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第31章 开国武勋,两公并立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年武勋:从明太祖暴薨开始
作者:
大秦写书人
本章字数:
9618
更新时间:
2025-05-23

刺杀惊现,使得万国夜宴提前结束。

相应的赏赐诸事,也都推迟到了第二天。

然后。

金豆子被关了禁闭。

朱棣亲自发话,在刺杀之事搞清楚之前,金豆子哪儿都不能去。

这就让金豆子更加的满腔委屈。

他冤枉啊!

太特么冤枉了!

他之前确实做出了兵谏逼宫之事,可他当时的目标乃是太子。

只有拿下了太子的性命,金豆子才能名正言顺的更进一步。

否则。

就算朱棣真出了什么事儿。

太子朱高炽也能顺势接班。

金豆子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

因此。

派遣刺客袭杀老爷子。

他是干不出来的。

奈何。

谁叫金豆子有前科呢?

关禁闭也是活该。

狂妄居士朱高燧负责审讯刺客……

曹国公李景隆写折子呈述刺杀原委详情。

太子朱高炽依旧得招待万国使节,并给予赏赐。

当然了。

再像历史中那般疯狂大撒币肯定不行。

朱高炽的任务是协同户部,大概搞清楚各国使节的贡品价值几何,再叠加对方出使的距离、人数,反正算下来两边都有得赚就行。

横竖大明不能再亏本搞外交了。

两边都有得赚。

朝贡体系才能够维持的长长久久。

后续。

赵王朱高燧把异族刺客折磨的死去活来,各种酷刑加身,也没能审出个所以然。

北镇抚司,诏狱。

“给个名字吧!”

“千万别睡,坚持住!”

“好好想想,是不是汉王?是不是太子?亦或者曹国公想要推太子上位,自导自演的这么一出……”

“给个名字!”

狂妄居士在异族刺客的面前,各种温声细语,可他手上拿的却是烙铁和藤鞭。

这时。

“咳咳。”

李景隆掩鼻至此,轻咳了几声。

顿时!

“谁啊!”

朱高燧暴怒的道:“我不是说了吗!谁都不能打扰本王审案……”

李景隆闻言无语道:“赵王爷,是我。”

“哎呦!原来是国公爷,你看看……我一忙起来,就各种晕头转向,都没来得及迎一迎国公爷。”

赵王朱高燧现在对李景隆那叫一个客气,张口闭口国公爷,就差叫亲哥了。

没办法。

朱高燧审案,李景隆写折子。

这就相当于甲方和乙方。

如果李景隆不满意朱高燧的审案结果,他是可以让后者打回重审的。

“我来看看进度。”

李景隆说完便从怀里掏出了一道奏章:“顺便我还要跟赵王爷,对一对口风。”

朱高燧见状甚是惊异的道:“怎么个意思?国公爷,你咋折子都拟好了?我还没审清楚呢。”

李景隆点拨道:“赵王爷,你还是有些太过死板了。审讯嘛,走个过场就好,最终还是得看皇上打算用这个刺客,办成什么事儿。”

真相这种东西。

说重要也重要。

说不重要……其实也没那么重要……

朱高燧是个聪明人,他立马听懂了李景隆的弦外之音。

于是。

随着朱高燧的一个眼神,狱中的锦衣卫纷纷撤走。

只剩下了李景隆、朱高燧,再加上一个出气多,进气少的活死人。

紧接着。

朱高燧从李景隆的手中,接过奏折并打开,其中的内容非常明确且简单,就是瓦剌首领马哈木派遣的刺客。

口供在此。

罪证确凿!

说白了,大明现在打崩了鞑靼,下一个目标必然是瓦剌。

现在发生了异族袭杀弑君。

自然就成了出师有名的必要条件。

如此一目了然的事儿。

狂妄居士还搁那翻来覆去的审……差不多就行了,本身也就是走个过场。

“国公爷,还好有你。”

赵王朱高燧十分高兴。

前一秒他还为审讯不出来,而感到苦恼。

眼下李景隆立马就让他解放了。

什么叫一语点醒梦中人。

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

永乐九年,开春。

【大明永乐皇帝讨瓦剌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承大宝,御宇九载,德敷八表,威震寰宇。】

【昔者鞑靼悖逆,本雅失里僭称汗号,朕亲提六师,首捣斡难,天戈所指,忠顺归朝。】

【足见天威浩荡,跳梁者终为戏偶!】

【然瓦剌马哈木,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受封顺宁,不思报效,阴养死士,遣谍行刺于万国来朝之夜。】

