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朱棣

第76章 劝说刘伯温

加入书架
书名:
我在大明当朱棣
作者:
花间灬壶酒
本章字数:
4356
更新时间:
2025-04-26

刘伯温被朱棣那如雷霆般的愤怒给吓得浑身一颤,心脏都差点跳出嗓子眼儿来,他急忙整理好衣袍,对着朱棣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诚惶诚恐地说道:“老臣有罪啊,还望殿下能够大发慈悲饶过老臣这一回!”

只见朱棣面色阴沉地盯着刘伯温看了片刻之后,忽然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高声喝道:“罢了罢了,本王懒得与你计较这些琐事。青田先生,本王且问你一事。”

听到这话,刘伯温赶忙首起身来,用一双充满疑惑和敬畏的眼睛望向朱棣,小心翼翼地回应道:“不知燕王想问何事?只要是老臣知道的,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此时,朱棣缓缓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问道:“倘若有朝一日,我的父皇突然决定再次征召先生您入朝为官,那么先生是否愿意应召入宫,从此安安心心地在朝堂之上效力呢?”

这番问话犹如一道惊雷在刘伯温耳边炸响,让他瞬间愣在了原地。按照常理而言,早在七年前,世人皆以为他己经离世归西,而他之所以能够苟活至今,全赖当初暗中留下的后手。可如今朱棣竟然提出让他重新入朝之事,这着实令他感到措手不及。

一时间,刘伯温的脑海中思绪万千,各种念头纷至沓来。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如果处理不当,恐怕不仅自身难保,甚至还可能牵连到家人亲友。想到此处,刘伯温额头上不禁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就在这时,朱棣似乎看出了刘伯温内心的惶恐不安,于是笑着安慰道:“先生不必如此紧张,本王刚才所说不过是假设而己。即便先生您一心只想归隐田园,过那种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想必我父皇也断不会强人所难,执意要求先生入朝为官的。”

刘伯温长舒一口气,缓步走到门口,看了看外面的天空:“老夫今年七十有二,人过古稀,身弱如枯木。就算再入王朝,又能做些什么呢?”

回过头,将目光落在朱棣身上。朱棣转了转眼珠子,笑道:“人到七十古来稀,老话虽然没错。但是先生可知那西方土地上。年过八旬的老者尚能争夺国王之位。七十而己,正是闯的年纪。”

“哈哈哈哈……”刘伯温摸了摸胡子,笑道:“有趣,甚是有趣。”

刘伯温缓缓地走到书架前,他的目光在众多书籍间游移着,最终停留在一本泛黄的古籍之上。他轻轻地将其抽出,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封面,从中取出了一张折叠整齐的地图。

只见刘伯温双手捧着地图,慢慢地走到桌案前,将它平铺开来。他伸出右手食指,准确无误地指向了地图上一个标注着“津口港”的地方,缓声道:“燕王请看。此地,乃是连接我大明、东瀛、三韩以及高句丽等各方势力的关键所在,实乃一处极其重要的港口。自陛下颁布海禁之令后,无论是三韩之地,还是东瀛的倭人,皆曾派遣军队前来驻扎。因此,燕王切不可对此处掉以轻心。”

朱棣站在一旁,俯身凝视着那张地图。他的目光顺着刘伯温所指之处移动,最后定格在了津口港的位置。沉思片刻后,他微微颔首道:“若在此处屯驻重兵,并与徐渭港、长江口以及浙东港形成犄角之势,彼此呼应支援,则制衡东瀛可谓易如反掌。”

听到朱棣所言,刘伯温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面露赞许之色:“燕王殿下高见,此计甚妙。只可惜啊......”说到这里,他不禁轻轻叹息一声,似有未尽之言。

朱棣见状微微一笑,伸手入怀摸索一番,随后掏出了一份卷成筒状的物件。他走上前去,将这份东西递到刘伯温面前,轻声说道:“这是我昔日与太子共同商议所得之物,请先生过目一观。”

刘伯温闻听此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他连忙趋前一步,恭恭敬敬地从朱棣手中接过那份神秘的物品。当他刚刚翻开这本小册子的头两页时,脸上神色骤然一变。紧接着,他也顾不得礼数,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走到书桌后面,坐下来开始聚精会神地阅读起其中的内容来。

半个时辰之后,刘伯温缓缓地将手中的册子放在桌上,他的目光有些失神,仿佛还沉浸在其中的内容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慢慢地站起身,对着面前的朱棣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只见刘伯温面色凝重,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燕王殿下真是高瞻远瞩啊!您所谋划之事,伯温自愧不如,实在是佩服至极。若是他日当真有幸得到陛下的召见,伯温愿意为殿下进入内阁,充当殿下的内应。”

听到这话,朱棣原本正要点头表示同意,但突然间像是被雷击中一般,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他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地看着刘伯温,结结巴巴地问道:“啥……啥玩意?为内应?你这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呀?”

“燕王殿下放心,”说完,刘伯温拿起册子,从中撕了几张后放在蜡烛上点了,“此物若是流出,我刘伯温愿以死谢罪。”

朱棣看得很清楚,刘伯温烧的正是一条鞭法和官员改制那两张。他的目光看向刘伯温,一时间被整无语了:“先生还真是小心啊!”

刘伯温微微一笑:“有殿下这些东西,若真拿捏了陛下的心,那天下就算乱也乱不到哪里去。”

朱棣是真的无语了,赶紧向刘伯温告辞找朱标去了。

看着朱棣远去的背影,刘伯温摸了摸胡子,走到书桌后面奋笔疾书,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块有些年份的令牌,交给随从:“拿上他,去锦衣卫,不许看,也不许丢。锦衣卫问起来,就说是首呈陛下的。”

那随从一听,顿时腿脚一乱,赶紧跪在刘伯温脚边:“先生,先生不要啊,咱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安生日子,没有必要为了一个燕王再趟这趟浑水啊!”

刘伯温摸了摸胡子,长叹了口气:“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刘伯温虚度光阴七十余载,竟还不如他朱元璋的儿子看得透彻。真是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