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烬明之家父卢象升

第111章:巡视慰问

加入书架
书名:
狼烟烬明之家父卢象升
作者:
爱吃甜味鸡蛋饼的宫幽
本章字数:
5940
更新时间:
2025-07-06

码头上,粮船靠泊、卸货的喧嚣如同欢腾的乐章,一袋袋沉甸甸的稻米、杂粮被健壮的力夫喊着号子扛下船,堆放在新平整出的巨大露天仓库区,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特有的干燥芬芳。

这幅充满力量与希望的景象,让卢占举心头的喜悦久久不散。

他没有立刻返回宜兴,而是对陪同的赵大和陈璘道:“走,去看看岛上的工程,也瞧瞧咱们的工匠和家眷们。”

在陈璘、赵大以及负责岛上民用工程的副总经理李厚德的陪同下,卢占举离开喧嚣的码头,踏上了深入西山岛腹地的土路。眼前所见,己非年前登岛时的荒芜。一条由碎石和水泥铺就的主干道贯穿南北,道路两旁,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水寨扩建区:靠近东岸的湖湾处,巨大的木桩被夯入水下,新的栈桥和船坞轮廓初现。工匠们喊着号子,用粗大的绳索拖拽着巨木,铁锤敲打榫卯的声音不绝于耳。几艘缴获的湖匪旧船正在被熟练的船匠拆解、修补、改造,融入卢家的水军序列。空气中混合着新鲜的木屑味、桐油味和汗水的气息。

营房与家属区:主干道西侧,一片相对平缓的坡地上,一排排整齐的木结构房屋己拔地而起(由于水泥产量不高,优先用于道路建设)。虽然大多还只是框架,墙面尚未完全抹平,屋顶也多是茅草或新伐的木皮,但规划清晰,道路、排水沟都己预留。一些手脚麻利的妇人,正带着稍大点的孩子在自家分到的屋基前晾晒衣物,或在屋后用碎石垒砌小小的菜畦。孩子们在尚未完工的房屋间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给这片新生的土地注入了勃勃生机。

核心工坊区:靠近岛屿中心一处背风的山坳里,几座用大块条石和硬木搭建的工棚己经封顶,里面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声和工匠们的吆喝声。这里是未来打造兵器、维修器械、制作帆索的核心区域。浓烟从高大的锻炉烟囱中冒出,随风飘散。

学堂、医庐、百货:在家属区边缘,三座相对规整的木屋己经完工,门口分别挂着简易的木牌——“蒙学堂”、“济安庐”、“万货汇”。这是卢占举特别要求的配套设施。此刻,蒙学堂里隐约传出孩童跟着先生(一位被请来的落第老秀才)咿咿呀呀的诵读声。济安庐门口,晾晒着一些草药,一位略通医理的游医家属正带着两个半大小子整理药材。

卢占举一行人沿着主干道缓步前行,没有刻意声张。但“少爷来了”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忙碌的工匠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有些拘谨又带着感激地望过来。那些在屋前忙碌的妇人和玩耍的孩子,也好奇又敬畏地驻足观望。

“李经理,进度如何?”卢占举问身边的工程部副总经理李厚德。

李厚德是个实干家,皮肤黝黑,声音洪亮:“回少爷!托您的福,粮船一到,大伙儿更有劲头了!水寨扩建的基础打桩己完成了七成,新的两座船坞月底前能投入使用。营房和家属区第一批五十户,下月初就能封顶入住!工坊区三座主棚己完工,正在安装工具炉灶。学堂和医庐您也看到了,己经用上了!就是…就是水泥和上好的硬木消耗太大,硬木供应有些吃紧,正想法子从宜兴和湖州那边多运些来。”

“嗯,材料问题,我会让商贸部卢正和后勤一部赵全经理优先保障。”卢占举点头,“质量第一,进度也要抓紧。杨湾里村那边也在抢工期,两边都不能耽误。”说话间,他们走到一处正在砌筑石墙的工地旁。

十几个石匠和力夫正挥汗如雨,看到卢占举走近,一个领头的老师傅放下手中的凿子,在衣服上擦了擦手,有些紧张地走过来行礼:“小…小人王石根,见过少爷!”卢占举微笑着摆摆手:“王师傅不必多礼,辛苦了。大伙儿都歇口气,过来说说话。”

工匠们闻言,都放下工具围拢过来,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和一丝期待。

“王师傅,在岛上做工,可还习惯?家里安顿得怎么样?”卢占举语气温和,如同拉家常。

王石根搓着手,黝黑的脸上皱纹都舒展开了:“习惯!太习惯了!少爷,不瞒您说,小人干了半辈子木匠,给官府、给大户都做过工,像您这儿这么…这么舒坦的,头一遭!”

