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13章 黄裳元吉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6630
更新时间:
2025-07-06

一九五一年,春。

漫长的冬季终于过去,春风吹拂,冰雪消融。这座重工业城市,在春日的阳光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街头巷尾,人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脚步变得轻快起来。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更加有力,校园里的花朵也次第开放,红的似火,白的如雪,争奇斗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黄建国依旧在三尺讲台上,用他特有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述历史。他的课堂,依然是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刻。他讲到历史上的变革与发展,讲到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的话语中,总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历史的洪流,正带着他们驶向光明的未来。

“《易经》坤卦的第五爻,叫做‘黄裳元吉’。”黄建国在课堂上解释道,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黄裳’,是说黄色的下衣,象征着谦逊、柔顺和居于中位。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代表着大地,而下衣则意味着低调、不显眼。‘元吉’,是说这是最吉祥的。它告诉我们,一个君子,如果能做到谦逊柔顺,居于中正之道,不争不抢,默默奉献,那么就能获得最大的吉祥,因为他顺应了天道,也赢得了人心。”

他知道,这句爻辞,正是他当下处境的真实写照。经过一段时间的“括囊”,黄建国在学校里赢得了更深的尊重。他的谦逊、正首和学识,让他在同事和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那些暗中观察他的人,似乎也渐渐放松了警惕,或者至少,没有再发现任何“异常”,因为他表现得太过“正常”,正常到让人无法怀疑。

黄建国的生活,也在这份“元吉”中,迎来了新的转机。

他与林素音的感情,日益深厚。他们会在课间一起散步,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分享彼此对教育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林素音的温柔和善良,像春日的阳光,温暖着黄建国那颗长期“潜伏”的心,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慰藉。他发现,在她面前,他可以暂时卸下伪装,做回那个纯粹的黄建国。

一天傍晚,黄建国和林素音在学校的操场上散步。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像两棵依偎在一起的树,在金色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温馨。微风吹过,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黄老师,您知道吗?我第一次见到您的时候,就觉得您和别人不一样。”林素音突然开口说,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真。

黄建国心中一动,他知道,林素音的敏锐,常常能触及他内心深处,仿佛她能看透他所有的伪装。

“哦?有什么不一样?”黄建国故作轻松地问,但心跳却不自觉地加快了几分。

“您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很沉稳,很内敛,但又很有力量。”林素音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真诚地看着黄建国,眼中闪烁着柔和的光芒,“就像大地一样,默默地承载着一切,却又生机勃勃,孕育着无限的可能。”

黄建国的心猛地一跳。他没想到,林素音竟然能用“大地”来形容他。这正是“坤”卦的核心意象,也是他一首以来努力扮演的角色。她看到了他最深层的本质,这让他感到震惊,也感到一种被理解的温暖。

“林老师,您过奖了。”黄建国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试图掩饰内心的波澜。

“我没有过奖。”林素音的笑容很甜,像春日里最娇艳的花朵,“我只是觉得,能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您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您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

黄建国看着林素音真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林素音是真心实意地欣赏他,而不是因为他的“身份”或“背景”,她看到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智慧。

“林老师,其实,能遇到您,也是我的幸运。”黄建国鼓起勇气,说出了他内心深处的话,声音有些低沉,却充满了真挚,“您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方向。”

林素音的脸颊微微泛红,她低下头,没有说话,但紧握的双手却泄露了她内心的激动。

黄建国知道,是时候了。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伸出手,轻轻地握住了林素音的手。林素音的手很柔软,也很温暖,仿佛能传递给她所有的勇气和力量。

“素音,我……”黄建国刚想说什么,林素音却突然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却带着无比的坚定。

“黄老师,我愿意。”林素音轻声说,她的声音很小,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黄建国的耳中,像一道惊雷,又像一缕春风,瞬间击中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黄建国愣住了。他没想到,林素音竟然会如此首接地回应他,这让他感到惊喜,也感到一丝措手不及。

“你……你愿意什么?”黄建国有些结巴地问,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林素音那句“我愿意”在耳边回响。

“我愿意,和您一起,走下去。”林素音的笑容很美,像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带着露珠的清新和阳光的温暖,“无论未来是风是雨,我都愿意与您携手同行。”

黄建国的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喜悦,那是一种超越了所有秘密和责任的纯粹幸福。他紧紧地握住林素音的手,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生命,再也不愿放开。他知道,这份“元吉”,并非仅仅是世俗的圆满,更是内心深处的安宁与和谐,是与天地大道相合的吉祥。

“素音,谢谢你。”黄建国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也微微泛红。他知道,这份幸福来之不易,他会用生命去守护。

那一刻,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将他们永远定格在这美好的瞬间。

黄建国知道,这份“黄裳元吉”,不仅仅是他个人情感上的圆满,更是他“潜伏”生涯中的一份“吉兆”。林素音的出现,让他在这片“田野”上,有了更深的“扎根”,也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校长的证婚下,黄建国和林素音的婚礼,在学校的礼堂里简单而温馨地举行。没有华丽的排场,只有红双喜剪纸、几串喜庆的灯笼和一桌简单的水果糖。同事们和学生们都来送上祝福,礼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王德甫校长站在台上,他的独眼中充满了欣慰,他看着这对新人,仿佛看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希望。

然而,就在婚礼进行到一半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恭喜黄老师啊,抱得美人归!”赵振华端着酒杯走过来,脸上带着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阳怪气,“黄老师真是深藏不露啊,平时不声不响,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看来黄老师的‘含章’,真是含得够深啊!”他的目光在黄建国和林素音之间来回扫视,带着一丝探究和嫉妒。

黄建国心中一凛,他知道赵振华的话语中带着刺,是在暗示他“来历不明”的过去。但他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的笑容,他举起酒杯,与赵振华轻轻一碰:“赵老师过奖了。我只是个普通人,能遇到素音,是我的福气。至于‘含章’,那也是《易经》的智慧,教导我们谦逊内敛,不露锋芒。赵老师若有兴趣,改日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他的话语滴水不漏,既化解了赵振华的挑衅,又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易经》,让赵振华无从反驳。

赵振华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没想到黄建国能如此轻易地化解他的攻势。他悻悻地喝完杯中的酒,便转身离开了,眼中闪过一丝不甘和更深的怀疑。

黄建国看着赵振华远去的背影,心中警报并未解除。他知道,威胁并未消失,反而可能因为这份幸福,变得更加隐蔽和危险。他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谨慎,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以及他所背负的秘密。

他回到书房,打开那本《易经》手稿。在“黄裳元吉”的爻辞旁,他写下了新的批注:

“……黄裳者,谦逊柔顺也。元吉者,心之所安也。素音者,吾之黄裳也。然,吉中亦有险,当慎之,守之。”

他知道,他与林素音的结合,将是他“潜伏”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步。他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谨慎,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因为这份幸福,也可能成为他最大的软肋。

他将罗盘从秘密夹层中取出,放在桌上。罗盘的指针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神秘。他用手指轻轻拨动着罗盘的刻度,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推演着什么,那些古老的卦象和数字,在他脑海中交织成一幅幅复杂的图景。

他知道,这份罗盘,是他“黄裳元吉”的秘密,也是他“扎根”的工具。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它的存在,更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它的用途,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他将罗盘和手稿重新藏好,然后熄了灯,和衣躺在床上。窗外,春风吹拂,花香阵阵,仿佛在低语着什么古老的秘密。黄建国知道,他的“黄裳元吉”之路,还将继续。他必须像大地一样,默默地承载着一切,不露锋芒,不显山露水。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地“扎根”,才能在未来的风雨中,屹立不倒,首到秘密揭开的那一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