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5章 或跃在渊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4480
更新时间:
2025-07-06

一九五零年,夏。

平静的日子,被一声惊雷打破。

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让整座城市沸腾了。广播里,激昂的战报声此起彼伏;报纸上,头版头条都是关于战争的报道;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地讨论着战局,脸上写满了忧虑和愤怒。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夜之间,这座以生产和建设为主旋律的城市,再次弥漫起了战争的硝烟味。工厂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鸣,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物资;学校里到处都是学生们用鲜血写下的请愿书,他们争相报名参军,要奔赴前线。每一个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彻底点燃,汇聚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市立一中的校长王德甫,也再次穿上了他那身珍藏己久的、挂满功勋的军装。他独臂的身影,在全校师生面前,显得无比高大,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岁月。

这天下午,他把黄建国叫到了办公室。

“建国,你都知道了吧?”王德甫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场老兵特有的嘶哑和兴奋,他的独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知道了,校长。”黄建国点点头,他的心也随着这股热潮而激荡。

“好!”王德甫重重地一拍桌子,发出“砰”的一声,“我准备给军区打报告,请求归队!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上阵杀敌!你呢?你是什么想法?只要你点头,我马上把你我的报告放在一个信封里,递上去!以你的本事,回到部队,至少是个主力师的师长!”

王德甫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火焰。在他看来,黄建国这样天生的将才,理应回到最需要他的战场上去,那里才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

黄建国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回到部队?重返战场?

这个念头,像一团烈火,瞬间点燃了他骨子里的军人热血。他仿佛又听到了冲锋的号角,闻到了炮火的味道,看到了战友们并肩作战的身影。保家卫国,马革裹尸,这是一个军人最高的荣耀,也是他曾经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他几乎要脱口而出那个“好”字。

然而,就在话到嘴边的那一刻,他想起了自己“潜龙勿用”的誓言,想起了那个比他生命更重要的秘密,那份沉甸甸的名单,以及那个不为人知的承诺。他知道,一旦他重返战场,那个秘密就可能暴露,那个承诺就可能无法兑现。

他的心,陷入了天人交战。

这,便是“或跃在渊”的抉择。

“跃”,是重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去建功立业,实现一个军人的价值,去享受那份属于英雄的荣耀。

“在渊”,是继续潜伏于这片看似平凡的田野,去守护一份不为人知的责任,完成一个隐秘的承诺,去承受那份不被理解的孤独。

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关乎个人前途,更关乎国家命运。

那一夜,黄建国彻夜难眠。

他破例地,从床下的暗格里,取出了一个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木盒。盒子里,没有金银,只有一把寒光闪闪的旧军刀,刀柄上刻着他曾经的番号,以及那个神秘的黄铜罗盘,罗盘的指针在黑暗中似乎闪烁着微光。

他反复擦拭着军刀,刀身上映出的,是他自己坚毅而矛盾的脸。那张脸上,写满了挣扎,也写满了责任。月光下,他又拿起了那个罗盘,将它放在一张摊开的中国地图上,指针在东北的方向,微微颤动,仿佛在指引着某种方向。

他推演着战局,也推演着自己的人生。去,还是留?他反复权衡着利弊,思考着哪一种选择,才能对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

首到天色微明,窗外传来第一声鸟鸣,他才终于做出了决定。

他收起了军刀和罗盘,将它们重新藏好。然后,他找到了王德甫。

“校长,我想好了。”黄建国的声音平静,但眼神无比坚定,仿佛经过了一夜的洗礼,变得更加清澈,“我不走了。”

王德甫愣住了:“为什么?!”他的脸上写满了不解和惋惜。

“因为,这里有我更重要的阵地。”黄建国看着窗外,操场上,学生们正在出早操,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在晨光中显得格外耀眼,他们就是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前线需要英雄去冲锋陷阵,但后方,也需要有人来固本培元。如果说前线是国家的‘矛’,那我们这里,就是国家的‘盾’。只有盾够坚固,矛才能无所畏惧,才能所向披靡。”

他没有说出那个秘密,但他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他知道,他的使命,不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而是在后方默默守护,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栋梁,为那个秘密的揭开,做好铺垫。

王德甫沉默了。他从黄建国的眼神里,读到了一种超越个人荣辱的、更宏大的担当。他不再追问,只是重重地拍了拍黄建国的肩膀。

“好!我明白了!我尊重你的选择!”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充满了敬意。

那天上午,黄建国走上讲台,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题为《国之基石》的公开课。

他没有讲激昂的口号,也没有讲战争的残酷。他只讲了都江堰,讲了郑国渠,讲了那些在历史上,看似没有金戈铁马,却奠定了国家千年基业的伟大工程。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这些工程如何滋养了土地,如何造福了人民,如何让一个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他告诉学生们,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不仅仅是前线的将士,更是后方每一位努力生产的工人,每一位辛勤耕种的农民,以及每一位,能够为这个国家培养出下一代栋梁的老师。

“今天,我们每多生产一吨钢,前线的战士就多一分胜利的保障。”

“今天,我们每多学好一个知识,未来,我们的国家就多一分强大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的阵地!这,就是我们的战争!”

他的声音,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他们眼中闪烁着光芒,那是被点燃的希望和责任。

他选择了“在渊”,但他用自己的方式,跃出了另一种同样壮丽的人生轨迹。他知道,他的选择,是为了更长远的未来,为了那个终将揭开的秘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