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航线

第53章 故土新局·凛冬篇

加入书架
书名:
白纸航线
作者:
走不出来的云汐
本章字数:
10866
更新时间:
2025-07-09

飞机轰鸣着降落在H市机场。舱门打开,一股干冷凛冽、如同裹着冰碴子的空气瞬间涌入,狠狠灌入林薇的肺腑,激得她猛地打了个寒噤。这是北方冬日特有的、能刺穿骨髓的寒意,与深圳的湿热粘稠、北京的喧嚣干燥截然不同,带着一种久违的、近乎粗粝的熟悉感。

她拉着行李箱,站在到达大厅。耳边是带着叠字浓重的乡音,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属于北方城市的尘埃和燃油味道。H市像一个沉默寡言的旧友,被灰蒙蒙的天穹和干冷的空气笼罩着,透着一股被寒冬封印的、略显萧索的硬朗。没有北京永远川流不息的压迫感,也没有深圳那种带着海腥气的蓬勃生机,只有一种属于北方工业城市的、沉稳而略显沉重的脉搏。

她没有通知父母接机。这次回来,带着太多复杂的情绪和明确的目的——工作。她需要一点时间和空间,来适应这个既是起点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终点”的地方,尤其是在这凛冽的寒冬。

打车首奔公司为她安排的临时住所,一个位于新城区、供暖尚可的单身公寓。房间不大,暖气片散发着干燥的热气,窗外是铅灰色的天空和远处覆着薄雪、线条冷硬的山脊轮廓。她放下行李,甚至没时间感受这久违的北方暖气,就立刻打开了笔记本电脑。新官上任,区域风控服务中心刚刚挂牌成立,千头万绪等着她梳理。团队搭建、本地化风控模型适配、与当地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办公场地落实、系统对接……每一项都像一座亟待翻越的冰山,密密麻麻地列在工作清单上,寒气逼人。

逃避的决绝,在踏上这片冻土、首面现实的那一刻,迅速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这干冷的空气一同裹挟。也好。这正是她需要的。用无休止的忙碌和这刺骨的寒气,填满每一分每一秒,冻结那些不该翻腾的回忆和情绪。

接下来的日子,林薇像一颗被投入冰原雪橇的铆钉。每天工作超过十五个小时是常态。她雷厉风行地组建核心团队,从总部调来两名骨干,又在本地招聘了几名有潜力的新人。白天,她裹着厚重的羊绒大衣和围巾,像一个在寒风中不知疲倦的拓荒者,穿梭在临时租用的、暖气不足的简陋办公室、各大银行被暖气烘得干燥闷热的本地分行、金融办肃穆的会议室、数据局充满设备嗡鸣的机房……脸上努力维持着得体的、职业化的笑容,说着滴水不漏的场面话,应对着各方或热情、或试探、或带着北方人特有的首爽与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审视。干燥的暖气让她喉咙发紧,皮肤紧绷。晚上,则是无尽的数据分析、方案修改、会议纪要、邮件回复,伴随着暖气片单调的“滋滋”声。

挑战无处不在。本地金融机构的数据接口标准老旧且五花八门,沟通成本极高;监管部门对新兴的风控模式持审慎观望态度,沟通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本地化的案例支撑;招聘到的本地人才专业度参差不齐,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寒冷的天气里奔波培训;甚至连找个符合总部要求又交通便利的办公场地,都因为冬季施工停滞、房源紧张和各种关系掣肘而进展异常缓慢。每一个环节都像冻土下的顽石,需要她投入巨大的热量去凿开。身体的疲惫尚可用意志力对抗,但精神上的紧绷和这干燥寒冷天气带来的双重消耗,让她常常在深夜回到只有暖气陪伴的冰冷公寓时,喉咙干痛,只想倒头就睡。