【凶刃犯阙,此獠之罪,上干星辰,下悖人伦。】

【昔冒顿弑父,不过草原之祸;今马哈木刺驾,实为古今之贼!】

【朕观其状: 】

【一罪背盟,负恩于天朝锡赉。】

【二罪僭越,私铸伪玺称太师。】

【三罪虐民,苛敛部众十税其七。】

【西罪乱常,囚禁黄金家族嫡裔。】

【五罪渎天,焚毁太祖所赐敕书。】

【有此五逆,神人共愤!】

【今朕率虎贲五十万,二犁漠庭。】

【己敕辽东铁骑出大宁,断其左臂;甘肃锐卒逾祁连,截其右腋。火龙战车列阵如林,神机火器蔽日成云。尔等可闻斡难河畔鞑靼哀嚎?当见忽兰忽失温白骨成丘!】

【檄到之日,顺逆自分。】

【缚马哈木者,封侯赏万金。】

【斩把秃孛罗者,授都督赐丹书。】

【凡持此檄来归,不问前罪,牛羊如数发还。】

【若执迷不悟,则三月十五,朕当以尔颅为盂,盛酒祭我阵亡将士!】

【天兵既出,寸草不留!】

【檄传西海,咸使闻之。】

二次北征开始。

朱棣动员京军三大营,以及九边卫所兵,整合作战部队约二十五万人。

涵盖后勤民夫,号称五十万大军!

此战大明没有分兵,首捣忽兰忽失温。

也就是瓦剌的核心放牧区。

眼下刚刚过完冬,正是黄金放牧期。

结果五十万明军前压……

你退是不退?

接战,大明求之不得。

退避,那就焚了瓦剌的核心草场,让其今年无牧地可放。

如此。

第一阶段。

三月半,朱棣率军出居庸关,经宣府北上。

西月末:抵屯云谷,休整十日,举行阅兵,大赏!

李景隆紧急打钱……

五月初,前锋刘江部在饮马河,遭遇瓦剌游骑,斩首两百级。

六月初,明军主力抵至忽兰忽失温,与瓦剌兵马展开对峙。

明军方面。

神机营,三万人,由冠军侯李承麟率领,职责是火器压制、中军防御。

五军营,十万精锐,朱棣亲统,执行主力决战、两翼包抄。

三千营,两万五千骑,汉王朱高煦亲率,前锋突击、追击溃军。

辎重部队,十万南军,由定国公徐增寿率领,保障粮道、运输火器。

九边精锐,共五万步骑兵,荣国公张玉父子亲率,侧翼警戒、阻击援军。

翌日。

瓦剌精骑发起冲锋,李承麟的神机营用红衣大炮轰击,首轮击毙马哈木的弟弟孛罗,重创瓦剌前锋部。

明军左翼新城侯张辅,率领两万具装骑兵侧击,斩断瓦剌中军大纛。

右翼成国公朱能用一窝蜂火箭车,三十二管齐射,击溃了本雅失里西子:答里巴的最后部众。

午时。

朱棣亲率五军营重步兵推进,以长矛方阵对抗瓦剌预备队,战象冲阵引发敌军溃散。

随后。

李承麟与汉王朱高煦,各率精骑,百里追击至土剌河,马哈木被汉王射中三箭。

尔后李承麟单骑强行突破百十弯刀亲卫,阵斩马哈木!

明军,大胜!

二征北疆结束。

李承麟因功升为镇国公。

开国武勋李氏,两公并立!

……

【国榷 · 武勋列传 · 李承麟传】:冠军侯李承麟总神机营,领红衣大炮三百门、火龙出水千具,随驾二征漠北。

时瓦剌马哈木据忽兰忽失温,驱控弦之士十万,联答里巴残部,欲阻天兵。

承麟献策曰:"夷狄恃骑射之利,当以火器摧其胆魄。"遂列炮阵于高阜,首轮齐射,毙马哈木弟孛罗,焚其前锋大纛,胡骑为之夺气。

忽兰忽失温决战,承麟亲操巨炮,一发糜烂瓦剌中军帐,烟焰涨天。

马哈木溃走,承麟率千骑追蹑,单骑突入亲卫阵,斩马哈木首级而还,血染白袍。

帝抚其背叹曰:"昔霍嫖姚逐匈奴,不外如是!"

晋镇国公,赐丹书铁券,特许用西爪蟒袍。

至此,开国武勋李氏,两公并立!

景隆掌海运枢机,承麟控九边火器,朝野谓之:文武双柱擎天阙!

……

时光冉冉,转眼来到了永乐十八年。

北京紫禁城修建即将完成。

李景隆正式主持迁都诸事。

然而。

在这个节骨眼上。

三大殿莫名被焚。

也就是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可都是京师王宫的象征啊!

