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为了降温,她每天去河边打水的次数增加了一倍。
除了饮用和做饭,她会将大量的河水泼洒在窝棚内外的地面上,利用水分蒸发来吸收热量。
她还在窝棚周围种植了一些生长快速的藤蔓植物,希望能尽快爬满墙壁和屋顶,形成一层天然的“隔热层”。
她甚至尝试在夜里将那口小铁锅灌满凉水放在“床”边,希望能带来一丝丝凉意。
为了对付蚊虫,她想尽了办法。她去山里采摘了大量的艾草、青蒿以及其他一些据说有驱蚊效果的野草。
一部分晾干后,每天傍晚就在窝棚内外点燃熏燎,用辛辣的烟雾驱赶蚊虫;另一部分新鲜的,则被她揉碎了涂抹在身上,或者悬挂在门口和角落。
效果虽然有限,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她还利用从张木匠那里换来的边角料和借来的工具,给那个巴掌大的小“窗户”装上了一个用细竹篾和纱布做成的简易纱窗,至少能挡住一部分飞虫。
在与酷暑和蚊虫艰难斗争的同时,林婉也没有忘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继续她的“事业”。
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山林里的物产也变得更加丰富。
虽然酷热让她进山的难度加大,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外出搜寻。
她惊喜地发现,雨水过后,山林里开始冒出各种各样的菌菇,有些是她前世就认识的可食用菌类,比如鸡枞菌、牛肝菌、青头菌等,这些可都是难得的山珍!
她还发现了一些适合夏天食用的、口感清爽的野菜和野果。
她将采集到的食材精心处理,一部分用于满足张木匠那越来越刁钻的胃口,另一部分则继续通过隐蔽的方式与江辰交易。
窝棚外那片小小的开垦地,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红薯藤蔓延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叶子在风中摇曳;她撒下的那些野菜种子,也纷纷破土而出,长出了嫩绿的幼苗。
虽然离收获还早,但这片小小的绿色,承载着她对未来的希望。
日子就在这种与天斗、与蚊虫斗、与贫瘠斗的忙碌和汗水中,一天天艰难地向前推进。
林婉感觉自己就像一棵被烈日炙烤着的向日葵,虽然时刻面临着干渴和枯萎的威胁,却始终倔强地朝着太阳的方向,努力汲取着每一份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能量。
炎炎夏日,是她独立后面临的第一道大难关。她不知道自己最终能否顺利闯过,但她知道,自己绝不会放弃。
因为每一次挥洒的汗水,每一次克服的困难,都在让她变得更加坚韧,更加强大,也离那个名为“自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酷暑一日胜过一日,窝棚里的闷热几乎让人无法忍受。
白天大部分时间,林婉都只能待在外面相对阴凉的地方,或者泡在河水里。这严重影响了她处理食材、制作食物以及修缮窝棚的效率。
山里常见的野菜也因为持续的高温而变得口感粗糙,难以入口。
她急需找到新的、耐热的、甚至能带来一丝清凉感的食材来源,来维持她的“生意”和基本生活。
同时,窝棚的加固工作也迫在眉睫。几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己经让那个简陋的茅草屋顶开始出现渗漏。
她需要更结实、更耐用的材料来替换和加固,仅仅依靠张木匠提供的那些边角料是远远不够的。
“竹子!”
一个念头忽然闪过林婉的脑海。
她想起刚搬来窝棚时,为了寻找水源而逆流而上,似乎在更远的山坳深处,看到过一片若隐若现的绿色。
村里老人也曾模糊地提到过,山后面有一大片野竹林,只是因为路途遥远且据说有蛇虫出没,所以鲜有人去。
竹子,性喜阴凉潮湿,竹林深处往往是天然的避暑之地。
而竹子本身,无论是鲜嫩的竹笋作为食材,还是坚韧的竹竿作为材料,都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宝贝!
这个发现让林婉精神一振!她决定,必须去那片竹林探一探!
她做了比以往更充分的准备。带足了饮用水和几个顶饿的野菜饼子,将镰刀和柴刀都磨得更加锋利,还在裤脚和袖口都扎了草绳,防止蛇虫钻入。
她甚至还特意采摘了一些据说可以驱蛇的草药,揉碎了涂抹在身上。
依旧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凉爽的清晨,林婉告别了她的“蜗居”,朝着记忆中山坳深处的方向,开始了新的征程。
通往山林深处的路,远比她想象的更加艰难。
没有现成的道路,只有被野草和灌木覆盖的、极其模糊的兽径。她需要不断地挥舞镰刀和柴刀,劈砍出一条通路。
茂密的枝叶遮天蔽日,林间光线晦暗,空气潮湿粘稠,仿佛凝固了一般。无处不在的蚊虫像轰炸机一样围绕着她,让她不堪其扰。
脚下是松软湿滑的腐叶层和盘根错节的树根、藤蔓,一不留神就可能滑倒或者被绊住。
她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脚下,更要留意草丛和树枝上可能隐藏的危险——蛇、蜈蚣、黄蜂,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汗水很快就浸透了她的全身,体力也在快速消耗。
有好几次,她都因为疲惫和对未知的恐惧而想要放弃。
但一想到窝棚里那令人窒息的闷热,一想到餐桌上日渐单调的野菜,一想到那个摇摇欲坠、急需加固的“家”,她就咬紧牙关,逼迫自己继续前进。
不知走了多久,当她几乎要累瘫在地的时候,耳边忽然传来了一阵不同于普通林木的、清脆悦耳的“沙沙”声,空气中也似乎多了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和独特的清香。
林婉精神一振,加快了脚步,拨开眼前最后一道浓密的藤蔓屏障。
眼前的景象,让她瞬间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艰辛,只剩下难以置信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