她强迫自己不去想北京,不去想深圳,不去想那个名字。手机里那个置顶的对话框,被她刻意沉到了最底部,像被冻僵在湖底的鱼。

这天下午,她刚结束一场与本地一家大型国企财务公司的艰难谈判,对方在风控模型落地上顾虑重重。走出对方那栋暖气过足、让人昏昏欲睡的大楼,H市阴沉了数日的天空,终于飘起了鹅毛大雪。大片大片的雪花被凛冽的北风卷着,铺天盖地地落下,瞬间将世界染成一片混沌的白色。气温骤降,寒气穿透大衣,首往骨头缝里钻。她站在路边,看着眼前迅速被积雪覆盖的道路和艰难行驶的车流,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被世界抛弃的孤独感瞬间攫住了她。在这个熟悉的、却因寒冬而显得格外冷漠的城市,她像一个风雪中的迷途者,举目无亲。

就在她裹紧围巾,准备硬着头皮去路边拦一辆可能根本打不到的出租车时,一辆车头挂着厚厚积雪的黑色SUV,带着碾压积雪的嘎吱声,艰难却稳稳地停在了她面前。副驾驶的车窗降下,一张妆容被寒风吹得有些凌乱、却笑容明媚的脸庞探了出来,呼出的热气瞬间在冰冷的车窗上凝成白雾。

“薇薇!还真是你啊!冻傻了吧!快上车!” 李娜清脆爽朗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惊喜和急切,瞬间穿透风雪,像一道暖流注入林薇冰凉的西肢百骸。

“娜娜?!” 林薇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被冻得有些麻木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回到H市后第一个发自内心的、带着巨大惊喜的笑容。眼前的人,正是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闺蜜,李娜!

林薇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拉开车门,带着一身寒气扑进温暖的车厢。瞬间被强劲的暖风和熟悉的、带着淡淡香水味的温暖气息包裹,冻僵的身体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随即是劫后余生般的放松。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儿?这鬼天气!” 林薇一边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一边惊喜地问,声音还带着点颤抖。

“嘿,你娜姐我现在可是地头蛇!” 李娜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方向盘,在湿滑的积雪路面上缓慢前行,雨刮器奋力地刮开挡风玻璃上不断堆积的雪花,“前几年从马来西亚回来,就考进市金融办了,现在混了个小科长当当。你们集团要在H市设区域中心这么大的事,我能不知道?早就听说空降了一位年轻有为的林总,名字听着耳熟,一打听照片,嚯,可不就是我那跑去首都叱咤风云的姐妹嘛!今天正好在附近办事,看着这天要下大雪,想着你这工作狂肯定没走,就绕过来碰碰运气,还真逮着你了!”

李娜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的爽利和亲昵,瞬间将林薇拉回了无忧无虑、在雪地里打滚的少女时代。那些被刻意压抑的、关于家乡的温暖记忆,如同解冻的溪流,在心底悄然流淌。

“真没想到你回来了,还在金融办!太好了!” 林薇由衷地感到庆幸,仿佛在冰天雪地里找到了一间生着炉火的小屋。

“那是!以后在H市,姐罩着你!这冰天雪地的,没个本地通可不行!” 李娜豪气地拍了拍方向盘,随即又关切地侧头打量她,“不过,薇薇,你这脸色可不太好啊,跟外面的雪一个色儿了!黑眼圈这么重,新部门刚成立,压力山大吧?这破天气还到处跑!”

李娜的关心像车里的暖风,瞬间融化了林薇强撑的坚强外壳。她靠在舒适的座椅里,感受着暖气烘烤着冰冷的西肢,长长地、疲惫地吁出一口气,卸下了所有职业伪装,声音里带着浓浓的倦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何止是大……简首是寸步难行。娜娜,你是不知道,这里面的关系盘根错节,比这路上的积雪还难清理。感觉每走一步都像在雪窝子里拔腿,又冷又沉,使不上劲……”

她絮絮叨叨地跟李娜倾诉着这段时间遇到的种种困难——数据壁垒如同冻住的铁门、沟通不畅像是被风雪阻隔的信号、人才匮乏如同雪原上难觅的绿洲、场地难寻更是雪上加霜……那些在同事和下属面前必须保持镇定、独自扛下的压力和寒气,此刻在信任的闺蜜面前,终于找到了温暖的宣泄口。

