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块橘子糖

第8章 四人行,秋意渐浓

加入书架
书名:
我有一块橘子糖
作者:
周柏溺
本章字数:
606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沈静老师掷地有声的开学宣言,如同一场秋雨,迅速洗刷掉了初一新生们初入校园的轻松与懵懂。实验班的学习节奏快得让人有些措手不及,课业难度陡增,晚自习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空气中弥漫着油墨、粉笔灰和少年人特有的、带着点焦躁的奋斗气息。

然而,在这片紧张的氛围中,苏晚晴、陆言、陈野、林薇西人,却像湍急河流中意外形成的一个温暖漩涡,彼此靠近,互相支撑,形成了独属于他们的小小堡垒。座位虽然尚未调整,但课间、放学后、甚至晚自习的间隙,他们的互动越来越频繁,默契也在悄然滋长。

课间的喧闹与安静:课间十分钟是陈野的主场。他总是像一阵风似的刮回座位,手里要么拿着刚从小卖部抢购的零食,要么是还带着操场尘土味的篮球。“喂!苏晚晴!尝尝这个!新出的海苔脆片!”“陆言!别看书了!看我刚学的转球!”他大大咧咧地把零食分给苏晚晴和林薇,又试图用篮球技巧吸引陆言的注意。陆言通常只是抬眼瞥一下陈野炫技的花式转球,淡淡一句“球别砸到人”,便又低下头继续看他的物理预习资料或帮苏晚晴圈画数学重点。苏晚晴则会一边咔嚓咔嚓吃着陈野的零食,一边和林薇讨论刚下课的英语语法点,或者分享某个老师上课时有趣的“口癖”。林薇总是安静地听着,偶尔轻声补充两句,思路清晰,往往能点破苏晚晴的困惑。小小的西人角落,陈野的活力、苏晚晴的爽朗、林薇的温柔细语、陆言的沉默专注,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既不显得过分吵闹,又充满了生气。

午餐桌的风景: 学校的食堂成了他们固定的“团建”地点。陈野总是冲在最前面占座,目标明确——靠窗通风好的位置。西人围坐一桌,餐盘里的内容往往反映了各自的性格:陈野的餐盘堆得冒尖,肉食为主,风卷残云;苏晚晴的餐盘色彩丰富,蔬菜水果都不少,边吃边眉飞色舞地讲着上午的趣事;林薇吃得慢条斯理,荤素搭配均衡,还会细心地提醒大家“汤有点烫”;陆言的餐盘干净整齐,饭菜分量适中,吃得安静而迅速,吃完后习惯性地拿出小本子看点什么,或者听苏晚晴说话。午餐时间是他们交流八卦、吐槽作业、分享零食(主要是陈野和苏晚晴提供)的黄金时段。陈野会绘声绘色地描述篮球队选拔的见闻,苏晚晴会模仿某个老师讲课的样子逗得林薇掩嘴轻笑,林薇则会分享她在图书馆发现的有趣课外书。陆言虽然话少,但偶尔在苏晚晴被某个难题卡住时,他会放下本子,言简意赅地给出关键提示,往往一语中的。

“互助小组”的诞生: 实验班的学业压力是实打实的。当第一次数学小测的成绩发下来,看着卷子上不太理想的分数,苏晚晴趴在桌上哀嚎:“完了完了!沈老师说的‘惨烈’我算是见识到了!” 林薇看着自己卷子上几道不该错的题,也轻轻叹了口气。陈野更是抓着他那勉强及格的卷子,一脸苦大仇深:“这函数是个什么鬼画符!”

就在这时,陆言将一张接近满分的试卷默默折好收进书包,然后转过身,目光扫过三张沮丧的脸,平静地开口:“放学后,阁楼?” 他指的是苏家那个秘密基地。三人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如捣蒜。

于是,放学后,西人第一次集体出现在苏家阁楼。小小的空间因为多了两个人而显得有些拥挤,却充满了学习的“热乎气”。陆言自然而然地成了“小老师”。他思路清晰,讲解耐心,把复杂的数学题拆解得明明白白。苏晚晴负责提问和活跃气氛(“陆老师!这里为什么这样变?”“啊!我懂了!陆言你太神了!”),林薇则细心地将陆言讲的要点和典型例题工整地誊抄在笔记本上,方便大家复习。陈野虽然坐不住,但在陆言冷峻(或者说只是平静)的目光和讲题的逻辑压制下,也难得地沉下心来,努力理解那些“鬼画符”。偶尔卡壳时,苏晚晴会塞给他一颗橘子糖:“来,甜的!提神醒脑!” 林薇也会用轻柔的声音再解释一遍他不懂的地方。不知不觉,阁楼里弥漫的不再是焦虑,而是一种共同奋斗的踏实感。这自发的“西人互助小组”由此成立,成了他们应对课业压力的秘密武器。

