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坐在桌前,就着昏黄的灯光,认真地翻阅着那一本本佛经。
然而,看着看着,他愈发觉得这些佛经里所讲述的内容和自已以往在蓬莱藏书阁中看过的道家典籍有着天壤之别。
道家典籍大多讲究顺应自然、阴阳调和,文字之间透着一种空灵又蕴含着天地至理的韵味,那些道理往往能结合着身边的山川草木、世间万象去体悟领会。
可这佛经呢,满篇皆是一些陌生的术语,什么“因缘和合”“五蕴皆空”“六根清净”等等,这些词汇对于林羽来说,实在是太过晦涩难懂了。
他皱着眉头,逐字逐句地研读着,试图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可往往是看了这一句,却又和下一句衔接不上,脑海里好似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头绪。那些高深的佛理仿佛隔着一层迷雾,让他只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却难以触及到实质。
林羽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满是困惑。本想着能从佛经里寻得一些启发,或许对自已思索武学与念头之间的关联有所帮助,可如今连基本的意思都搞不明白,又谈何从中获取灵感呢? 夜渐渐深了,林羽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看着桌上摊开的佛经,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将它们一一整理好,放置在一旁。
他知道,今日怕是难以再有所悟了,只能等日后慢慢去琢磨了。
林羽起身,简单洗漱了一番后,便躺到了床上。可那满脑子的困惑却依旧萦绕不去,他翻来覆去,久久难以入眠。
一会儿想着佛经里那些难懂的话语,一会儿又想起“心门”武馆馆主那神奇的功夫,以及那可能和念头相关的秘密,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在脑海中不断翻腾。
也不知过了多久,疲惫终究还是渐渐占了上风,林羽在这一片困惑之中,缓缓闭上双眼,沉沉睡去了,而那尚未解开的谜团,也只能等待着明日,或是更往后的日子里,再去探寻答案了。
第二日,天还未大亮,寺庙里的晨钟便悠悠敲响,那钟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唤醒了沉睡中的万物,也将林羽从睡梦中拉了出来。 林羽睁开惺忪的睡眼,简单洗漱过后,便整理好衣衫,随着一众僧人朝着讲经堂走去。此时的寺庙,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僧人们身着统一的僧袍,步伐沉稳而有序,口中还轻声念着佛号,整个氛围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林羽跟在他们身后,心中既有着对即将听讲经的期待,又隐隐有些忐忑。毕竟昨日翻阅佛经时,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已经让他颇感困惑了,不知今日这听经,自已又能领会多少。 来到讲经堂,里面已经摆放好了一排排的蒲团,僧人们依次进入,各自找位置坐下,林羽也寻了个角落的蒲团,轻轻盘腿而坐。不多时,讲经堂里便坐满了人,大家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望向那位于前方正中央的法座。
没过多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缓缓走上法座,先是双手合十,朝着众人微微行礼,随后便开始讲起经来。老法师的声音低沉而洪亮,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律,仿佛有着安抚人心的魔力,在讲经堂中缓缓传开。 他先是诵读了一段经文,那晦涩的语句从老法师口中念出,竟好似多了几分生动的韵味,不再那么生硬难懂。诵读过后,老法师便开始逐句讲解其中的含义,从佛祖的初心,讲到世间的因缘际会,又谈及如何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的清净解脱。
林羽全神贯注地听着,努力去理解老法师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遇到那些昨日自已还困惑不已的术语时,他更是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了关键的解释。
有时候,听到一些深入浅出的比喻,林羽心中会豁然开朗,好似有一扇通往佛理世界的大门被轻轻推开了一道缝隙;可有时候,随着讲解的深入,一些更加深奥复杂的内容又让他陷入了新的迷茫之中。
