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未尽的哈尔滨在朝阳下苏醒,霁虹桥畔的残垣断壁还冒着缕缕青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与血腥味。林远站在被炸毁的日军军火库前,脚下的土地仍残留着爆炸后的余温。他的灰布棉衣上布满焦痕,绷带下的伤口隐隐作痛,却抵不过胸腔中翻涌的炽热——眼前这座化作废墟的堡垒,是无数战友用鲜血换来的胜利。
"小林同志!"抗联赵队长的声音穿透晨雾,他大步走来,军大衣下摆沾满泥浆,脸上却挂着难得的笑容,"好样的!总部刚发来嘉奖令,说这次行动彻底打乱了关东军的部署!"他展开皱巴巴的电报,手指重重戳在"林远同志深入虎穴,功绩卓著"的字句上,"老周要是还在,该多骄傲啊!"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十几名战士抬着从废墟中挖出的重机枪走过,枪管上还沾着日军的残骸;地下党成员们推着装满弹药的板车,兴奋地讨论着昨夜惊心动魄的爆破。林远望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初到哈尔滨时的忐忑,那时的他不过是个背着枪的新兵,如今却真的在这座冰城里撕开了敌人的防线。
"林远!"周晓棠拨开人群跑来,她的短发凌乱地贴在脸上,却难掩眼中的光芒,"特高科的档案库里,关于'红蝎子'的所有资料都被我们截获了。"她举起沾满灰尘的文件夹,"还有这个,日军在满洲的秘密生化实验记录,藏在军火库最深处的保险柜里。"
寒风卷起一张烧焦的纸片,林远伸手接住,上面隐约可见日文标注的"731部队"字样。他的手骤然收紧,指甲在掌心掐出深痕。老周牺牲的画面、冰谷里坠落的战友、接头时货郎老李的鲜血......所有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低声道:"这只是开始。"
午后,临时指挥部里挤满了人。长条桌上铺满地图与情报资料,墙上贴着林远手绘的军火库结构图,旁边用红笔标注着"此战关键"。赵队长敲了敲桌面,目光扫过众人:"日军退守松花江防线,正在调集兵力。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切断他们的铁路补给线。"
"道外货场!"林远突然开口,他走到地图前,用红绳在铁路枢纽处打了个结,"那里每晚十点有一列军列停靠,装载着前线急需的燃料和弹药。货场西侧是废弃的面粉厂,地势低洼便于隐蔽;东侧岗哨每小时换防一次,交接时会出现三十秒的空档......"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从兵力部署到爆破方案,从撤退路线到应急预案,每个细节都考虑得滴水不漏。老吴推了推眼镜,赞许地对周晓棠低语:"这小子的心思,比算盘珠子还精。"赵队长更是频频点头,眼中满是欣赏:"就按小林说的办!这次行动,由他担任总指挥!"
会议结束后,林远独自来到临时搭建的灵堂。供桌上,老周的军帽端正摆放,旁边放着从军火库废墟中捡回的半块怀表——那是"红蝎子"的遗物,表盖内侧刻着的樱花图案,此刻己被弹片划得支离破碎。他点燃三支香烟,烟雾缭绕中,仿佛又听见老周的谆谆教诲:"情报工作,要像针尖一样准,像磐石一样稳。"
夜幕降临时,林远站在队伍最前方。寒风掠过他紧握着老周匕首的手,远处道外货场的探照灯在雪幕中扫过,如同巨兽的眼睛。身后,五十名抗联战士与地下党精英整装待发,他们的脸上蒙着黑巾,腰间的炸药包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同志们!"林远压低声音,目光扫过每一张坚毅的面孔,"今晚,我们要让日军知道,这片土地永远不会屈服!"他举起匕首,刀尖指向火场方向,"为了老周,为了所有牺牲的同胞——出发!"
队伍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出,林远走在最前面。脚下的积雪发出轻微的咯吱声,他的心跳却沉稳有力。从初入哈尔滨时的小心翼翼,到如今带领队伍首面强敌,他终于明白,所谓成长,就是背负着逝者的希望,在黑暗中踏出一条光明的路。而这场即将打响的战斗,将是他真正崭露头角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