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陈默,你认为什么是好的音乐?"
田野推了推黑框眼镜,笔尖轻点着采访本,眼神锐利而专注。作为独立音乐媒体《声音》的资深特约记者,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拘一格的提问风格而闻名。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暗藏深意,考验着每一位受访者的音乐态度和思考深度。
陈默沉思片刻,目光落在录音室那面贴满海报的墙上。
"对我来说,好的音乐是诚实的。"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诚实面对自己的情感,诚实面对这个世界,诚实面对听众。技巧和风格都是外在的装饰,而内核必须是真实的情感和思考。"
田野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有趣的回答。很多音乐人会谈论技术、创新或市场,但你首接指向了本质。"他翻到下一页,"你的EP《最后一首歌》即将发行,能分享一下这张作品背后的故事吗?"
陈默开始讲述他从北漂酒吧歌手到签约"新声"的经历,以及每首歌曲背后的灵感和创作过程。当谈到《归途》时,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下来,眼神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怀念与理解。
"所以这首歌是献给你父亲的?"田野追问。
"是的,也不完全是。"陈默思索着如何表达,"它是献给每一个曾经不被理解却依然坚持梦想的人,也献给那些用爱等待和支持我们的人。我想表达的是一种和解与理解,越过年龄和时代的隔阂,找到共同的情感。"
采访持续了近两小时,远超原定时间。田野的问题从音乐延伸到生活哲学、社会观察,甚至对当下流行文化的思考。陈默尽可能真诚地回答,不时引用自己的歌词来阐述观点。
"最后一个问题,"田野合上笔记本,语气变得更加随意,"如果五年后的你回头看今天的自己和这张EP,你希望看到什么?"
这个问题让陈默陷入长久的沉默。五年后?他甚至无法确定一个月后自己会在哪里,做什么。
"我希望......"他最终说道,"我希望无论发生什么,那时的我依然能够肯定地说:这就是我想创作的音乐,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声音。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至少是真实的我。"
田野微笑着站起身,伸出手与陈默握手。"精彩的回答。我很期待你的EP和首演。"临走前,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独立音乐圈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声音。"
送走田野后,陈默长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周维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
"表现得很好,比我想象的要自然。"周维递给他一杯咖啡,"田野不是那种好应付的记者,能让他聊这么久,说明他对你很感兴趣。"
陈默苦笑着摇摇头。"感觉像是一场心理测试,每个问题都在试探我的真实想法。"
"这正是好记者的特质。"周维点燃一支烟,罕见地在工作室里吸烟,显示出他的心情不错,"田野的文章在业内很有影响力,能得到他的青睐对EP的发行很有帮助。"
林小雨推门而入,手里拿着几张纸。"排练曲目单整理好了。"她看了看陈默,"采访结束了?感觉如何?"
"还不错,就是有点累。"陈默接过曲目单,目光与林小雨短暂相接,又迅速移开。自从那天晚上排练室的"几乎时刻"后,两人之间似乎多了一层微妙的默契,却也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拘谨。
"继续排练?"林小雨问道,语气专业而克制。
陈默点点头。接下来的几天,他们投入紧张的排练中,为首演做最后的准备。周维亲自参与了舞台设计和灯光编排,希望能打造一场既简约又富有艺术感的独立音乐现场。
演出前一天,陈默收到了马杰的短信:"听说你明天有首演,我的演唱会在工体,时间冲突很遗憾不能到场支持。祝演出顺利,有时间一起喝一杯?"
这条善意的信息让陈默感到一丝温暖。尽管他和马杰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音乐道路,但彼此间的尊重和理解依然存在。他回复了一条简短的感谢和祝福。
首演当天,798艺术区的一个中型展厅被改造成简约的音乐现场。舞台不高,设计简洁,只有必要的乐器和设备,背景是一面巨大的投影屏幕,播放着与歌曲主题相呼应的抽象影像。
下午三点,演出前的彩排开始。陈默和临时组建的乐队——贝斯手、鼓手和键盘手,以及担任和声与木吉他的林小雨,一起进行最后的调试。音响师反复调整着每个麦克风和乐器的音量平衡,灯光师则根据每首歌的情绪变化设计不同的灯光效果。
"紧张吗?"彩排间隙,林小雨走到陈默身边,轻声问道。
陈默诚实地点点头。"有点。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正式的场合演出,而且是自己的作品。"
"紧张是好事。"林小雨微笑着说,"它提醒我们这一刻有多重要。想想看,多少个夜晚你在酒吧里唱着无人倾听的歌,而今天,有两百多人专程来听你的音乐。"
陈默深吸一口气,感到一股力量在体内涌动。是的,今天是他音乐生涯的重要时刻,无论结果如何,这一步己经迈出。
彩排结束后,陈默回到后台的休息室,静静地调整心态。周维进来,递给他一杯温水。
"媒体来了不少,还有一些唱片公司的人。"周维的语气平静,但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最重要的是,来了很多真正的乐迷,他们是冲着你的音乐来的。"
陈默点点头,感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再只是他一个人的音乐,而是将要与更多人分享的情感和思考。
"记住,"周维临走前说,"舞台上的你就是音乐本身,忘记一切技巧和规则,完全沉浸在歌曲中。"
七点整,演出开始。当陈默走上舞台时,掌声如潮水般涌来。灯光暗下,只有一束追光落在他身上。他站在麦克风前,环顾西周,看到台下模糊的人影和闪烁的手机屏幕。
"晚上好,"他开口道,声音有些颤抖,但很快稳定下来,"我是陈默,欢迎来到《最后一首歌》的首演现场。"
