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国看剧透,开局汉灵帝吓瘫了

第14章 声名鹊起,幽州暗流

加入书架
书名:
给三国看剧透,开局汉灵帝吓瘫了
作者:
独一行者
本章字数:
7550
更新时间:
2025-05-05

大兴山首捷,影响远超寻常军报。

借天幕余威,及“阵斩二将如探囊取物”、“天神下凡”般绘声描述,刘、关、张三人之名,如插翅飞传幽冀,隐隐南扩。

涿县、大兴山百姓,不少人甚至悄悄将三人模糊画像贴上门楣,奉若神明,祈求庇佑。

但这飞速膨胀声望,传至幽州蓟县,落入幽州牧刘焉耳中,彻底变了味道。

州牧府衙,后堂。

刘焉放下邹靖那封辞藻华丽、极尽渲染的捷报,脸上看不出喜怒,手指却无意识轻敲桌面。捷报中将刘、关、张几乎描绘成救世战神。

“玄德初战,便有如此神威…” 刘焉目光幽深,对心腹从事鲜于辅缓缓道,“邹靖之言,或有夸大,但程、邓授首,黄巾溃败,乃不争事实。”

鲜于辅躬身道:“主公慧眼。刘备有关张猛将,又得天幕张目,聚拢人心,收编降卒,确非池中物。大兴山之胜,于我幽州,本是好事。”

“好事?”刘焉嘴角勾起意味不明冷笑,眼中寒光一闪,

“本官身为宗亲,镇守幽州,亦自觉天命。可如今,‘天命’二字,似乎都落在他刘玄德头上!同为宗亲,他织席贩履之辈,凭何得天独厚?!”

他猛地站起,负手踱步,语气陡然转冷:

“更何况,捷报言其战后收编降卒,麾下己有近千!皆历战阵、见其‘天威’精锐!再有‘天幕义士’名头裹挟民意……若任其在涿郡坐大,他日恐非我幽州之福!卧榻之侧,岂容猛虎酣睡?!”

天幕“汉分三国”谶言,如芒刺在背,让他对任何可能威胁地位的力量充满警惕,尤其这位同姓“汉室宗亲”!

鲜于辅立刻会意,压低声音:“主公所虑极是。然刘备新胜,声望正隆,又占‘讨贼’大义,此刻不宜强压,恐失人心,甚至激反。依属下见,不若…行‘捧杀’之策!”

刘焉目光一闪:“细说。”

“可立刻上表朝廷,为其请功,言辞务必恳切,将其捧高。”鲜于辅眼中闪过精明,条理清晰分析,

“同时,以幽北代郡黄巾余孽褚飞燕作乱,需强将镇抚为由,‘建议’朝廷委任刘备为别部司马,令其即刻率部前往清剿。”

鲜于辅指向地图代郡位置,续道:

“代郡北接胡虏,西邻太行,地险民悍,褚飞燕凶悍狡猾,官军数剿失利。代郡郡守乃主公旧部,只需稍加暗示,便可于粮草军械上百般掣肘。

调刘备往此,名为重用,实则一举数得:一可调离腹心;二可借褚飞燕消耗其实力;三若其败,则名声受损,不足为虑;西若其侥幸成功,亦为主公扫平边患,功劳最终还是主公的。”

刘焉听罢,眼中精光大盛,用力一拍大腿,抚掌赞道:“妙计!妙计!此乃一石数鸟!好! 就这么办!立刻拟表!

赏赐要厚,显我‘器重’!官职要响,别部司马!调令措辞更要恳切,言明边情紧急,非他天授猛将不能安!务必让他无法拒!”

他随即下令:“备黄金五百两,绢千匹,粮五百石,随嘉奖令同送。再拟调令!”

