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严酷的冬季终于过去,冰雪消融,温暖的阳光再次洒满大地,万物复苏,沉寂了一整个季节的黎明营地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于这个目前以农业发展为核心战略的新生集体来说,这个季节的到来,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春耕开始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到他们亲手开垦的土地上!
能否成功?收成如何?
这不仅关系到营地未来一年的口粮问题,更关系到他们能否真正摆脱对狩猎采集的依赖,实现自给自足,将文明的基础牢牢扎根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
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当林凡在一次清晨的集会上,郑重宣布“春耕动员令”时,整个营地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兄弟姐妹们!伙伴们!”林凡站在集会大厅内那个简易的高台上,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冬天己经过去!温暖的季节己经来临!我们储备的粮食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想要真正安稳地活下去,想要不再为下一顿饭发愁,我们就必须种出自己的粮食!”
“深秋时,我们己经成功开垦出了一小片土地,也收获了第一批虽然不多但却无比珍贵的种子!”
“今年!我们要将种植规模扩大!再扩大!我们要让这片山谷,变成我们的粮仓!我们要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果实!”
“从今天起!营地所有能动弹的人员,都要投入到这场‘春耕大会战’之中!开垦土地!改良土壤!制作农具!播撒种子!”
“这是一场我们为自己的生存和未来而打的必胜之战!”
林凡的动员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农业的深远意义,但“种出自己的粮食”、“不再挨饿”这两个最朴素的愿望,足以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
“干!”
“种地!种粮食!”
“为了吃饱饭!”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响应声!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规划和分工。
土地规划:
林凡根据之前探索队绘制的简易地图,以及他对土壤、水源、光照条件的知识,最终选定了营地附近几片相对理想的区域作为第一批重点开垦和种植的土地。
1. 核心区域:营地外那片靠近溪流、地势平坦、去年己经开垦过一小部分的土地。这里将作为主要的谷物种植区,土质相对较好,灌溉也相对方便。
2. 坡地区域:山洞附近几片向阳的、坡度较缓的山坡地。这些地方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林凡计划用来试种那些耐旱的,或者需要充足光照的作物。
3. 湿地区域:靠近溪流下游的一些低洼、潮湿的土地。这里可能不适合种植谷物,但或许可以尝试种植一些喜水的作物。
开垦与土壤改良:
这是春耕的第一步,也是最耗费人力的环节!
张猛再次承担起突击队长的重任!
他带领着营地里所有健康的青壮年男性组成了“开垦先锋队”!
他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如石斧、石锛、木棍等,将那些选定的荒地上的灌木、杂草、树根、石块全部清理干净!并将板结的土地翻松!
这项工作极其艰苦!没有铁器,没有耕牛,全靠人力一点点地啃!
即使有李苟改进的磨制石器,效率依旧低下!
一天下来,每个人都累得腰酸背痛,双手磨出血泡!
但没有人抱怨!每个人都在咬牙坚持!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多流一滴汗,未来就可能多收获一粒粮!
土壤改良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火塘里积攒了一整个冬天的草木灰,被小心地收集起来,均匀地撒到开垦出来的土地上。
营地内外堆积的落叶、杂草,以及人畜粪便(在陈雪的指导下,大家开始尝试着将卫生坑里的东西进行初步的发酵处理,虽然味道难闻,但肥力惊人!),也被混合在一起,制作成最原始的堆肥,用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劳动力的组织与安排:
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合理的劳动力组织和安排显得至关重要。
林凡借鉴了现代项目管理的一些思路,将任务进行了分解和分配:
1. 开垦队负责最繁重的土地清理和翻松工作。
2. 运输队负责将清理出来的杂草、石块运走,并将草木灰、堆肥等运到田地里。
3. 农具制作与维修队(李苟组)负责保障工具的供应和修复。
4. 后勤保障队(陈雪组)负责准备食物、烧水,以及照顾营地的日常运转和伤病员。
他还尝试着引入了最简单的“工分”概念:根据每个人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给予相应的刻痕木牌工分记录。
虽然目前这个工分还不能首接兑换什么,但林凡承诺,等到收获之后,会根据工分的多少,在食物和物资分配上有所体现!
这个小小的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热情!
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想要为自己和集体多挣一点工分!
整个黎明营地,都沉浸在一种热火朝天、充满希望的劳动氛围之中!
虽然汗水浸湿了衣衫,虽然双手布满了老茧和伤口,虽然每天都累得几乎散架……
但看着眼前那一片片正在被开垦出来的、承载着未来希望的土地,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丰收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一锹一镐,一点一滴地,开创着属于他们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