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下乡开荒,逆天改命

第47章 诗歌和现实怎么选?

加入书架
书名:
四合院之下乡开荒,逆天改命
作者:
一颗大葱白又白
本章字数:
4452
更新时间:
2025-05-23

“周蓉同志,我知道你是大学生,有文化,有追求。”

“但你也得看看实际情况。”

“现在我们是在跟土地打交道,是在为生存和发展努力。”

“这种时候,谈论诗歌的浪漫,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

周兴涛摇了摇头,耐着性子说:

“你说诗歌在任何时候都有价值,我不否认。”

“但价值也分大小,分缓急,对不对?”

“我问你,一个人饿了三天三夜,眼前摆着一首绝世好诗,和一块热乎乎的窝窝头,他会先选哪个?”

周蓉张了张嘴,想说“精神食粮”,但这话有点说不出口。

周兴涛继续说:

“再比如,敌人打过来了,咱们是拿着枪杆子去保家卫国,还是给敌人朗诵几首爱国诗篇,指望他们听了就幡然悔悟,放下屠刀?”

“你……”

周蓉觉得他这是在抬杠,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些例子很现实。

“我再打个比方,咱们要盖房子,是先学怎么打地基、砌墙、上梁重要,还是先学怎么在墙上画画、写诗重要?”

“诗歌,是精神食粮没错,但它更多的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雪中送炭的必需品。至少在眼下,对大多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来说,是这样。”

“我不是说诗歌没用,我是说,得分时候,得分人,得分清主次。”

周蓉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

但她不服气地反驳:

“不对!诗歌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振奋人的士气!”

“当年抗战的时候,多少爱国诗篇激励了多少将士奔赴前线!”

“你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柴米油盐,人活着,总得有点精神追求吧!”

周兴涛听了继续说着:

“好,说得好!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他忽然收敛了笑容沉声吟诵: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短短西句诗,从他口中吟出。

周蓉一下子就愣住了。

这……这不是谭嗣同先生的《狱中题壁》吗?

她当然读过这首诗。

但从周兴涛口中念出来,她仿佛看到了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先生慷慨赴死的场景。

那是一种怎样的决绝和担当!

蔡晓光也是一脸的震惊。

他知道周兴涛有本事,有头脑,却没想到他还有这样的文学素养。

郑娟虽然很多字不认识,很多意思不明白。

但她能感受到那诗句中蕴含的巨大力量,让她热血沸腾。

周兴涛念完,语气平静地问:

“怎么样?够不够振奋人心?够不够有力量?算不算精神食粮?”

周蓉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那写出这些诗的人,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他们是为了什么而写的?”

周兴涛追问道。

“谭嗣同先生选择用自己的血来唤醒世人!”

“他是在抒发革命的豪情壮志,展望未来的光明前景!”

“他们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他们的诗是他们伟大实践的一部分!”

“你再看看你推崇的那些诗,有多少是无病呻吟,有多少是脱离实际的风花雪月?”

“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分清场合,分清主次。”

“最底层,也是最基础的,是生理需求。”

“这是什么呢?”

“就是吃饭、喝水、睡觉、保暖,这些是人活下去最基本的东西。”

“如果这些都满足不了,人就活不下去,更别提别的了。”

周蓉和蔡晓光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郑娟努力想看清地上的字。

“在这个生理需求之上呢,是安全需求。”

“吃饱穿暖了,人就得考虑安全问题了。”

“再往上,是社交需求,或者叫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然后,是尊重需求。”

“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了。”

“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等等。”

“你说的那些通过诗歌提升精神境界,丰富内心世界,大概就属于这个范畴。”

“人的需求是一层一层往上走的。”

“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相对满足了,人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你让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去追求什么自我实现,去欣赏什么高雅艺术,那现实吗?”

“咱们开荒团,包括郑娟在内的大多数人,现在处在哪个层次?”

“我看,咱们大部分人还在为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和第二层的安全需求努力奋斗呢!”

周蓉和蔡晓光听得似懂非懂,但都觉得周兴涛说得很有道理。

尤其是周蓉。

她感觉自己以前学的那些东西,好像都不接地气。

“我……我明白了。”

周蓉的声音有些干涩。

“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存问题。”

“诗歌这些精神追求,要往后放放?”

“不完全是放放。”

周兴正道:

“而是要选择性地看,要看对眼下有没有帮助。”

“我们现在是在创业,是在开荒。”

“需要的是昂扬向上的精神,是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不是小资情调的自我感伤。”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每个群体有每个群体侧重点。”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把诗歌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周兴涛语重心长地说:

“周蓉同志,我知道你热爱文学,这是好事。”

“但文学也分很多种。”

“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能真正扎根土地,服务人民的文学。”

“郑娟学认字,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能看懂跟她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先学会走路,再学跑步。”

“先把基础打好,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这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周蓉彻底沉默了。

她感觉自己一首以来引以为傲的文学素养,在周兴涛这番朴素却深刻的道理面前。

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蔡晓光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看向周兴涛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他觉得周兴涛这番话,不仅是对周蓉说的。

也是对他说的。

这简首就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实践课!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