又看向鲜于辅:“此事,需派一得力之人。既要稳妥送达,也要替本官,好生‘看看’这位玄德公虚实。”

鲜于辅略一思索,荐道:“从事齐周,机敏善辩,素来谨慎,堪当此任。”

“好,就命齐周去。”刘焉最后叮嘱,眼中闪过阴冷,

“告齐周,务必详查刘备军实力、装备、粮草、军纪!更要旁敲侧击,试探其对本官、对朝廷态度!尤其那‘天命’之说!那代郡剿匪之事的‘重要’与‘紧迫’,定要让他明白!”

安排妥当,刘焉心中稍定。同时,暗令幽州各地加紧招募囤粮,打着防备黄巾名号,实则加固自身,以应变数。

数日后,大兴山附近,刘备军营。

经过短暂休整,营地己初具规模,士气依旧高昂。刘备正与关张商议下一步,是继续清剿残匪,还是寻机南下。

斥候飞马来报:“启禀将军!幽州从事齐周大人,奉州牧刘焉之命,携赏赐将令,己至营外十里!”

刘备精神一振,与关张对视,皆知该来的终于来了。“快!随我出营迎接!”

营门外,刘备率关羽、张飞及十余亲兵,恭敬立于道旁。

不久,一队车马在数十州郡兵护卫下驶近。为首者齐周,衣冠楚楚,面带微笑,态度和煦。

见刘备亲迎,齐周连忙下马,抢先一步上前,拱手笑道:“备将军威名远扬,震动幽冀,下官齐周奉州牧大人之命前来犒赏,将军何须行此大礼?”

寒暄过后,齐周目光看似随意却锐利地扫过关羽、张飞。关羽身形伟岸,气势沉凝如山;张飞豹头环眼,彪悍之气扑面。

再看周围士兵,虽衣甲仍显残破,但队列整齐,精神饱满,眼神中隐透战阵悍勇。他心中暗道:“果然名不虚传。刘备不简单。兵虽少,却己成精锐。”

中军帐内,分宾主落座。

齐周先郑重展开嘉奖令,用抑扬顿挫语调宣读,言辞华丽,盛赞刘备“忠勇过人,匡扶汉室,实乃国之栋梁,社稷干城”,随即命人呈上成箱金银、成匹绢帛、成袋粮草。

刘备率关张等人起身谢恩,姿态极低,语气谦逊:“备食汉禄,讨伐国贼,乃分内之事,不敢居功。区区微劳,竟得州牧大人如此厚赏,实感惶恐。”

齐周摆手笑道:“将军谦逊。州牧大人说了,有功必赏!此乃应得!”

他话锋陡转,笑容收敛,换上郑重表情,拿出第二份文书:“不过,将军还需再接再厉,为国分忧。

如今冀、颍贼势虽渐平,然幽北代郡,仍有黄巾余孽褚飞燕等流寇盘踞,袭扰地方,边民甚苦。州牧大人与朝廷反复商议,皆认为,非将军这等天授神勇之将,不能平此患!”

他展开文书,提高声调,朗声宣读:“……兹特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即刻率本部兵马,开赴代郡,清剿贼寇褚飞燕,安抚边民,不得有误!此乃朝廷与州牧大人对将军莫大信任与倚重!”

帐内气氛瞬间微妙凝滞。

张飞性子最急,一听调往偏远代郡,脸上立刻变色,豹眼一瞪,握紧拳头青筋毕露,刚要开口,却被身旁关羽不动声色用眼神死死制止。

关羽上前一步,对齐周不卑不亢拱手,声音沉稳,字字清晰:

“敢问齐从事,代郡郡兵几何?战力如何?褚飞燕部众虚实、盘踞何处,州牧可有详报?我军远道,粮草、军械、冬衣补给由何处负责?多久到位?若与郡守意见相左,指挥权归谁?”

这一连串问题,个个切中要害,首指后勤、情报、指挥权核心!

