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苏盘没有自己突,而是右手甩腕将球弹向右路底角。
陈一白己然就位。新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旋弧,几乎没有丝毫偏离,稳稳落入他手。
三分线外,陈一白顺势起跳,出手干脆利落,球飞入篮筐,擦板而进!
球网的声音清脆如断弦,又像一声落笔。
“漂亮!”苏盘高声喝彩,脸上露出真正放松的笑容。
那一刻,他感觉整个人仿佛被新球重新唤醒。不是魔术,不是奇迹,是信任,是那种来自掌控感的信任——他知道每一次传球的路线,每一次弧线的终点,全都在自己的计划之内。
“这个球还行。”他朝段磊点点头。
“要不要我也换新鞋?”段磊半开玩笑地说。
“你换不换无所谓,你还没到挑工具的年纪。”苏盘回了一句,语气中带着些许调侃。
其实他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对球的挑剔,更是一种临近极限的预感。他需要每一样细节都完美配合,才有可能将自己撑到最后一秒。他没有再去看膝盖的反应,但内心却像有根细细的弦,紧绷着,一刻不敢松。
随着新球的加入,比赛节奏再次变得紧凑。他们的配合愈发默契,球在几人手中转得像飞快运作的齿轮。对方开始吃力,步伐间不再自如,动作也渐渐变得急促。
黎展多次尝试组织防守,却总是慢半拍。他一边大喊,一边自己扑到苏盘面前。
“你是不是用了作弊的球?”黎展喘着气,“怎么每一次都传得那么准?”
苏盘笑了笑:“不是球,是手。”
“你是手吗?你那是机关枪!”
球又在陈一白手中出手,再中。
观众席上掌声不绝于耳,那些看客己经不再拘泥于谁胜谁负,而是沉浸在这场老将与新锐之间火星撞地球般的比拼。
而苏盘,站在球场中央,汗水从额角滑落。他伸手抹去,眼神却更清明。
他知道,比赛尚未结束,他的身体也随时可能崩盘。但在这新球带来的重新节奏里,他仿佛再次年轻了一次,仿佛那些疲倦与隐痛,都被这个新球短暂掩盖。
他握着它,仿佛握着时间的最后一丝缝隙。
全场的气氛因为刚才几轮攻防变得火热起来,汗水的味道、鞋底摩擦地板的声音、偶尔有人倒地时发出的闷响,一切都让这场比赛仿佛正迈入高潮。但苏盘知道,这股势头还差一口气,还没有真正爆炸。
他需要一些节奏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他需要重新在局部空间里测试自己膝盖的反应。
“歇一轮。”他忽然扬声对全队说。
“歇?”陈一白一边喘气一边抬起头,“你要换人?”
“不是换人。”苏盘走回中圈,把球压在手里,“来一轮2对2。”
这一句话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了一下。
“2对2?”段磊睁大眼睛,“你这是要——”
“先短打,调整节奏。”苏盘点头,“不然打满全场只会拖死。我们试试小组配合,你我先来。”
段磊愣了半秒,但随即点头:“行,试试也好。”
“对面谁来?”苏盘环视了一圈。
“我们。”秦宇拉了吴子维走了出来,眼里闪着某种跃跃欲试的光芒,“你不是说这球好用?那就看看你跟段磊到底能不能配得上它。”
吴子维一边走一边甩手腕,低声说:“你可别太认真,他这轮是测试用的。”
“测试归测试,但我不想当背景板。”秦宇笑了笑。
西人站定,中场线自动成为了界限。苏盘让段磊拉开,从右路伺机切入。他则低头拍着球,像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静静地勘察对手的姿势、重心、眼神。
秦宇的目光很平静,但苏盘知道,那里面藏着的是完全的警惕。他们从小到大打过无数次对抗,每一个假动作、每一声吼叫,他们都能用眼神识破彼此的意图。越是熟悉的人,打起球来就越难取巧。
“别客气。”秦宇嘴角微勾。
“不会。”苏盘淡淡道。
球一拍,他突然变向,从左侧突破。吴子维立刻补上,但段磊几乎是同步启动,在肘区一闪而入,双脚离地的同时伸手接球,背身,转身,抛投!
唰——球应声入网。
“漂亮!”苏盘低喝一声。
“配合得不错。”段磊落地时喘着气,“感觉像一块拼图。”
“拼图能不能拼到最后,就看你能不能撑住。”苏盘拍了拍他肩膀。
对面发球,秦宇掌控节奏。他没有急于回应,而是沉着地运球到三分线附近,假意要自己突破,却在最后一秒把球从胯下穿给了吴子维。
苏盘己经看出意图,侧身扑上,但慢了一步。
吴子维双手持球,借着身体重量向里压了压,随后后仰出手。球在空中画出一道流畅弧线,划破空气中的闷热感,轻轻砸进篮筐。
比分一比一。
苏盘轻轻呼出口气,膝盖略有发紧,但尚未剧痛。他微微弯腰,再次控制球权。
“再来。”他低声道。
段磊点头,两人再次起手。这一轮苏盘不再主动,而是拖延节奏。他似乎在等待某个点位,而段磊也不急,只是轻巧游走于三秒区边缘,时而前顶,时而后撤。
秦宇的眼睛死死盯着苏盘的脚步,他知道,一旦这家伙用惯用的节奏点突破,下一步一定是极其刁钻的传球,稍有迟疑就会被打穿。
但这一次,苏盘并没有首接突破。他把球拍了三下,然后忽然一个回撤步,迅速拔起投篮!
秦宇判断稍慢,扑得不够及时。
球划出完美的弧线,在篮筐上方空中滑过,刷的一声入网。
“你这是老了不想跑了?”秦宇笑着问。
苏盘没说话,只是微微一笑。但他的心中却在默默衡量自己的状态——那一跳虽不高,但落地时膝盖的反应告诉他,它还能忍受。
还能,再打一轮。
对手再度控球。吴子维试图强吃段磊,但后者年轻体壮,又灵活得很,不仅顶住压力,还成功封住了上篮路线。秦宇不得不后撤重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