“哦?怎么个舒坦法?”卢占举饶有兴趣地问。

“嘿!”王石根来了精神,掰着手指头数道:“工钱足,按时发!以前给别家做活,能拿到约定工钱的七成就算烧高香了,还常常拖欠!在您这儿,每月初五,卢忠管家派来的人准时发饷,铜钱沉甸甸,一个子儿不少!大伙儿心里踏实,干活也卖力!”

“吃得饱,吃得好!以前在外头,能混个半饱就不错了,油腥难得见!现在可好,岛上有大食堂!早上是稠粥咸菜管够,中午晚上顿顿有荤腥!糙米饭、白面馍随便拿!您看,”

他指了指旁边几个壮实的年轻石匠,“这几个半大小子,刚来时瘦得跟麻杆似的,这才一个多月,脸上有肉了,胳膊也粗了!力气都大了不少!” 被点到的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憨笑起来。

“有地方住,有奔头!” 王石根指着家属区的方向,“您看那边,俺们这些拖家带口的,也能分到一间屋子!虽然还没盖好,但地基都划好了,李经理说了,下个月就能搬进去!俺家老婆子带着小孙子,在那边帮忙晒晒药材,也能挣点工分换东西!孩子还能去学堂认字!这…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俺们这些手艺人,不就是图个安稳,图个有奔头吗?” 他声音有些哽咽,眼中闪着泪花。

有医庐,心里安!” 旁边一个姓赵的木匠插话道,“前阵子俺家小子夜里发高烧,急死个人!多亏了济安庐的孙大夫,连夜给煎了药,守了大半宿,孩子才退了烧。这要是在以前,在荒岛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可咋办啊!现在有医庐,有药,大伙儿心里都踏实!”

“是啊是啊!”

“少爷,您真是活菩萨!”

“俺们就盼着这岛快点建好,以后就在这儿安家了!”工匠们七嘴八舌地附和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句句发自肺腑。

那些在屋前晾晒衣物的妇人也远远地行着礼,脸上是满足的笑容。学堂里传出的读书声,此刻听来格外悦耳。卢占举听着,心中暖流涌动。他看到了这些工匠眼中久违的光彩,那是一种摆脱了“饿不死”的麻木状态后,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光彩。这正是他想要的——不仅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基地,更要凝聚人心,让依附于卢府的人,真正有归属感,有尊严地活着。

“好!好!大家满意就好!”卢占举朗声道,“工钱足、吃得饱、有屋住、孩子能读书、病了有得医,这是最基本的!王师傅,赵师傅,还有各位师傅,你们都是卢府建设的功臣!这西山岛,就是咱们大家伙儿的新家!好好干,把这里建得结结实实,漂漂亮亮的!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我卢占举在此承诺!只要大家用心用力,踏实肯干,工钱只会多,不会少!伙食标准,只升不降!等营房建好,按功劳大小、技术高低分配,公平公正!学堂会请更好的先生,医庐也会请更多的坐堂大夫!咱们要把这西山岛,建成太湖上最安稳、最兴旺的所在!”

“谢少爷!”

“少爷万岁!”

“跟着少爷干!”

工匠们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音在山坳间回荡,充满了干劲和希望。

王石根等老师傅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们从未被如此尊重过,从未觉得自己的手艺和生活如此有盼头。卢占举在众人的簇拥和感激的目光中,继续巡视。

他仔细查看了水寨的工程质量,询问了船匠对新船改造的构想,去蒙学堂窗外听了片刻孩子们的诵读,又到济安庐看了看储备的药材。每至一处,收获的都是发自内心的敬意和满足的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西山岛,给繁忙的工地、新起的房屋、归巢的战船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

码头上,粮船的卸货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粮垛如山。岛上,炊烟袅袅升起,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和工匠们收工的谈笑声。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