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二年,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持续数年的困难时期终于显露出结束的迹象,在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引导下,国民经济如解冻的江河,开始缓缓复苏。社会上那种长期紧绷的空气,也似乎被这股暖流悄然融化,人们的眉宇间,渐渐舒展开久违的平和。
这股象征着“通达安泰”的春风,同样吹进了江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魏进事件的尘埃落定,不仅未曾波及黄建国,反而让他因祸得福。他在风波中所展现出的那种超越个人利害的冷静、坚守原则的客观以及敢于担当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从学校领导到普通同事的普遍敬重。他在“履”卦中所践行的每一步“素履”之道,此刻都化作了坚不可摧的基石,使得他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无形中变得更加坚实与广阔。
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早己将根扎稳的人。
新学期伊始,为响应上级关于“教育改革”的号召,学校决定成立一个“教学改革试点班”,意在探索一条更高效、更具时代精神的教学新路。这个在当时被视为“先行先试”的重任,几乎毫无悬念地落在了黄建国的肩上。他被正式任命为试点班的总负责人,全权统筹语文、数学、物理等核心学科的教学改革工作。
黄建国深知,任何一项改革,其成败的关键,从来不在于一人之智,而在于众人之心。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易经·泰卦》的初九爻辞:“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拔茅茹,以其汇”,这句爻辞的意象生动而深刻。田间茅草,根系相连,盘根错节,拔起一根,往往会带起一片。这正是君子行事应有的智慧:要像拔茅草一样,将那些志同道合、根基相连的人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休戚与共、力量同向的坚固集体,以此为基础向前推进(征),才能获得最终的吉祥(吉)。
他没有急于搭建一个华丽的空架子,而是如同一位经验老到的农人,在自己熟悉的这片“田地”里,精心挑选着那些根系扎实、心怀热忱的“茅草”。他亲自登门,促膝长谈,不谈空泛的口号,只聊具体的教学困惑;不画遥远的蓝图,只分享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他的真诚、务实与那份深植于心的教育理想,如同一股无形的磁力,深深吸引并打动了那些真正想做些事情的骨干教师。
很快,一个以黄建国为精神纽带的教学改革小组便宣告成立。语文组的李老师,教学功底深厚,一手遒劲的板书被誉为“活字帖”;数学组的王老师,逻辑思维缜密如发,总能将复杂的公理用最生活化的语言讲透;英语组的张老师,思想活跃,发音纯正,敢于在课堂上引入西方报刊的原文片段……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如今,被黄建国这只有力的手“拔”了起来,根系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内生动力与强大战斗力的集体。
“征吉”的局面,几乎是水到渠成般地迅速打开了。
在黄建国的统筹下,试点班一扫过去那种沉闷刻板的“填鸭式”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思想碰撞的火花。语文课上,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分组排演《屈原》这样的历史剧,在激昂的台词中体会家国情怀;数学课上,王老师带着学生们用三角函数去测量操场旗杆的高度;而物理课,更是成了最受欢迎的课程,因为大部分时间,学生们都在实验室里,亲手组装矿石收音机,验证着电磁学的神奇。
全新的教学模式,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求知欲的闸门。他们的学习热情被空前激发,成绩自然也随之突飞猛进。在几次全市范围的联考中,试点班都以绝对优势独占鳌头。江州师范学院附中的“教改试点班”,迅速成为了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上级部门的肯定与表彰纷至沓来。
然而,在这片赞誉与鲜花织就的“安泰”景象之下,黄建国的心弦,却始终有一处保持着冷静的紧绷。他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核心使命——守护“龙脉”。在“拔茅茹”的过程中,他的目光一首在不动声色地留意着一个人。
那是一位名叫钱宇的物理老师。钱老师三十岁出头,平日里沉默寡言,几乎从不参与同事间的闲聊,总是独来独往,像一个游离在集体之外的孤岛。但他对工程技术领域,却拥有着一种近乎天才的首觉和惊人的洞察力。不久前,学校那台老旧的锅炉出了故障,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捣鼓了三天三夜都束手无策,最后还是钱宇在旁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递上了一张随手画的结构图,指出了一个所有人都忽略了的设计缺陷,问题迎刃而解。
黄建国敏锐地感觉到,钱宇的沉默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以查阅教职工档案为名,不动声色地调出了钱宇的资料。在“家庭出身”那一栏,赫然写着“旧职员”三个字。这是一个在当时极其敏感的身份标签,足以压得任何人抬不起头来。黄建国的心中,一个大胆而清晰的猜测浮现出来:这位看似孤僻的物理天才,极有可能就是“守护名单”上,那个需要自己去团结、去激活、去保护的关键人物。
他开始有意识地、用一种不露痕迹的友善,去接近钱宇。在教研会上,讨论到专业性极强的问题时,他总会特意点名:“这个问题,我想听听钱老师的看法,他在这个领域是我们的专家。”并总是在钱宇发言后,给予最真诚、最精准的赞扬。在生活中,他会借着讨论教学问题的机会,关心钱宇的近况,看似随意地问一句:“家里最近都还好吗?有什么困难可千万要跟组织说。”
黄建国深知,信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春风化雨般的耐心与智慧。他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园丁,在“拔茅茹”以壮大集体力量的同时,也发现了一株被寒霜压抑的珍贵兰草。他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动,为这株兰草撑开一把无形的保护伞,为他驱散周围的寒意,让他能在最合适的时机,毫无顾忌地绽放出那惊人的、关乎国运的光彩。
“泰”卦的开篇,是“征吉”,是万物通达的祥和之景。但黄建国比任何人都明白,真正的“安泰”,从来都不是静态的享受,而是一种动态的守护。在这片看似平坦的土地之下,永远有需要他去守护的根脉,在黑暗中默默地、坚韧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