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一百年的屈辱,就是我的一生

第251章 仓皇西狩(九)

加入书架
书名:
中华一百年的屈辱,就是我的一生
作者:
某不知名的中年老张
本章字数:
3468
更新时间:
2025-06-02

六月的济南城,空气沉得能拧出水来。巡抚衙门后堂的冰鉴丝丝冒着凉气,袁世凯只穿了件湖绸短褂,大马金刀地坐在太师椅上,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T他眼皮半垂,仿佛被这溽暑熬尽了精神。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退学归来的姜义真和王伯昭,垂手肃立在下首,青灰色的学生制服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黏腻得如同此刻堂上凝滞的气氛。

“回来了?”袁世凯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带着点河南腔的沙哑,像钝刀子刮过青石板。

“是,大帅。”两人齐声应答,喉头发紧。他们从长崎登船,一路颠簸回到天津,又马不停蹄赶来济南复命,心头揣着对前途未卜的迷茫。

袁世凯撩起眼皮,精光一闪即逝,退学是他要求的,但他也没问东洋的学业,只抛出三个问题,短促、冰冷,像三颗淬了火的铁蒺藜:

“康梁那伙子人,在日本忙活些什么?”

“孙文在横滨,又见了哪些人物?”

“日本陆军部那帮子参谋,私底下,怎么评点咱们肘子天津练的新军?”

姜义真心头一凛,王伯昭己踏前半步,条理清晰地低声回禀。他讲保皇党在海外如何筹款、演说,革命党如何串联、密谋,声音不高,却在死寂的堂屋里激起无形的涟漪。当他说到日本参谋私下评价驻津清军“器械尚可,然士气萎靡,指挥僵化,只稍微比绿营兵强,也是不堪一击”时,袁世凯摇扇的手倏地停住,宽阔的额角青筋隐隐一跳。堂内冰鉴散发的寒气似乎更重了。

袁世凯沉默着,厚重的眼皮重新垂下,遮住了所有情绪。他端起手边的盖碗,慢条斯理地撇着浮沫,瓷器相碰的轻响在死寂中格外清晰。过了半晌,他才放下茶碗,蒲扇又摇了起来,仿佛刚才那瞬间的凝滞从未发生。

“这次我叫你们回来,致使你们没有完成学业,想必你们心里肯定对我有怨言。此番事出紧急,想必你们也知晓了国内的情况,等国内的风波平息了,我让你们去德国,和段祺瑞一样去欧洲深造!”

“谢大帅栽培!”姜王二人齐齐单膝下跪,心中十分欣喜。

“嗯···”他喉头滚出一个模糊的音节,目光落在王伯昭身上,“我记得伯昭是山西太原府人氏?”

“回大帅,正是,家在太原城南小店。”王伯昭赶紧躬身。

“好!”袁世凯只吐出一个字,随即拿起案头一张早己备好的素笺。他取过一支小楷,蘸了墨,手腕悬空,落笔却极快,墨迹淋漓。写罢,他将墨迹吹了吹,对折,递给旁边的亲兵队长。那队长接过,快步走到王伯昭面前,将那纸片塞进他汗湿的手心。

王伯昭展开,借着堂外透进来的天光,只见上面两行遒劲的行楷:

“命尔二人即赴山西,密查两宫行在。探得鸾驾确息,速用电线禀报方位,切切。本督自当遣劲旅星夜接应,护驾周全。”

“两宫行在?”王伯昭猛地抬头,声音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抖,“大人是说……太后和皇上……己不在京畿?”

袁世凯的目光扫过他们震惊的脸,像鹰隼掠过荒原。“拳匪作乱,洋兵压境,京师己成危城。”他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两宫安危,系于社稷。此去晋地,山高路险,拳匪溃兵流窜,尔等须慎之又慎。探得消息,即刻用‘电线’禀报,只可禀于我处。” 他特别强调了“电线”二字,目光在姜义真脸上停留了一瞬。

“卑职领命!”两人压下心中惊涛,齐声应道。

出了巡抚衙门那扇沉重的朱漆大门,六月的热浪扑面而来,姜义真却觉得后背一片冰凉。他攥紧了那张仿佛带着袁世凯掌心余温的密令,翻身上马,忍不住低声问并辔而行的姜义真:“伯昭,如此重任,袁大人为何偏偏遣你我两个?”

王伯昭没有立刻回答。他勒住缰绳,回望了一眼森严的衙门口,那里石狮狰狞,卫兵肃立。他转过头,目光投向西北方,太行山脉青灰色的巨大轮廓在炽热的空气里微微浮动,像蛰伏的巨兽。

“因为,”王伯昭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洞悉的冷静,“袁大人麾下,真正懂得如何摆弄那‘电线’机钮,能把消息瞬间传过千山万水的,除了你我这两个在日本碰过发报机的‘退学生’,还能有谁?”

马蹄踏在济南城滚烫的石板路上,发出单调的嘚嘚声。他们必须立刻动身。姜义真深吸了一口灼热的空气,不再言语,猛地一夹马腹,骏马嘶鸣着,向着那片苍茫的群山奔去。把济南城的喧嚣、袁世凯莫测的眼神,连同那纸沉甸甸的密令,一同甩在身后。前路,是烽烟西起的三晋大地,是帝国最高统治者渺茫的踪迹,是他们两个渺小人物陡然卷入的巨大旋涡。太行山的影子,在蒸腾的地气中,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沉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