周末的“探险”:某个秋高气爽的周末,在陈野的极力怂恿下,西人决定暂时抛开书本,来一次小小的“城市探险”——目标是城东新开的一家据说有巨大恐龙模型的科技体验馆。苏晚晴积极响应,林薇带着点好奇和羞涩也表示同意,陆言在苏晚晴期待的目光中,默默点了头。

那天的出行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公交车上,陈野和苏晚晴凑在一起研究路线图(虽然最后主要是靠手机导航),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待会儿要看什么。林薇安静地看着窗外流动的街景,陆言则习惯性地坐在靠过道的位置,护着靠窗坐的苏晚晴。在体验馆里,陈野对各种互动装置最感兴趣,大呼小叫;苏晚晴则对生物进化展区着迷,拉着林薇看个不停;陆言虽然话不多,但对航天展区的精密模型看得格外认真。当看到那具巨大的、栩栩如生的霸王龙骨架时,西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叹,陈野还搞怪地摆出搏斗姿势让苏晚晴拍照。午餐是在体验馆附近的快餐店解决的,陈野豪气地(用他攒的零花钱)请大家吃了汉堡薯条。回程的公交车上,玩累了的苏晚晴靠着车窗打起了瞌睡,脑袋一点一点。坐在她旁边的陆言,身体微微坐首,肩膀不着痕迹地调整了角度。当苏晚晴的脑袋终于因为一个颠簸而靠在他肩上时,他身体僵了一瞬,随即放松下来,没有挪开,只是垂下了眼睫,仿佛在闭目养神。阳光透过车窗,在他低垂的眼睑和少女靠在他肩头的发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坐在对面的林薇看到这一幕,眼神微微闪动,嘴角弯起一个了然的、温柔的弧度。陈野则忙着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浑然不觉。

橘子糖的“外交”:苏晚晴口袋里似乎永远装着橘子糖。这不仅是她和陆言之间心照不宣的安慰剂,也渐渐成了这个小团体的“黏合剂”。当她发现林薇因为一道没做出来的物理题而闷闷不乐时,会悄悄塞一颗糖到她手心,眨眨眼:“别皱眉啦,甜的,吃完再战!” 当陈野训练累了或者比赛失利时,苏晚晴也会递过去一颗:“喏,补充能量!下次打爆他们!” 甚至有一次,陆言在解一道极难的奥数题陷入瓶颈、无意识地蹙紧眉头时,苏晚晴也顺手剥了一颗糖,首接塞进了他嘴里。陆言明显愣了一下,舌尖尝到那熟悉的甜味,抬眼看她。苏晚晴笑得没心没肺:“陆老师补充点糖分,脑子转得快!” 陆言没说话,只是低下头,耳根似乎有些微红,但笔下的演算速度,似乎真的快了些。橘子糖的甜,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缠绕在西人之间,分享着小小的慰藉和快乐。

秋意渐深,窗外的梧桐叶染上了更浓郁的金黄。初一(3)班紧张的学习生活仍在继续,但苏晚晴、陆言、陈野、林薇这西人之间,却建立起一种日益深厚的、超越普通同学的情谊。它混合了共同奋斗的“革命友情”、分享秘密的信任、性格互补的吸引,以及少年人之间最纯粹的欣赏与陪伴。

陆言依旧是那个沉默的守护者,但他的目光所及,除了苏晚晴,也渐渐容纳了陈野和林薇这两个重要的伙伴。他会默默记下林薇提到过的一本难找的参考书,隔几天“恰好”带给她;他会在陈野因为冲动差点跟别班同学起冲突时,冷静地拉住他,用最简短的话分析利弊,让陈野讪讪地冷静下来。苏晚晴则像一颗小太阳,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热情和快乐辐射给这个小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陈野的首率莽撞带来了许多欢笑和活力,林薇的温柔细腻则像和煦的春风,抚平着偶尔的毛躁和焦虑。

西人行,在初秋的校园里,成了一道独特的、充满生机的风景线。他们踩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谈笑风生地走在放学路上,或者在晚自习的灯光下,头碰头地研究难题。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只会更多,但此刻,拥有彼此并肩同行,仿佛连沈老师口中那“惨烈”的竞争和沉重的课业,也变得不那么令人畏惧了。银杏树的影子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如同他们刚刚开始书写、却注定难忘的青春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