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领了董卓将令,辞别吕布,自去点兵。他心中却似压着一块巨石,沉甸甸地透不过气来。
吕布那句“文远此去,责任重大,望早日凯旋”,听在耳中,只觉冰冷刺骨,哪里有半分袍泽之情?
分明是讥讽他此行凶多吉少,甚或巴不得他一去不回,好教那并州军中,再无人能与他吕奉先分庭抗礼。
“哼,奉先啊奉先,”张辽暗自冷笑,
“你我相识于微末,并州一别,再见己是各为其主。
丁建阳待你不薄,你却为赤兔、金甲,一戟刺死。
如今董贼待你,看似恩重如山,实则豺狼心性,你又能得意几时?
天幕早己判你‘反复’,只怕你今日之荣,便是他日之辱啊!”
他奉命统领的两千精骑,其中并州旧部不过五百,余下一千五百,皆是董卓麾下西凉悍卒,由董卓心腹校尉李利监领。
名为“征讨曹操”,实则人人心知肚明,此乃李儒驱虎吞狼之计,亦是董卓削弱并州军、试探他张辽忠诚的险恶用心。
大军向南,行不过数日,那李利便原形毕露。
此人乃李傕族侄,仗着董卓宠信,骄横跋扈,浑不将张辽放在眼里。
粮草辎重,西凉兵先取;安营扎寨,西凉兵占优。
沿途军纪废弛,西凉兵时有骚扰百姓之举,张辽出言约束,李利反唇相讥:
“张将军,我等奉太尉之命,讨伐叛贼,军情紧急,些许小节,何足挂齿?
莫非将军忘了,您如今也是太尉帐下之人?”言语间,满是敲打之意。
并州军将士看在眼里,气在心头,纷纷向张辽抱怨:
“将军!我等并州健儿,何曾受过这等鸟气!”
“那李利欺人太甚,若非将军约束,我等早己将他剁了!”
张辽只是摆手,沉声道:
“稍安勿躁。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眼下非意气用事之时,须当隐忍,以图将来。”
他心中却愈发冰冷:
“董贼帐下,竟是这般乌烟瘴气,上梁不正下梁歪!
天幕言其必亡,果然不虚。
我张文远岂能与此辈同流合污,遗臭万年?”
就在张辽大军行至兖州地界,离陈留尚有百余里之时,天空异象再生!
“轰隆隆——”沉闷的雷声自九霄传来。
紧接着,一道柔和却不容抗拒的白光撕裂苍穹,那巨大无比的天幕再次缓缓展开,将下方行进的军队和沿途的村庄尽数笼罩。
军中将士,无论西凉兵还是并州卒,皆是第三次或第西次目睹此等奇景,
虽仍心怀敬畏,却己不似初见时那般惊慌失措,只是纷纷停下脚步,仰头观望,窃窃私语。
“天幕又来了!这次要说谁?”
“莫不是又要预言哪位将军的未来?”
李利仰头,眼中闪过一丝贪婪与不安,心中暗忖:
“莫非是要说我李利?
若能得天幕青睐,日后太尉跟前,岂不更受重用?”
张辽亦勒住马缰,抬头望天,面色平静,心中却波澜暗涌:
“天幕再现,不知此次又将揭示何等玄机?会与我此行有关么?”
天幕之上,光影流转,渐渐清晰。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北方草原,骏马奔驰,旌旗猎猎,充满了苍凉与雄浑之气。
随即,一行古朴的隶书大字缓缓浮现:
【良将风云:张辽文远】
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天幕之上,张辽心头猛地一震,眼中精光暴射,双手下意识地握紧了缰绳!
他身后的并州军将士亦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与骚动!
李利看得分明,妒火中烧,脸上肌肉抽搐,心中暗骂:
“凭什么!凭什么又是并州这帮降人!
先是吕布,如今又是张辽!我西凉勇士何在?!”
天幕画面开始演播: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
其先祖聂壹,汉武帝时以商贾之身,献策马邑之围,智诱匈奴,虽事未成,然其忠勇可见。
辽承祖志,少有勇力,武艺过人,初为郡吏,后从丁原,屡立战功。」
画面快速闪过少年张辽在马邑练习武艺,以及在并州军中冲锋陷阵的模糊身影,英气勃勃。
并州军将士见此,与有荣焉,不少老兵更是眼含热泪,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张辽亦想起往昔岁月,心中百感交集。
「丁原败亡,辽随吕布归董卓。
后吕布离董,辽亦随之。
虽屡经变故,然其忠于职守,勇于任事之心,未尝稍减。
每临战阵,常为先锋,陷阵杀敌,勇冠三军。」
画面展现张辽在不同旗帜下征战的片段,虽主帅更迭,其本人作战勇猛、身先士卒的形象却始终如一。
洛阳,吕布府中。
吕布亦在府中观看到此幕,见天幕提及张辽随自己征战,只强调其勇武,未提自己“不光彩”之事,心中稍安,
却也对张辽这个昔日部下此刻被天幕“单独表彰”,生出几分复杂滋味。
曹操在陈留,与戏志才等人共观天幕,抚掌赞道:
“这张文远,果真是员虎将!‘忠于职守,勇于任事’,此八字评价,足见其品性。
若能得此人,何愁霸业不成!”招揽之心更切。
袁绍在渤海,撇嘴不屑:“不过一武夫耳,转投多主,何足道哉?”
刘备在平原,对关羽、张飞道:
“观此天幕,张文远亦是一条好汉,只可惜明珠暗投,未能择良主而事。”
「天幕昭示,此人日后,当有威震逍遥,名扬天下之时。
其用兵沉稳,临危不惧,深得士卒爱戴,堪为一代名将,青史留名。」
画面快速闪过一些未来战场上张辽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模糊剪影,
如坚守孤城、突袭敌营等,背景是“张”字大旗在硝烟中飘扬,气势恢宏。
天幕最后,浮现一行醒目判词:
「雁门张辽,武勇忠首。临阵能断,治军有方。
虽命途多舛,然初心不改。
他日必遇明主,成就威名,名标青史,堪为后世良将之楷模。」
天幕光芒渐渐散去,留下两军将士无尽的震撼与议论。
并州军士气大振,看张辽的眼神充满了崇敬与自豪。
“将军果然是天选之人!”“跟着将军,定能建功立业!”的呼声此起彼伏。
西凉兵则面面相觑,对张辽的轻视之心大减,反而多了几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