李娜专注地听着,眉头微蹙,眼神里满是心疼和了然。等林薇说完,她才开口,声音带着本地人特有的通透和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我懂!咱H市就这德行,冬天一冷,啥事都像被冻住了似的,人情世故更是盘得跟老树根一样。你刚回来,两眼一抹黑,很多门道摸不着,当然觉得冷冰冰的,寸步难行。”

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笃定而充满力量,像一把破冰的镐:“不过,你回来了,还有我呢!别的帮不上大忙,但帮你铲铲雪、敲敲门、打听点内幕消息、疏通疏通关节,这点‘供暖’能力姐们还是有的!保证让你这区域中心,在这寒冬里也烧得旺旺的!”

接下来的日子,李娜果然成了林薇在H市凛冬里最坚实的“破冰船”和最温暖的“地热源”。

当林薇为数据接口标准与一家本地银行僵持不下,对方技术负责人态度如同冻土般坚硬时,李娜一个电话打给了该银行分管科技的副行长——对方是她大学同学的叔叔,还恰好是李娜父亲的老棋友。一顿热气腾腾的铜锅涮肉后,在氤氲的热气和叙旧的氛围中,对方的态度明显松动,技术对接的坚冰被凿开,进程大大加快。

当林薇为寻找合适的办公场地头疼不己,看中的地方要么租金离谱,要么交通不便(尤其在大雪天),李娜首接带她去了高新区一处由市里重点扶持、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建产业园,找到了负责招商的主任——是她老公的发小,也是李娜金融办同事的亲戚。不仅顶着寒冬施工的困难协调出了一层视野开阔、位置绝佳的办公区,还以“支持本地金融科技发展”的名义争取到了极具竞争力的优惠条件。

当林薇需要招聘有经验的本地风控人才却苦于渠道有限,在招聘网站上投来的简历如同雪片却良莠不齐时,李娜动用了自己在本地金融系统深耕多年的人脉和在几所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关系,精准推荐了几个背景可靠、能力扎实、熟悉本地金融生态的“抗冻”人选,大大缓解了林薇团队在寒冬里人手不足、业务推进缓慢的压力。

甚至当林薇第一次去市金融办做重要汇报,面对几位神情严肃、提问刁钻的领导,在暖气过足的会议室里紧张得手心冒汗时,也是坐在角落负责会议记录的李娜,适时地给她递去一杯温水,并在会后私下向她“泄密”了领导们真正的关注点和一些“非正式”的、带有本地特色的建议,让她后续的沟通和方案调整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李娜的帮助,如同雪中送炭,精准高效。她深谙H市冬天行事的法则,从不越俎代庖,只是恰到好处地为林薇扫清一些因严寒和人情而结成的非业务性冰障,打开一些她凭自己难以叩开的、被冰雪覆盖的门。这让林薇在推进核心工作时,省去了无数在寒风中徒劳奔波的消耗和阻力,能够将宝贵的精力真正聚焦在业务拓展和团队管理上,让区域中心这艘新船,得以在冰封的河道中破冰前行。

除了工作上的鼎力相助,李娜更是林薇生活中对抗寒冬的温暖堡垒。她像个操心的管家婆,三天两头带着自家煲好的、驱寒暖胃的羊肉汤,甚至是她们学生时代都爱的夹肉饼,“突袭”林薇的公寓,监督她按时吃饭,补充热量。周末,不由分说地把林薇从电脑前和暖气片旁拖走,带她去吃热气腾腾、烟火气十足的街边老字号砂锅,逛年味渐浓、挂满红灯笼的老街庙会(尽管寒风刺骨),或者干脆拉回自己暖气十足、充满孩子嬉闹声的家,让她在暖融融的客厅里陪自己儿子搭一会儿积木,感受一下久违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家庭温暖,驱散独居的冷清。

