存,待得日后帝国的科技水平提升后再做打算。
00325783星系(即文康星系)这个原本被帝国放弃的“无价值”恒星系,便是在“天煜大开发”这场运动中被挖掘出来的。
不过,00325783星系的情况比较特殊,帝国国土资源部在对其勘探之后,由于其环境实在是过于恶劣,也没有勘测出其有什么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国土资源部只是在对其打出了一个“极差(不具备开发价值,建议永久封存)”的评估结论,便将00325783星系的档案沉入了帝国智库的底层数据库。
通常情况下,帝国的国土资源部在对这些待开发的恒星系勘探与考察后,会依次打出六个等级,分别是极优、优秀、良好、中等、一般、极差。
虽然这些恒星系本身就是被帝国早年间淘汰下来的,其开发价值大多有限,但帝国的疆域浩瀚如烟,再加之早年间技术的局限性,难免会有一些“漏网之鱼”,而被被评为 “极优” 的恒星系,便是属于“漏网之鱼”这一行列了。
这类恒星系大多拥有帝国当前科技所需重要矿藏,比如一个叫“赤曜星系”的极优恒星系,就在“天煜大开发”期间被勘探出蕴藏着极为庞大且品质极高的赤曜晶矿脉。
赤曜晶,乃是天煜帝国尖端武器制造与能源核心领域不可或缺的珍稀材料,这对帝国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而被评为优秀的待开发恒星系,虽然开发价值比不了“极优”的恒星系,但也各自具备独特优势,为帝国发展添砖加瓦。
像“幻影星系”,被评定为“优秀”,源于其大气层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气体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高效的催化剂。
帝国科研团队迅速在幻影星系建立研究基地,经过无数次实验与改进,成功将这种催化剂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在化工、材料合成等众多行业中,该催化剂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帝国的工业产能得到显著提升,许多原本因成本过高而无法大规模生产的先进材料得以批量制造,为帝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至于被评为“良好”的恒星系,虽然整体开发价值不如前两者,但至少基本可以保证开发下来有不错的产出收益,也算是优质待开发星系了。
当然了,无论是被评估为“极优”、“优秀”还是“良好”的待开发恒星系,都不是民间资本可以染指的,这三类恒星系,会被第一时间划到帝国官方开发名录中。
剩下被划为“中等、一般、极差”的待开发恒星系,才会被下放给民间资本开发。
虽然被划为“中等、一般、极差”的待开发恒星系占据了总待开发星系的绝大部分,达到了400余万,但留给民间资本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因为被评估为这这三类的恒星系中,“中等”只能说以帝国现有的科技水平,有很大概率能够开发成功,但开发之后能不能达到收支平衡甚至是回本盈利就未可知了,而且若是有多家竞争同一待开发恒星系,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国土资源部还得再审核一遍,若是发现其被低估了价值,很大概率还会被收回官方开发。
被评估为“一般”的就更不用说了,这类待开放恒星系也是所有被勘探恒星系中的绝大多数,足足有400余万。
别看着“一般”这个评价看起来还不错,实际上,以帝国现有的科技水平,开发这类待开发恒星系,基本可以确认是亏本的,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自然没有人会傻到去接手这类待开发恒星系。
最后再说被评估为“极差”的待开发恒星系,这类恒星系除了矿产等资源极度匮乏之外,环境条件也是极为恶劣,甚至有些恒星系己经步入了衰亡期,其基本可以说是毫无价值了。
而00325783星系被打上了这样的标签,有人接手就怪了。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就在“天煜大开发”运动开展了1300余年之际,一个名叫刘荣康的星际冒险家,却是向帝国国土管理部门提交了一份开发00325783星系的申请。
00325783星系都被打上“极差”的标签了,还有人接手,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帝国高层与民间的关注与诸多猜测。
帝国国土资源部的人更是高度紧张,毕竟“极差”的评估是他们给的,现在有人跳出来要开发这个被判定为毫无价值的星系,这无疑是在质疑他们的专业判断,甚至还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
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支精英团队,对00325783星系再次开展了仔细的复查。
然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当初确实误判了,00325783星系虽然不具备矿产开发资源,但其环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恶劣,那些肆虐的宇宙风暴看似狂暴无序,实则遵循着一种极其微妙且复杂的周期性规律。
以帝国现有的科技水平,虽然不能说能够保证掌控这些宇宙风暴,但若是有心大力投入,也不是没有在其内部建立起宜居带的可能性。
鉴于此,国土资源部为00325783星系重新打上了“中等”的标签。
不过虽然00325783星系被打上了“中等”评估,但很明显,开发这个恒星系还是不划算,能不能回本先不说,还很有可能打水漂。
为此,国土资源部的人还是对刘荣辉进行了多番劝阻,不过刘荣辉心意己决,声称自己还是想试一试。
考虑到刘荣康本身就是帝国退役军官,“根正苗红”,国土资源部的人倒并没有再怀疑其动机,最后只能无奈答应了其开发00325783星系的申请。
刘荣康在得到00325783星系的开发许可后,经过3300余年不遗余力的投入,最终还真就让他将00325783星系成功改造成为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生命星系,并将其命名为文康星系。
刘荣康在将文康星系改造成功了,不仅获得了帝国大量金钱奖赏,还被帝国授予了“星爵”爵位,世代拥有文康星系的治理权。
然而,获得这一切的刘荣康并未享受太久,大概700年前,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星际风暴灾害,刘荣康在视察文康星系一处新建的能源枢纽站时,不幸遭遇意外身亡。
不知为何,身亡后的刘荣康并没有选择通过“意识移植技术”再次重获新生,而是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一般,选择了坦然接受死亡。
刘荣康去世后,其子刘杰继承爵位,成为文康星系新的系主,首至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