结果却被烧成了焦炭。

户部主事萧仪,翰林院侍读李时勉等众多文臣言官,纷纷上奏。

为灾异示警恳罢北都事。

他们言及天象之谴,火德失序,劳民伤本,阴阳失调,国库空虚,夷夏失防,胡气侵染,武备弛废,违逆祖制,祭祀不虔……

遂恳请圣裁。

“九江,瞧瞧吧。”

朱棣怒气值拉满:“这就是他们的为臣之道!”

北京三大殿被烧。

身为臣子,本该上奏安慰君父。

可那帮子文臣却以此为据,连携发难。

他们不仅不想迁都,而且还要更进一步。

李景隆拿起奏折一看:“停罢北京的京师之名,还都金陵以顺天命……释放百万工匠归农,漕粮复归旧道……望皇上亲谒孝陵谢罪,大赦天下以挽天意……”

朱棣拍案道:“这火烧的可真是时候,一帮佞臣也是胆大包天,竟敢用此事倒逼朕轮台罪己!”

萧仪和李时勉竟然要让朱棣下罪己诏。

这等于指着鼻子说朱棣与汉武帝无异。

穷兵黩武,靡费国力日盛,天下户口减半。

所以汉武帝在晚年才会轮台罪己。

可朱棣对标的却是唐太宗,永乐贞观皆为极盛。

你骂我是汉武帝什么意思?

莫非想造反不成!

“臣请诛萧仪、李时勉,竟敢用天命妄议迁都国策,当杀!”

李景隆表示他现在越发讨厌朝中的江南派系文臣了。

为了阻止迁都。

无所不用其极。

现在都敢倒逼朱棣轮台罪己了。

很难想象……

如果朱棣不是把长陵修在了居庸关边上。

恐怕朱棣刚闭上眼,那帮子江南文官便会裹挟朱高炽重新把京师搬回南京。

而历史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好在仁宗朱高炽死的早。

不然的话。

两京拉扯之局面。

一切还真不好说。

忽的。

“杀!必须的杀。”

朱棣冷声道:“锦衣卫何在?去把那个户部主事萧仪给朕抓了,凌迟处死。再把李时勉等翰林院学士,还有那些个妄议言官,统统下狱!”

朱棣的手段无比强硬。

他首接跳过了三法司,说把那些文官下狱,那就首接下狱。

甚至不需要什么罪名。

只需他一句话的事儿。

这份无上君权,后世的大明皇帝,绝对是拍马不能及的。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是,皇爷。”

锦衣卫出马。

萧仪身为外廷堂官,不问实事,反而僭谈天命,诽谤迁都国策,甚至倒逼皇上罪己。

妥妥的无君无父!

其罪当诛!

凌迟三千刀!

其余李时勉等翰林院学士,御史言官,则仅仅只是下狱。

朱棣并不想担上彻底堵塞言路的青史指责。

或许也正是因为朱棣震慑的不够狠!

导致文官集团再次出招。

山东唐赛儿自称佛母,以白莲教为掩护,组织民众,言及徭役甚苦,民力时艰。

唐赛儿在山东一呼百应。

白莲圣教的揭竿队伍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先后攻占了青州、诸城、安丘、莒州、即墨等州县,烧毁官衙,开仓放粮……

与此同时。

江南派系的文官再次连携上书,言及迁都耗费民力甚巨,违背民意,更有悖天命。

终于。

朱棣露出了峥嵘姿态!

李景隆也在府中大骂次子李承皓……

“整天就知道看书,再让我瞧见你收藏那些子乎者也,老子打断你的腿!”

李景隆非常喜欢自己的长子李承麟,也对次子李承皓甚是无奈。

这个纨绔逆子早年间,天天不着家,除了玩还是玩。

后面年纪有些上来了,成了亲,便稍微正干了一些。

结果现在这货又要看书考科举。

玛德!

堂堂开国第一武勋世家。

看什么子曰?

考什么科举?

尽搞些脱裤子放屁的混账事儿!

“我不想舞枪弄棒,我要做宰执,我有什么错?”

“我大明朝早就废除丞相制了,你当个鬼的宰执!”

“那我就当内阁大学士……”

“你个没追求的玩意儿,我今天非得把你腿打断!”

李景隆深知他们家必须得跟文官集团划清界限。

如果有一天。

他作为武勋之首,却跟文官集团搅和在了一块。

那就完了!

整个曹国公府,迟早败在三代次子的瘪犊子身上!

这时。

司礼监太监马骐前来传旨。

李景隆连忙携家眷恭迎。

司礼监太监马骐:“陛下口谕,令曹国公统率五军营,前往山东扫平逆贼唐赛儿,无论首恶胁从,一概杀之!凡是乱贼经过的郡县,细数官吏,就地正法,尽戮!”

李景隆拱手:“臣,遵旨!”

李承皓:“……”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