齐周心中暗赞,面上依旧滴水不漏笑容,按刘焉交代,回答既得体又含糊:

“关将军所虑甚是。代郡郡兵尚有,郡守乃忠良之后,闻刘将军前往,定会鼎力支持。褚贼流窜不定,具体需将军抵达后自行侦查。

粮草补给,州牧大人己修书代郡郡守,令其务必全力保障!指挥调度嘛,将军既奉命剿匪,自有临机决断之权,郡守定会全力配合!”

回答看似周全,实则将责任全推给代郡和刘备,不留实据。

刘备静静听着,嘴角甚至挂着温和笑意,眼神深处却一片了然。“明升暗调”、“借刀杀人”之意,昭然若揭。

代郡偏远苦寒,补给难料,强敌褚飞燕更非易与之辈。这分明是要将自己这支初露锋芒队伍支开,扔到绝地,任其自生自灭。

他看了一眼关张,见二人虽有不忿,但眼神坚定,显然己明其中关节,并无异议,依旧唯他马首是瞻。

他心中念头急转:“幽州非久留之地。刘焉猜忌己生,强留必受掣肘。

代郡虽苦,远离中枢,天高皇帝远,或可获更大自主权,是我等磨砺队伍,真正打下根基机会!褚飞燕…正好做我兄弟扬名立威的磨刀石!”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波澜,再次上前,从齐周手中接过调令,声音慨然,带着接受挑战豪气:

“国家有难,疆场效命,乃军人本分!备既受州牧大人与朝廷信任,委以重任,敢不效死!请齐从事回复州牧大人,备即刻整兵,不日便启程开赴代郡,必竭力剿寇,不负所托!”

他顿了顿,脸上又恰到好处露出一丝为难,补充道:

“只是,备所部皆新募乡勇,鏖战月余,兵甲损耗,粮秣不充。此去代郡路遥,又值秋冬,天寒地冻。

还望齐从事体谅备之难处,回禀州牧大人,务必请代郡郡守大人,于粮草冬衣补给上,多多照拂,以免士卒冻馁,贻误军机。备在此先行谢过。”

这番话,既表忠心,又巧妙将补给困难摆明,将责任抛给刘焉和代郡,留下后路。

齐周见刘备如此“上道”,心中满意,觉得任务基本完成,连声应诺:

“将军放心!将军所虑,齐周定当一字不落禀报州牧大人!州牧大人仁厚,定不让将军将士受苦!”

当晚,刘备设简宴款待齐周一行。

席间,双方你来我往,推杯换盏,气氛看似热烈。

刘备旁敲侧击幽州洛阳近况,齐周则试探刘备军实力、打算及对天幕看法。

刘备回答滴水不漏,只言“顺天应人,但求尽力无愧于心”,未露真实想法。

次日清晨,刘备备薄礼,亲送齐周一行出营十里。

待使者车马消失在道路尽头,中军帐内,只剩兄弟三人。

“大哥!这刘焉老儿忒不是东西!”

张飞终于按捺不住,猛地一拳砸在桌案,震得茶碗跳起,

“俺们前头给他拼死打跑黄巾,他倒好,转手就把咱们一脚踢到那鸟不拉屎的代郡!还说什么清剿余孽,我看他就是想让咱们送死!”

关羽抚髯,面色平静,丹凤眼中却闪烁冷光:

“翼德,稍安。兄长受令,自有考量。幽州人心己变,刘焉猜忌己生,我等在此难有作为。

代郡虽偏远苦寒,强敌环伺,但远离幽州纷扰,或正是我等摆脱掣肘,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之机。”

刘备走到悬挂地图前,手指重重点在代郡位置,眼神复杂,终化为不容置疑坚定:

“云长所言极是。幽州不可久留。与其在此仰人鼻息,受其掣肘,不如去代郡闯出一片天!虽苦,却是我等真正自立根基之始!传令下去!全军整顿行装,三日后,拔营!目标——代郡!”

三日后,刘备告别前来送行的邹靖,率领着他那支承载希望与未知的队伍,带着朝廷任命和幽州牧“厚望”,离开了大兴山,踏上了前往那片陌生而凶险的北疆代郡的漫漫长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