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大唐集团虽仅投资两千个亿,但却从大唐移民了上百万的良家子过来。
仅需支付他们极其低的工资,便能让他们在沧澜特区拼命地辛勤劳作,为特区建设添砖加瓦。
这也是为何沧澜特区的旅游产业被估值五千,乃至上万亿的原因。
一旦其投入运用,每年的净利润达到百亿,乃至数百亿应该问题不大。
另外投资五百亿的实业工厂,提供了数十万的就业岗位,但利润却着实不高。
除去往大唐运输物资的成本,每月利润也就十个亿左右,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大唐基金的数百个亿,虽投资了一些新兴科技公司。
可目前大多还处于发展阶段,回报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收益。
不过,这些科技公司潜力巨大,一旦取得技术突破,未来带来的收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这也就是目前现代整个大唐集团的现状。
为了掩护跟大唐之间的物资贸易往来,大量注资重资产,年利润约两百个亿左右。
“哼!一年才两百多个亿,也太少了点!”
面对李宽的调侃,李丽质却丝毫不领情,“去年华夏上市公司的总盈利己经达到了七八十万亿了。”
“我大唐帝国坐拥整个世界,年利润才两百个亿,这才哪儿到哪儿?”
很显然,身为大唐嫡长公主的李丽质对于大唐集团如今的盈利情况并不算满意。
“你呀!”李宽又撸了撸李丽质那傲娇的小脑袋,“心气倒是高得很呐。”
“不过,大唐那边如今面临的情况,的确也该干预干预了。”
“若是任由其还跟现在这样继续无序发展下去,虽最终也能缓步前进,不过却要经历诸多波折。”
“大唐那边经济发展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因为,突然暴增的生产力生产了过多的商品。”
“大唐的黎民百姓们手中却没有足够的钱去消费,市场供大于求,自然就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沼。”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难,主要路径无非三种,大基建、拉内需,对外贸易。”
李丽质歪着头,眼中满是好奇与思索,追问道:
“郎君,这大基建、拉内需、对外贸易,具体该如何操作呀?快给我细细讲讲。”
李宽微笑着缓缓讲解道:“先说这大基建,大唐地域广袤,可如今许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
比如道路,很多地方还是泥泞小路,这极大地阻碍了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
我们可以投入资金,大规模地修建宽阔平坦的道路,将各大城市、商镇连接起来。
还有桥梁,一些大河之上缺乏坚固的桥梁,使得两岸交流不便,修建桥梁也是当务之急。
另外,水利设施也至关重要。
兴修水利不仅能保障农业灌溉,减少水旱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还能为工业用水提供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被雇佣的百姓通过辛勤劳动也能获得丰厚的收入。”
“他们原本可能只是靠天吃饭的农户,或者是在小作坊里辛苦劳作却收入微薄的工人。
如今参与大基建项目,不仅能拿到相对可观的工钱,还能学到新的技能。
比如修路时,他们能学会如何平整土地、铺设路基;
建桥时,能掌握一些基础的建筑知识和技巧。
这些技能会成为他们未来谋生的资本。
即便大基建项目结束,他们也能凭借这些技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更好的工作。”
“如此一来,百姓们有了钱,生活条件改善了。
自然就有能力去消费更多的商品,大唐的经济自然就拉上去了。”
说完,他又话锋一转,“只不过……大基建意味着大投入。
如何尽可能地运用有限的资金来提升整个大唐的消费能力,需要细细筹划……”
李丽质听得入神,不住点头:“郎君所言极是。
这些基础设施一旦完善,大唐的运转定会更加顺畅。那这拉内需又该怎么做呢?”
李宽轻轻抿了口茶,接着说道:“拉内需,关键在于提高百姓的消费能力。
一方面,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税收,让百姓手中能有更多的余钱。
比如减轻商业税,鼓励商人扩大经营。
这样商品种类会更丰富,价格也可能更实惠,百姓自然更愿意购买。
另一方面,推行一些福利政策,像给贫困家庭发放补贴。
建立养老、医疗保障体系,让百姓没有后顾之忧,敢花钱、愿意花钱。”
“更甚至,要是朝廷足够富裕,完全可以首接给老百姓发钱消费……”
说到这里,李宽不等李丽质发现,自己就先乐了。
“这些方法在大唐实施好像都不太现实。”
“目前大唐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足,其他各方面条件也不成熟,并不足以支撑这些方案的实施。”
“最好的办法,或许就只能是通过提前规划好未来一年乃至五年的发展建设目标。”
“然后把所有老百姓都动员起来,给予他们基本温饱的同时,投入到各项建设与发展事务当中……”
“然后通过主导大集体之间的相互贸易来产生……”
说着说着,李宽突然发现,或许……历史的发展并非偶然,而是不同时代产生的必然选择。
李丽质却听懂了李宽的想法,“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只不过,想要把所有百姓有效组织起来可就太难了。”
“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来,大唐根本就没有那么强大的动员能力,能把所有百姓都组织起来从事生产。”
“除非……通过服徭役给工资的方式,可这样做的话却动了大唐的基本国策,恐难以实施。”
“不给工资的话,徭役的时间短还好说,时间过长的话根本难以为继。”
“二来,无论是下面的官员,还是世家大族、寒门、地主、乡绅、豪强,都不会让朝廷这般做的。”
“各地的衙门或许会担心权力被分散,影响自身利益,从而在执行过程中阳奉阴违,故意拖延或歪曲政策。
世家大族、寒门、地主、乡绅、豪强们,他们掌控着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在地方上有着深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