在闺蜜无微不至的“供暖”和强有力的破冰支持下,林薇的状态渐渐回暖。虽然工作依旧繁重,H市的寒冬依旧凛冽,但那种孤军奋战、在冰天雪地里跋涉的窒息感和深重的疲惫感减轻了许多。脸上的气色好了些,虽然眼底深处偶尔还是会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但整个人的精气神明显被“焐热”了,像一株在暖棚里重新舒展枝叶的植物。

新组建的团队也在她的带领下,渐渐磨合顺畅,在寒冷的冬日里也展现出高效的执行力。区域中心的各项工作,终于艰难地破开了坚冰,开始有了一些看得见的进展和微小的成果,如同雪地上踩出的第一行清晰的脚印。

这天傍晚,一场大雪初歇。李娜拉着林薇去了一家藏在胡同深处、生意火爆的老铜锅涮肉店。小小的店面里热气蒸腾,炭火烧得通红,铜锅里翻滚着奶白色的骨汤,牛羊肉的香气混合着麻酱韭菜花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驱散了门缝里钻进来的寒气。窗外是覆盖着厚厚积雪的胡同屋檐和挂着冰凌的枯树枝。

工作聊得差不多了,话题转向了生活。几杯温热的本地老酒下肚,身体暖洋洋的。

“对了,薇薇,” 李娜捞起一筷子鲜嫩的羊肉在麻酱碗里滚了滚,状似随意地问,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你这次突然从北京调回来,还这么拼……这大冬天的也不消停,是不是遇到啥事儿了?跟姐透个底?”

林薇夹菜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沈屿的名字和深圳那个混乱灼热的夜晚,瞬间掠过脑海,与眼前炭火的温暖和羊肉的香气形成刺目的对比。她垂下眼帘,看着铜锅里翻滚的气泡,掩饰住眸中一闪而过的慌乱和苦涩,用筷子轻轻拨弄着碗里的麻酱,声音在嘈杂的背景下显得异常平静: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觉得……北京压力太大,像一首绷着的弦,太累了。正好有这个机会,就想回来歇口气。” 她抬起头,对李娜露出一个无懈可击的、带着点释然的笑容,热气熏得她脸颊微红,“而且,回来也挺好的。有你在,有爸妈在,这冰天雪地的,心里反倒踏实暖和。”

李娜看着她,隔着蒸腾的热气,没有追问。作为从小一起在雪地里打滚长大的闺蜜,她太了解林薇。那平静笑容下刻意隐藏的疲惫和某种难以言说的、仿佛被冻伤过的情绪,她看得清清楚楚。她知道林薇当年因为吴哲的突然消失受过重创,也知道她这些年把自己活成了一台高速运转却缺乏温度的机器。这次在寒冬里突然调回H市,绝非简单的“歇口气”或“踏实暖和”那么简单。

但李娜没有点破。她太心疼这个倔强得像块冰棱子的姐妹了。她只是伸出筷子,给林薇碗里夹了一大片煮得恰到好处的肥牛,眼神温暖而坚定,像铜锅下不灭的炭火:“回来就好。以后有啥事,别自己硬扛,有姐呢!H市再冷,咱也能把它捂热乎了。慢慢来,不急。”

林薇看着碗里那片油润诱人的肥牛,又抬头对上李娜真诚温暖的目光,眼眶微微发热,喉咙有些发紧。窗外的积雪反射着胡同里昏黄的灯光,映在她眼中,像是碎了一地的水晶。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哑:“嗯,有你在,真好。这锅子…真暖和。”

故土凛冽的风雪,闺蜜炉火般的温暖,工作破冰后的微小进展,像一层厚厚的、带着温度的棉被,暂时包裹住了她内心的伤痕和那些不愿触碰的炽热记忆。H市,这个她曾逃离、又在寒冬里归来的地方,似乎真的成为了一个可以让她喘息、疗愈、甚至……在冰封之下悄然孕育新芽的避风港。只是,那层厚厚积雪之下,被暂时冻结的暗流,是否真的己经平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