周围的僧人们则大多一脸虔诚,时而跟着老法师轻声诵读经文,时而微微点头,显然对这些佛理领悟得更为透彻。
林羽看着他们,心中暗暗佩服,也越发觉得这佛理博大精深,自已想要真正参透,怕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这样,在老法师的讲经声中,时间缓缓流逝,林羽沉浸在这佛理的世界里,虽然依旧带着诸多困惑,却也收获了不少新的感悟,对于那看似虚无缥缈的“念头”,似乎又多了一些别样的思考。
听过经后,林羽只觉得心中对佛理虽仍有诸多不解之处,但也似打开了一扇新的认知大门,思绪都开阔了几分。正巧看到寺里的武僧们正在一处开阔的练武场上切磋武艺,那一招一式间尽显刚猛与精妙,他心中一动,便主动上前,向武僧们提出想要再次切磋交流一番的想法。 武僧们见林羽昨日剑法不凡,今日又有此雅兴,自是欣然应允。
很快,便有一位手持戒刀的武僧站了出来,朝着林羽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说道:“施主,小僧便先来向施主讨教几招,还望施主多多指教。” 林羽赶忙回礼,拔剑出鞘,摆好架势,口中说道:“师父客气了,还望手下留情呀。”
话音刚落,那武僧大喝一声,手中戒刀猛地挥出,刀光凛冽,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气势直朝林羽砍来。
林羽心中一凛,这戒刀的招式与寻常刀剑大有不同,它的刀法更为刚猛直接,每一刀挥出都似带着千钧之力,且那刀身的弧度使得攻击的角度变得颇为刁钻。 林羽不敢大意,灵活地移动脚步,侧身避开这凌厉的一刀,同时手中长剑顺势刺出,直取武僧的手腕,想要以此化解对方的攻势。
那武僧反应极快,手腕一转,戒刀瞬间改变方向,横着一扫,竟将林羽的剑招给挡了回去,紧接着又是接连几刀,刀刀紧逼,一时间林羽只能不断地闪躲格挡,寻找反击的机会。
在这一来一往的交手中,林羽渐渐熟悉了戒刀的路数,他发现这戒刀的威力不仅在于其刚猛的砍杀,更在于它那灵活多变的变招,往往看似简单的一刀,却能在瞬间变换角度与力度,让人防不胜防。
而自已若想要破招,就必须要预判对方的变招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那看似凶猛的刀势所震慑。
与持戒刀的武僧切磋完后,林羽又向使棍的武僧发起了挑战。那武僧手持长棍,步伐沉稳,一招一式尽显棍法的精妙。
长棍在他手中好似灵蛇一般,时而横扫千军,带起呼呼风声,让林羽难以近身;时而又直戳要害,精准狠辣,逼得林羽只能不断后退。 林羽在应对中发现,棍法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对距离的把控以及巧妙的借力打力。
只要掌握好与对方的距离,便能避开那威力巨大的棍击,同时还能趁着对方回棍的瞬间,利用剑的灵活去寻找对方的破绽,给予回击。
随后,林羽又与使用禅杖的武僧过了几招。禅杖沉重,可在那武僧手中却挥舞自如,每一次挥舞都好似能撼动周围的空气,极具压迫感。林羽起初有些吃力,毕竟禅杖的重量和攻击范围都让他难以轻易靠近。
但经过几个回合的摸索,林羽领悟到面对禅杖,不能与之硬碰硬,要凭借灵活的身法游走,寻找对方攻击时露出的空当,再以巧劲化解那沉重的力道,进而展开反击。
几场切磋下来,林羽虽耗费了不少体力,却感觉收获颇丰。他对这些不同的兵器在武学运用上有了更深的领悟,明白了每种兵器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克制之法,而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似乎也和自已一直思索的如何将虚无缥缈的念头融入武学之中有着某种相通之处。
他站在练武场上,微微喘着粗气,心中对武学的理解仿佛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于接下来继续探寻周边江湖势力以及那武学与念头之间的奥秘,也多了几分底气。
下午时分,阳光透过寺庙庭院里的树叶间隙,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林羽在寺庙中转悠了一会儿后,心中思索着上午听经时仍未解开的诸多疑惑,便决定独自去寻找那位讲经的长老,希望能从长老那里得到更深入的解答。
林羽沿着回廊,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长老居住的禅房外。他先是轻轻敲了敲门,不多时,屋内传来长老温和的声音:“是哪位呀?请进吧。” 林羽推开门,走进屋内,只见长老正坐在蒲团上,手中拿着一本佛经,见林羽进来,微微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和善的笑意,问道:“施主,今日怎会来此呀?”
