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第31章 乡试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福娃要科举!
作者:
大雨天天下
本章字数:
449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庆贺的日子定了下来。天热,王芳乐便往空间里钻,里面凉快些。王老五、王老六二人却是整天往山里跑,说是要多打点野味回来,也好招呼这些客人。

朝廷的人来的很快,这次来的是户部的一位官员,乃是从三品的高官,为的是那些蕃薯,把地里的蕃薯也全挖了以及家里地窑的,那些藤蔓也是不放过。

王芳乐倒是详细地把蕃薯要切块,沾点草木灰;藤蔓要扞插,同一块地两种方法三年要轮换一下;刚种下去时,七日内浇点人尿作为肥料,以后便不理会了;约莫百日便成熟;另外,要在霜冻前挖起来。

户部官员只给王家留了约莫一钧和二钧藤蔓,其他的便带走了。不过作为种子,足够了,便又在原地种植了下去。

唯一的好处便是那些官兵撤走了,方便家里人搞庆贺了。

七月十日,便是王芳乐高中廩生,家中要庆贺的日子,县里的大伯、大嫂和镇上的三婶、西婶都回来了,店都关门了,反正就歇业一天,关系不大。

王芳乐也不知家里怎么有这么多亲友,硬是被拉了出来灌了一些米酒,好在众人知道他年龄小,都是用的小杯,便是如此也是喝多了。

一个老头拿起一碗酒,说是他叔公辈,王芳乐不好喝一杯,只得拿起一碗酒,和他干了,知道要喝醉了,摇摇晃晃地想回去,赵盈盈连忙扶着他回房上床睡了。

王老六喝的都是家里的老酒,王芳乐回去睡了,来的众人都想王芳乐不好灌,王老六这个当爹的还不好灌吗?

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王考六也很快喝醉,倒在了酒席上,赵盈盈又把王老六扶回房睡觉。

办庆贺会的好处便是收到了不少礼,古代毕竟是个人情社会,礼物中米面粮油肉禽蛋什么都有,王芳乐便让大丫她们带回去不少。

一些镇里的富商虽然人没来,但礼物也送了。李先生作为老师也带了礼物过来,是一块砚台。

贵重礼物中,王老太太非要让王芳乐挑一个,王芳乐只好要了块玉佩,其它的贵重物品,王老太太便收了起来。

庆贺后,又是过了几日,一日晚饭后,王芳乐便说:“奶奶,父母亲和各位伯伯,乐儿明日便出发去省城参加乡试。”

赵盈盈顿时眼睛红了。王老太太倒是看得开,说道:“好好,乐儿的路要靠自己走,家里能给你的帮助有限。”

说罢,众人开始吃饭。

次日一早,王芳乐便带上干粮,来到县城,县城有水路到省城,而且是首达,不用转,甚是方便。

到了县城,又去了趟景观酒楼问了德叔,但孙衍却还是没回来,看来是出事了,只是不知哪里出的事,安永府和川上府都有可能。

到了码头,找了个船家,约好明早出发,谈好了价格,便回到铺里,和大伯大婶说了明日走。

次日,在带上干粮后,和大伯大婶打了个招呼,便走了,来到码头,便见到昨日所约的船家,上了船,不久后,便是见到二个身着绸缎,估计也是秀才的人上了船。

王芳乐只觉船身一抖,船便己启动,行程中,这两人一个姓欧阳,一个姓方,果然是秀才,这两人见王芳乐也是身着绸缎,知道是新科廩生后,便有意攀谈起来。

而王芳乐也乐得有人谈话,这样一来,三人谈谈说说,三天两夜后,便到了省城。

到了省城,三人见甚是谈得来,便一起在客栈中投宿,为了更好地温书,三人要了三个房间。

次日,三人去了贡院,也算是陪着王芳乐熟悉场地,因为举人便在各省贡院举行,共三场,每场均是封闭三天,分别在8月9-11日、12-14日、15-17日举行。后二场须前晚入场。

三人去了贡院后,在城中随意走了走,王芳乐见果然不愧是省城,不是各地可比。

欧阳、方二人倒是来过,也没什么可感慨的,闻言便是相视一笑,二人主要是陪王芳乐走走,也是一路交流,听说来的是皇帝钦派两名主考官(一正一副),一位是翰林院侍讲,另一位吏部郎中。

回到客栈堂食后,让小二上了饭菜,吃完后,便入房温书,此时己近八月,过上些时日便要开考了,王芳乐三人倒也不敢大意。

王芳乐连续温书几天后,没有惊动二人,便出门走走,吃点小吃,再回到客栈温书。

如此到了9日,这日丑时,三人便带上干粮,去了贡院,准备三天的考试。

丑时到了贡院,各项搜检花了一个时辰,才进了贡院。估计正副主考官,河东省的巡抚等官员便在明远楼上了,巡抚主要负责考场纪律。

辰时,考卷发了下来,王芳乐一看,第一场考经义题,这一场如考不好,后面第二三场答的再好,也是无望举人了。

果然,举人比秀才试题难的一星半点。

第一天,西书一题,五经题三选一;相当于前世写博士论文二篇,且限时完成,不能有错字。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三代之治与变法损益。(不少于600字)考的就是以经义的理解,是基础题,如何破题这一句圣人言甚是关键,如果破题都错了,后面就不用看了。

王芳乐想了半晌,方始写下:齐之俗功利,鲁之政近古,然皆未臻大道。圣人此言,非谓复古,乃示变法当以渐也。

第二天,论判诏诰,共三题,这考的却是实务。

第一题:唐代藩镇与明代卫所兵制衰败同异,这一题对于古人或许难,但对于信息大爆炸时代过来的王芳乐却是不难。

相同点是什么?皆因土地兼并,而不同的是什么?唐边军近50万,而仍然亡了,只能说明将领过于骄纵;明呢,坏在吃空饷,皇帝以为百万大军,却只有40万,一半都不到,不亡都没天理了。

想好了,就用文言文写了出来,然后誉抄,酉时必须交卷。

第三天:考的却是时务策论。

“滇铜京运何以杜沿途侵耗?”

传统陆运,运输成本太大,仔细审题后,王芳乐给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是改为漕运,经红河水运至安南海防,再转为海运。不过也不是弱点,且仅适用于滇东,滇西仍然要陆运。

三天后,众人离场出来,无不精神大损,需要休息再进行第二场的考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