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子走上前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好奇。这个男子是工地的投资方,今天正好来视察,没想到遇到了这样的突发事件。
顾千寒。简短地回答,眼睛还盯着被抬上救护车的伤者,脸上满是关切。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那是因为吸入了太多灰尘,但依然坚定有力。
我是这个项目的技术顾问李教授。男子递上名片,你的冷静和勇气令人印象深刻。我看你刚才用的救援方法很专业,学过结构工程?
顾千寒摇摇头:只是看过一些书。
李教授注意到不远处那本掉落的物理课本,弯腰捡了起来。书页间密密麻麻的笔记让他挑了挑眉:这些都是你自学的?
嗯,顾千寒接过书,有些不好意思地擦了擦封面上的灰尘。
李教授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想上大学吗?
顾千寒愣住了,仿佛没听懂这个问题。上大学?这个梦他早就不敢做了。
三天后,顾千寒站在了李教授的办公室里,手里捏着一份入学通知书,手指不自觉地颤抖着。
我...我真的可以吗?他声音干涩,眼睛盯着纸上 海州大学建筑工程系几个字,仿佛那是什么神奇的咒语。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我己经和学校谈好了,你作为特殊人才被录取。学费和生活费我会资助,你只需要专心学习。
顾千寒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眼眶发热。他想起了病床上的奶奶和正在读高中的妹妹,想起了爷爷临终前对他说一定要读书的嘱托。
为什么帮我?他终于问出了这个盘旋在心头多日的问题。
李教授的目光落在办公室窗外的校园:三十年前,我也曾是一个穷小子,是一位老师给了我改变命运的机会。现在,我只是把这份善意传递下去。他转向顾千寒,而且,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那天你在工地的表现,证明你不仅有勇气,还有智慧和判断力——这正是优秀工程师最需要的品质。
离开办公室时,顾千寒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站了很久。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学生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自行车铃声清脆悦耳。这一切对他来说如此陌生又如此美好。
他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当听到奶奶喜极而泣的声音时,他仰起头,不让眼泪流下来。
奶奶,我会成为最好的学生。他轻声承诺。
开学第一天,顾千寒穿着唯一一套像样的衣服——一件浅蓝色衬衫和黑色西裤,站在宿舍楼前。衣服是李教授送的,虽然不太合身,但己经是他穿过的最好的衣服了。
306室...他核对了一下门牌号,轻轻敲门。
门猛地被拉开,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瘦高男生探出头来:新室友?进来吧!我是陈俊,计算机系的。
宿舍里还有一个人,正躺在床上玩手机。见顾千寒进来,只是懒洋洋地抬了抬手:林远,也是计算机系的。
顾千寒放下简单的行李——一个旧背包和一个编织袋,里面装着几件衣服和一堆旧书。顾千寒,建筑工程系。他自我介绍道,声音不大但清晰。
哇,建工的!陈俊推了推眼镜,听说你们专业特别难,全是数学和物理大神。
顾千寒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整理着自己的床铺,动作利落而有条理。
这时只听见哐当一声,门开了,一个穿着时尚,戴着耳钉留着长发的少年,一看就知道是个富二代,大家好,我叫韩丞丞,文学系。请多多指教!
你以前是哪所高中的?林远突然问道,眼睛打量着顾千寒洗得发白的衬衫。
顾千寒的手停顿了一下:我没上高中。
宿舍里突然安静下来。陈俊和林远交换了一个眼神。
那你...怎么考上海大的?林远坐首了身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
顾千寒平静地继续铺床:特殊录取。
哇哦~韩丞丞跟着起哄拖长了音调,眼神变得意味深长,有关系啊。
顾千寒没有解释。他知道自己的背景在这些人眼中会显得多么格格不入,但他不在乎。能坐在这里,己经是命运的恩赐。
第二天来到教室开始了大学的第一堂课,有点兴奋也有点紧张。建筑工程系的课程比顾千寒想象的还要难。虽然他自学过高中物理和数学,但大学的专业课程完全是另一个层次。第一周的《结构力学》课上,教授讲的内容他有一半听不懂。
完了,我是不是不该来这里?下课后,顾千寒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盯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却毫无头绪的公式,第一次感到了挫败。
遇到困难了?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顾千寒回头,看到李教授站在门口。
我...跟不太上,老多都看不懂,。顾千寒老实承认,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笔。
李教授走过来,翻了翻他的笔记:你知道我第一年上大学时,《结构力学》考了多少分吗?
顾千寒摇摇头。
38分。李教授笑了,但我毕业时,这门课是全班最高分。学习不是短跑,是马拉松。
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入门教材递给给顾千寒:从这本开始,把基础打牢。有什么问题随时来找我。
那天晚上,顾千寒在图书馆待到闭馆。回到宿舍时,陈俊和林远正在打游戏。
哟,学霸回来了。林远头也不回地嘲讽道,听说你今天在课堂上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
顾千寒没理会,径首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打开台灯继续学习。
装什么勤奋。林远小声嘀咕,却被陈俊捅了一下。
凌晨两点,当宿舍终于安静下来,顾千寒还在灯下苦读。他的眼皮沉重得像灌了铅,但脑海中那些原本混乱的概念正在一点点变得清晰。
原来是这样...他轻声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久违的、纯粹求知的快乐。
接下来的日子,顾千寒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知识。他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食堂最便宜的馒头和免费汤成了他的主要食物,但他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