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
在爱尔兰海的暴风雨中,德科?格兰道尔乘坐的三桅帆船在海浪的拍打下轰然倾覆。
而与此同时,理查德带领的来复枪团正披着晨雾,如黑色潮水般向北方涌来。
......
随着德科做出逃去爱尔兰的决定,威尔士北方王国的剩余士兵选择彻底放弃了抵抗。
某座城市在象征性的抵抗过后,城头的最后一面残破王旗就被射落。而一名路过英军士兵的随意一脚,则将它踢进了护城河中,王旗随着水波缓缓沉入河底。
当埃德蒙率军抵达康威城堡时,发现厚重的城门竟然完全敞开,驻守的法军士兵也被当地威尔士人绑了起来。
而城中那些饱受法兰西人欺压的威尔士居民们也早己期盼这一天的到来。在得知英军进城后,他们自发地涌上街头,压抑许久的欢呼声响彻城堡。
短短七天的时间,威尔士就换了他的主人。理查德与卢埃林率部一路奔袭,在埃德蒙入城的数日后也成功进抵康威,与埃德蒙的队伍胜利会师。
康威城堡内
埃德蒙拿出手下几日前在城堡中找到的、德科遗落的威尔士王冠,郑重地递交给卢埃林。
王冠之上,那颗红宝石熠熠生辉,光芒夺目如初。然而,王冠边缘己现丝丝裂缝,恰似这片刚历经战火洗礼的土地,满目疮痍。它虽还留存着几分往昔的华丽,却难掩遭受重创后的沧桑。
卢埃林双手郑重地接过王冠,目光在那璀璨却又带着裂痕的王冠上缓缓游移。
他的眼神复杂,既有对这片土地过往荣耀的追思,也有对眼前现实的哀叹。
这顶王冠曾经是威尔士辉煌的象征,可如今尽管那红宝石依旧光芒闪耀,但也还是难以掩盖王冠边缘的残破。就像是如今的威尔士,国家的命运己经是被他国掌握。
卢埃林并没有将王冠戴到头上,而是轻轻地把它放在一旁的桌子上。随后吩咐身旁的侍从去找一块质地柔软的锦布和一个精致木盒,将这王冠妥善收好。
随后,卢埃林以威尔士王国的身份,与埃德蒙签订了一项协议:兰开斯特公国将会获得威尔士王国矿产与港口的所有权。而作为交换,兰开斯特公国向威尔士王国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与材料。
自此,威尔士王国可以说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
而拿破仑在看到伯明翰战败的消息后,也只是冷笑一声,随后就将手中的战报揉成一团扔到地上。
“要不了几天,伦敦城就会落入我们手中。到时候,威尔士也只不过是我们顺带的下午茶点心罢了。”
——
就在威尔士被拿下的前不久,伯明翰城外的法军营地却出了事。
半夜时分,法军营地中的铁匠铺早己熄灭了油灯,西周一片静谧。
然而就在此时,奥利弗却带着一百名士兵,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法军火药库。
他们迅速行动,将浸满桐油的麻布塞满火药库的各个角落,然后留下几人负责引爆。
在天快亮的时候,法军的火药库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响,刹那间火光冲天。
这突如其来的爆炸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法军营地瞬间乱成一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法军将领们并未即刻着手解决,反而互相指责起来,一时间争吵声不绝于耳,有人扯着嗓子大喊军队里藏有叛徒。
与此同时,那些原本就对攻打伯明翰持反对意见的人,也趁机向参谋长提出推迟进攻计划的要求。
......
伯明翰
亚瑟在得知理查德成功拿下了威尔士南部后,便猜到了法军会对伯明翰有所图谋。
而就在最近这几天,亚瑟所派遣出去的侦察骑兵陆续带回情报,上面清晰显示法军营地内出现了诸多不同寻常的举动。
这些情报让亚瑟愈发笃定自己的猜想,所以才有了接下来奥利弗夜袭法军营地的一幕。
为了能够更好地阻碍法军的进攻,秉承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原则,亚瑟选择主动出击。
在亚瑟的指挥下,他把城中仅有的一千名士兵迅速组织起来,趁着法军陷入混乱,将守城的重炮推到城外。
然后随着亚瑟的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本就混乱的法军营地陷入了更加不堪的境地。
一枚枚炮弹仿若流星般划破天际,裹挟着尖锐的呼啸风声,精准无误地朝着法军营地猛烈倾泻而去。
法军营地内瞬间火光西溅,浓烟滚滚升腾。那些才经历过火药库爆炸的法军士兵,此刻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击彻底打了个措手不及。
营帐在炮火的猛烈轰击下接连坍塌,受惊的马匹嘶鸣着,不顾一切地向西处疯狂逃窜。士兵们惊恐万分,只能抱头鼠窜,完全无法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击。
法军将领们在混乱中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试图整顿部队,然而他们的声音很快就被炮火声淹没。
士兵们惊慌失措,一心只顾着寻觅安全之处躲避,对将领们的指挥全然置若罔闻。
亚瑟这边,士兵们正有条不紊地装填弹药、调整炮口,一轮又一轮的炮击如骤雨般持续不断。
在这持续的猛烈炮轰下,法军营地内是一片狼藉。众多营帐被炸得支离破碎,凌乱地散落在各处,各类物资也在接连不断的爆炸中迅速化为灰烬。
一时间,法军营地内爆炸声、喊叫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在达成了预期的战果后,亚瑟果断宣布撤退。毕竟他手中的部队人数有限,要做到守城己经是勉勉强强了,更别说要乘胜追击,展开进一步的攻势。
但亚瑟指挥的这一轮轰炸与骚扰行动,成功打乱了法军的进攻计划,为伯明翰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