林羽赶忙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长老,晚辈上午听您讲经,受益匪浅,只是心中仍有许多困惑之处没能想明白,所以冒昧前来,想向您请教一番,还望长老莫要嫌弃晚辈打扰了您的清净。”
长老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哪里的话,施主既有此向道之心,愿意来与老衲探讨佛理,这是好事呀,老衲高兴还来不及呢,何来嫌弃之说。施主但说无妨,老衲定会耐心为施主讲解。”
林羽心中一喜,赶忙在长老对面的蒲团上盘腿坐下,然后整理了一下思绪,将自已心中最困惑的几个问题一一说了出来。比如那“五蕴皆空”到底该如何去真正体悟理解,在尘世之中,人又该如何做到斩断诸般因缘,达到内心的清净无染等等。
长老听着林羽的问题,微微点头,先是夸赞了林羽思考之深,随后便开始耐心地讲解起来。他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结合着生活中的诸多实例,为林羽阐释那些深奥的佛理。
长老说道:“施主,这‘五蕴皆空’呀,并非是让咱们真的抛却这世间的一切,变得如那枯木一般毫无感知。而是要咱们明白,咱们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这世间万物,其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它们本身并无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就如同那水中月、镜中花一般,看似真实,实则虚妄。咱们若是能看透这一点,不被这些表象所迷惑,心便能渐渐趋向于空明自在了。”
说着,长老还拿起桌上的茶杯,比划着举例道:“就好比这茶杯,它由泥土烧制而成,有了这茶杯的形状,咱们才称之为茶杯,可若它破碎了,那它还是茶杯吗?所以呀,它不过是诸多因缘聚合而成的一个暂时的相罢了,咱们不应执着于它呀。”
林羽听得入神,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感觉长老这一解释,那原本晦涩难懂的佛理仿佛一下子变得清晰了许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了。
长老又接着讲起如何斩断因缘,达到内心清净的问题,他说道:“在这尘世之中,因缘错综复杂,想要完全斩断谈何容易呀。但咱们可以从自已的起心动念处入手,时刻觉察自已的念头,当发现自已被贪嗔痴等烦恼念头所牵绊时,便要试着用佛法的智慧去观照它,看清它的虚妄,让那正念升起,如此一来,便能渐渐不被因缘所缚,内心自然就清净了。”
林羽全神贯注地听着长老的每一句话,不时提出自已的一些疑惑和见解,长老也都一一耐心解答回应着。
两人就这般在禅房中,围绕着佛理探讨了许久,林羽只觉得自已仿佛在一片迷雾之中,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光亮,那原本对佛理的懵懂与困惑,也在长老的耐心讲解下,渐渐消散了不少。
就这样,林羽在寺庙里的日子过得规律且充实。每日听经、与武僧切磋、向长老请教,让他感觉自已无论是在武学感悟上,还是对佛理的认知方面,都在稳步地提升着。 这天下午,阳光依旧透过窗户,柔和地洒在长老禅房的地面上。
林羽又如往常一样,来到长老的禅房,向长老问询佛理相关的问题。两人先是就“慈悲喜舍”这一佛家用语的深层含义探讨了一番,长老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林羽频频点头,收获颇丰。 然而,聊着聊着,林羽心中一动,想起了自已曾经在蓬莱藏书阁研读道家典籍时,对老庄思想的一些困惑,便试探性地开口道:“长老,晚辈有个不情之请,晚辈此前也曾涉猎过道家的一些经典,对老庄的思想颇感兴趣,只是其中有些理念,晚辈一直理解得不太透彻。
今日正好向您请教佛理,不知能否也掺入些道家老庄的问题,劳烦长老帮忙解惑呀?” 长老听了,先是微微一愣,随后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说道:“哈哈,施主倒是涉猎广泛,佛道两家虽有所不同,但在诸多理念上也不乏相通之处,老衲虽对道家了解不及佛家这般深入,不过若是能帮施主答疑解惑,也是一桩美事,施主但说无妨。”
林羽心中一喜,赶忙说道:“长老,那晚辈就冒昧了。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讲究顺应自然,不刻意去干预世间万物的发展,可晚辈总觉得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把握那个度呀,怎样才算真正的‘无为’呢?有时候不作为会不会就成了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了呢?”