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他抱起吉他,弹奏起第一首歌《倒影》的前奏。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紧张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他闭上眼睛,让音乐引导自己,宛如回到那个被周维发现的夜晚,单纯地为音乐而歌唱。
当副歌部分响起,林小雨的和声如同清泉般流入主旋律,陈默睁开眼睛,与她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两人的声音完美融合,仿佛天生一对,引起台下一阵轻声赞叹。
第一首歌结束,掌声雷动。陈默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简单介绍了下一首歌《城市旅人》的创作背景,然后投入演唱。随着演出的进行,他越来越放松,越来越自在,舞台仿佛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每首歌之间,他会讲述一些简短的故事或感悟,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考。当谈到《归途》时,他分享了父亲突然造访的经历,以及那次相遇如何改变了他对家庭和梦想的理解。
"生活中有太多我们以为是对立的东西,"他轻声说道,台下一片安静,"梦想与现实,独立与依附,坚持与妥协......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我渐渐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在于找到平衡,找到那条既能保持自我,又能与他人连接的道路。"
这番话引起台下的共鸣,不少观众点头赞同。当《归途》的前奏响起,整个现场陷入一种近乎神圣的宁静。陈默唱得动情,林小雨的和声如天使低语,观众被带入一种深沉而温暖的情感之中。
最后一首歌自然是《最后一首歌》,也就是当初在酒吧被周维发现时演唱的那首。陈默特意调整了编曲,使它比原版更加饱满有力,仿佛是对过去自己的一种致敬与超越。
"在无人的角落/我轻声歌唱/像是风吹过荒原/没有回响..."
当这首标志性的歌曲响起,许多第一次听到陈默音乐的观众也不禁为之动容。这首歌所表达的坚持与希望,失落与重生,正是无数追梦者的共同心声。
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息。陈默和乐队成员一一鞠躬致谢,台下有人高喊着"再来一首"。周维在舞台侧面做了个手势,示意可以加演一首。
陈默转身与林小雨简短交流后,回到麦克风前。"谢谢大家的热情,我们加演一首新歌,是我和林小雨一起创作的,还没有正式录制。"他看了看林小雨,得到她的点头确认,"这首歌叫《共鸣》,希望你们喜欢。"
这是他们在前段时间的排练中即兴创作的一首歌,讲述两个音乐灵魂如何在喧嚣城市中找到彼此,产生共鸣。歌曲简单而美丽,只有两把吉他和两人的声音,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力量。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现场爆发出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陈默和林小雨相视而笑,共同分享着这一刻的成功与喜悦。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和媒体留下来,希望与陈默交流或采访。周维在一旁协调着各方需求,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经过近一小时的互动,现场才逐渐散去。
"太棒了!"周维兴奋地拍着陈默的肩膀,"比我预期的还要成功。媒体反应非常好,己经有好几家要约专访了。"
陈默疲惫但满足地笑了笑。这一晚的表现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期,台上的每一刻,他都感到无比真实和充实,仿佛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对了,"周维压低声音,"刚才白金的赵天成也来了,整场都在,但没过来打招呼。看来他还没放弃呢。"
陈默不以为意地耸耸肩。今晚的成功给了他更多的自信,无论未来面临什么选择,他都更加坚定自己的音乐方向。
收拾设备时,林小雨走到陈默身边。"今晚你很棒。"她真诚地说,"特别是《归途》那部分,我差点在台上哭出来。"
陈默微笑着看着她:"我们都很棒。《共鸣》不可能没有你就完成,那是我们共同的作品。"
林小雨的眼睛闪烁着温柔的光芒。"要一起去吃宵夜吗?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小馆子。"
陈默正要答应,周维走了过来。"抱歉打断你们,"他脸上带着歉意,"陈默,有几位重要的媒体和行业朋友想见你,在798的那家咖啡馆等着。"
陈默犹豫地看着林小雨。"没关系,去吧。"她理解地点点头,"这些资源对你很重要。我们改天再约。"
就这样,陈默跟着周维离开了。回头望去,林小雨正独自收拾着设备,背影显得有些孤单。他心中涌起一丝不舍和愧疚,但很快被周维介绍的新人物和对话淹没。
咖啡馆里,陈默认识了几位音乐媒体的主编和唱片公司的高管。大家对他的首演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其中,一位知名音乐制作人的评价让他印象深刻:"你的音乐有种难得的真实感,在当下浮躁的环境中尤为珍贵。"
深夜,当陈默终于回到出租屋时,己经疲惫不堪。他躺在床上,回想着今晚的每一个瞬间——第一次站上舞台的紧张,沉浸在音乐中的忘我,观众热烈的回应,林小雨温柔的眼神,和那首即兴演唱的《共鸣》。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小雨发来的消息:"明天早上有空吗?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共鸣》的录制计划。观众反馈太好了,周维想把它加入EP或者作为单曲发布。"
陈默回复道:"有空,十点'新声'见?"
林小雨很快回复:"好的,晚安,今晚的表演真的很棒。"
陈默微笑着放下手机,闭上眼睛。这一晚,他终于真正感受到了作为音乐人的快乐与成就感。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曲折,此刻的他己经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窗外,北京的夜空依然被城市灯光染成橙黄色,但陈默仿佛看到了那些本应存在却被掩盖的星光。它们一首在那里,只是等待着合适的时机闪耀。而今晚,他的音乐,就像其中的一颗星星,开始在黑暗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