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带着黄浦江特有的潮湿和工地的尘土气息,在棚户区狭窄的弄堂里穿梭。空气不再仅仅弥漫着煤炉的青烟和生活的烟火气,一种新的、紧绷的、如同引信被点燃的躁动无声地酝酿着、蔓延着。
苏晚晴那间临街小屋的旧木桌,成了这场无声风暴的中心。昏黄的灯泡下,那张被红蓝铅笔圈点得密密麻麻的上海地图旁,摊开了一本崭新的硬壳笔记本。笔记本的扉页上,是她用娟秀却有力的笔迹写下的几个字:“陆家嘴东区危房改造居民互助小组”。
此刻,笔记本上己经写满了名字。一个个歪歪扭扭、带着岁月痕迹的签名,如同一个个沉甸甸的承诺和希望。
李阿伯(木匠),张阿婆(纺织厂退休),王师傅(原机械厂八级钳工),赵家媳妇(裁缝)……十几个名字,代表着十几户在“宏发”阴影下惶惶不安的家庭。他们挤在苏晚晴这间狭小的屋子里,空气有些闷热,人挨着人,却没人抱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紧张、期盼,还有一种被压抑太久后终于找到主心骨的激动。
苏晚晴站在桌旁,她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点燃这片黑暗的火炬。她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和力量:
“各位阿伯阿婆,叔叔阿姨,我们互助小组今天就算正式成立了!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守住自己的家,争取属于我们的、公平合理的补偿!”她环视着每一张写满风霜和期盼的脸,“‘宏发’想用几张废纸一样的支票就买断我们的未来,想都别想!”
“对!想都别想!”王师傅,那个身材精瘦、眼神却依旧锐利的八级钳工,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洪亮,“我老王在这厂区干了一辈子!房子是厂里分的!是我的根!不是他们想抢就能抢的!”
“就是!阿拉不签!”张阿婆紧紧攥着衣角,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
“好!”苏晚晴用力点头,“但要守得住,光靠我们这十几户还不够!我们要把整个东区,所有被‘宏发’盯上的街坊邻居,都联合起来!”她的手指点在地图上那片被红圈圈住的区域,“人多,力量才大!声音才响!‘宏发’才不敢轻易动我们!”
她拿起笔记本,快速写下几条清晰的行动纲领:
1. **联络员制度:** 李阿伯负责联络东弄堂,王师傅负责西厂区边缘,赵家媳妇负责南片……每个人负责联络自己熟悉的片区住户,传递消息,收集意见。
2. **证据收集:** 所有收到的“宏发”补偿协议、录音(如果有条件)、目击到的威胁恐吓行为,全部汇总到她这里。
3. **统一口径:** 对外一致宣称——等待政府统一拆迁补偿政策!不接受任何私下买断!
4. **应急联络:** 一旦发现“宏发”人员上门威逼利诱或发现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就近联络员,联络员第一时间通知苏晚晴和其他核心成员!
条理分明,分工明确。这些在时代浪潮中挣扎的普通人,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团结起来对抗强权的方法和路径。希望的火苗,在每个人眼中跳跃得更加明亮。
“晚晴姑娘,阿拉都听你的!”李阿伯郑重地接过写着他名字和负责区域的小纸条,如同接过一份神圣的使命。
“对!听晚晴的!”众人纷纷应和。
就在这时,小屋那扇薄薄的木门被轻轻叩响了。声音很轻,带着一种迟疑。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投向门口,带着警惕。苏晚晴的心也提了一下,示意靠门的赵家媳妇去看看。
门拉开一条缝。门口站着的,不是凶神恶煞的打手,而是一个穿着同样洗得发白、沾着油污蓝色工装的高大身影。方劲松!
他高大的身躯几乎堵住了门口的光线。古铜色的脸上没什么表情,那双深潭般的墨黑眸子扫过屋内拥挤的人群,最后落在站在桌旁的苏晚晴身上。他的目光在她颈侧那处被手帕遮盖的伤口上停留了一瞬,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王师傅等人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一丝不安。方劲松上次如同战神般击退刀疤强的画面,太过震撼。
方劲松似乎并不在意众人的目光。他沉默地站在门口,没有进来的意思。然后,在所有人惊愕的注视下,他抬起手——那只指关节依旧带着破皮血痂和油污的大手——递过来一个东西。
一个巴掌大小、用旧报纸包裹得方方正正的物件。
苏晚晴的心猛地一跳!她快步走过去,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接过了那个沉甸甸的纸包。指尖隔着粗糙的报纸,能感受到里面物品坚硬冰冷的棱角。
方劲松没有说一个字。递出纸包后,他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再次沉沉地看了苏晚晴一眼,那眼神复杂依旧,却似乎比之前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随即,他干脆利落地转身,高大的身影如同融入夜色般,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弄堂的阴影里,只留下门口一片压抑的寂静。
“晚晴姑娘,那是谁啊?”
“他给你的是啥?”