长老微微点头,思索了片刻后说道:“施主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这道家的‘无为’并非是让咱们什么都不做,消极度日,实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作为呀。它是让咱们顺应自然的规律,不逆着事物的本性去强行干预,就如同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是自然之序,咱们若要去违背这个顺序,刻意地改变,往往会适得其反。”
长老顿了顿,接着说道:“在世间为人处世时,所谓的‘无为’就是去除那些多余的、私欲的、违背自然的行为和念头,以一种平和、顺遂自然的心态去行事,看似没做什么大动作,实则是在遵循着大道,让万事万物都能在其该有的轨迹上发展,这才是‘无为’的真意呀。”
林羽听着长老的解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感觉自已以往对“无为而治”的理解确实太过浅显了。 接着,他又问道:“那庄子所讲的‘逍遥游’呢,说要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可这世间总有诸多束缚,人又如何能挣脱这些,做到真正的逍遥呀?” 长老轻轻一笑,说道:“施主,庄子的‘逍遥游’确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境界呀。这世间的束缚,多源于咱们内心的执念、世俗的观念以及各种利害关系。而要达到‘逍遥’,便是要打破这些内心的枷锁,超越世俗的眼界,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去看待万物。”
长老用手比划着,继续说道:“就好比那大鹏鸟,它凭借着大风之力,振翅高飞,翱翔于天地之间,它不拘泥于眼前的一方天地,心中有着广阔的天地,这便是一种逍遥的姿态。咱们人呀,若是能放下心中的贪嗔痴、功名利禄这些束缚,以一颗豁达、空灵的心去体悟这世间,那便能无限趋近于‘逍遥’的境界了。”
林羽一边听着长老的讲解,一边在心中细细琢磨,只觉得佛道两家的思想在这一刻仿佛交织在了一起,相互辉映,都给自已带来了许多新的启发。他与长老就着这些问题又探讨了许久,直到夕阳的余晖渐渐染红了天边,才意犹未尽地向长老告辞,带着满满的收获,缓缓走出了禅房。
又在这寺庙中度过了几日平静且充满收获的时光,林羽心里清楚,自已终究是肩负着崂山派的任务,不能在此久留,是时候告别,继续踏上探寻周边江湖势力的旅程了。 这日午后,阳光暖暖地照着寺庙的每一处角落,林羽像往常一样来到长老的禅房,只是这次,心中多了几分离别的惆怅。
长老见林羽进来,笑着招呼他坐下,说道:“施主今日前来,老衲瞧着你神色间似有别样心思呀,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林羽恭敬地行了一礼,略带不舍地说道:“长老,晚辈在这寺庙叨扰多日,承蒙您的耐心教诲,无论是佛理还是武学上,都让晚辈受益良多。只是晚辈还有未完成的使命,今日便是来向您告别的,往后怕是不能再时常向您请教了,心中着实不舍。”
长老微微点头,脸上依旧是那平和慈祥的笑容,说道:“施主既有要事在身,自当去做,这江湖之中,各有各的缘分与使命。你能在这几日与老衲一同探讨佛理,也是难得的机缘,老衲也很是欢喜。只望施主往后无论身处何方,都能秉持一颗正念之心,若遇到困惑,也莫要忘了今日所学呀。”
林羽赶忙应道:“长老放心,您的教诲晚辈定当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忘怀。此次离别,虽有不舍,但晚辈相信,日后若有机缘,定会再来向您请安、讨教的。” 两人又坐在禅房中,就着之前探讨过的一些佛理重点,再次交流了一番,长老还不忘叮嘱林羽在江湖行走要多注意自身安危,行事莫要冲动之类的话语,林羽都一一认真听着,不住地点头。
不知不觉,日头渐渐西斜,林羽知道不能再耽搁了,便再次向长老深深行礼,起身准备离开。长老也缓缓起身,将林羽送至禅房门口,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不舍。 林羽走出禅房后,又来到寺庙的前院,向主持以及其他相识的僧人们一一告别。
僧人们纷纷双手合十,为林羽送上祝福,愿他一路平安,诸事顺遂。 一切告别完毕,林羽来到寺庙外,解开拴在树上的马缰绳,翻身上马。
他最后回望了一眼这座宁静祥和的寺庙,心中满是感慨,在这里的日子,仿佛是这纷繁江湖中的一片净土时光,让他得以沉淀心灵、增长见识。
随后,林羽轻拍马颈,马儿听话地迈开四蹄,沿着那蜿蜒的道路缓缓前行。马蹄声哒哒作响,扬起阵阵尘土,林羽就此告别了寺庙,朝着未知的前方继续进发。
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在寺庙里的点点滴滴,那些佛理、武学领悟以及与众人相处的情谊,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让他对接下来要面对的江湖更加充满期待,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