众人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起来,充满了好奇和一丝担忧。
苏晚晴没有立刻回答。她拿着那个沉甸甸的纸包,走回桌旁。在众人屏息凝神的注视下,她一层层剥开了包裹严实的旧报纸。
里面的东西露了出来。
不是武器,也不是金钱。
是一叠厚厚的、边缘己经磨损卷曲的图纸!上面布满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图、密密麻麻的标注和手写的俄文、德文说明!图纸的最上面,压着一张边缘泛黄的工厂内部通行证,上面贴着一张年轻男人的一寸黑白照片。照片有些模糊,但那双墨黑深沉、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些许桀骜的眼睛,苏晚晴一眼就认了出来——是方劲松!年轻了至少十岁!照片下方印着单位名称:**江源市第一重型机械厂**。职位:**技术科副科长**。姓名:**方劲松**。
江源市第一重型机械厂?技术科副科长?方劲松?!
这个身份信息如同惊雷,在苏晚晴脑海中炸响!瞬间将她心中关于这个沉默男人的无数谜团碎片,强行连接起来!他为什么会出现在江源市?为什么会在那辆去江源的长途汽车上?为什么会对国库券价差信息可能存在的反应如此敏锐?为什么身上会有那种历经沧桑的沉重和冰冷的煞气?为什么流落到浦东工地?
所有的疑问,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江源市第一重型机械厂!那个在九十年代初国企改革浪潮中,因为技术落后、管理混乱、腐败丛生而轰然倒塌、导致数千工人瞬间失业的庞然大物!一场巨大的、吞噬了无数人希望和未来的风暴中心!
方劲松,这个曾经前途无量的技术科副科长,显然是那场风暴最首接的受害者之一!他递来的这些图纸,很可能就是那个沉没巨轮残骸的一部分,是他过往辉煌和巨大伤痛的见证!他把这个给她,是什么意思?是信任?是求助?还是……一种无声的警告,暗示着她所面对的“宏发”,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加庞大和黑暗的冰山?
苏晚晴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那张泛黄的通行证上年轻方劲松锐利的眼神。前世关于江源重机厂破产后工人惨状、以及后来牵扯出的那场震惊全省的特大贪腐窝案、国有资产流失案的模糊记忆碎片,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剧烈地翻涌起来!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晚晴姑娘?这些……是啥啊?”李阿伯的声音带着疑惑,打断了她的思绪。
苏晚晴猛地回过神,迅速将图纸和通行证重新用报纸包好,紧紧攥在手里。她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重新露出坚定和安抚的笑容:“没什么,是一位……朋友送来的资料。对我们有用。”她巧妙地含糊过去,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当下,“来,我们继续!李阿伯,你负责的东弄堂,有几户特别困难的老人家,我们明天一起去看看……”
会议继续。互助小组的章程细节被一条条敲定,联络网被编织得更加紧密。方劲松带来的震撼和谜团,被苏晚晴强行压在了心底最深处。现在,不是探究他过往的时候,眼前这片棚户区的阵地,才是她必须寸土必争的战场!
夜色渐深。送走了最后一位互助小组的核心成员,小屋里只剩下苏晚晴一人。昏黄的灯光下,她重新打开那个旧报纸包裹。手指抚过那些冰冷、复杂、承载着另一个时代重工业荣光与耻辱的图纸。她的目光最终落在那张黑白照片上。
年轻的方劲松,眼神锐利,带着知识分子的骄傲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如今那个沉默如铁、眼神深潭般死寂的男人,判若两人。江源重机厂的废墟,究竟埋葬了多少像他这样的理想和人生?
“宏发”……江源重机厂……贪腐窝案……国有资产流失……
一条若隐若现、却令人心悸的暗线,仿佛在苏晚晴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如果“宏发地产”背后盘踞的势力,与当年掏空江源重机厂、导致其破产的蛀虫有关联,那她此刻在浦东棚户区的抗争,无异于在捅一个深不见底的马蜂窝!
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心脏。但仅仅一瞬,就被一股更强大的、混合着愤怒和野心的火焰焚烧殆尽!马蜂窝又如何?她苏晚晴重生一世,就是要捅破这天!江源重机厂的血泪,方劲松的沉默与伤痛,棚户区居民的惶恐,都成了她心中更加炽烈的燃料!
她的手指,重重地点在笔记本上“互助小组”西个字上。民心,是她手中最有力的武器!方劲松递来的图纸和通行证,不仅是一个沉重的谜团,更可能是一把钥匙!一把揭开“宏发”乃至其背后黑幕的钥匙!
她铺开信纸,提笔蘸墨,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信是写给林晓梅的。除了问候,她只提了一件事:
“晓梅,你父亲如果在振华电子那边工作顺利,烦请他帮我打听一个人。江源市第一重型机械厂,原技术科副科长,方劲松。重点是,他当年离开工厂的真实原因,以及……是否与厂里后来爆出的那场大案有关联。此事隐秘,务必谨慎。”
落款:苏晚晴。
窗外,黄浦江对岸的工地依旧灯火通明,巨大的塔吊如同沉默的巨人。苏晚晴封好信,走到窗边,望向那片堆满废弃机器的厂棚方向。夜色深沉,铁门紧闭,一片死寂。
方劲松,你递来这把沉重的钥匙,是想让我打开哪扇门?是救赎,还是更深的深渊?
苏晚晴的眼神在夜色中幽深如寒潭,映照着远处工地的灯火,也燃烧着破釜沉舟的决绝火焰。浦东的棋局,因为这张来自江源的黑白照片和泛黄的图纸,骤然变得更加凶险,也更加波澜壮阔。民心如火,暗流如冰,而她,己无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